斜角窪村

斜角窪村

斜角窪村位於海陽市南部,地處東經121°15′,北緯36°42′。南靠大海,北接南河溝村,西連統一村,東鄰高家莊,隸屬鳳城街道辦事處。距市政府駐地11公里,距街道辦事處駐地1公里。全村轄區總面積約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3公頃,多為鹽鹼地,主要種植地瓜玉米小麥花生等。因靠近大海,以捕撈為主。 2002年,全村有63戶,167人。

概況


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城裡榮姓中的一支遷此建村。因建村處為偏僻澇窪的荒灘,原為放馬場,故命村名斜角窪。另一說為,因建村於一條土嶺與海岸形成斜角的低洼處,遂命名斜角窪村。居民長期在20戶左右。1942年解放后,合併到統一村。1961年單設為行政村。有榮、黃、於、唐、徐、王等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榮姓。

大事記


1942年9月16日駐城裡的國民黨投降派秦毓堂殘部逃竄,本村解放,與統一村為一個行政村。 1947年11-12月國民黨五十四師佔據鳳城期間,不斷騷擾本村,強迫村民修工事。村民奮起反抗,慘遭毒打。 1961年與統一村分設行政村。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7年本村提供勞力,旭寶高爾夫俱樂部出動挖掘機推土機翻斗車,總投資40萬元,挖大口井1眼,佔地1.2公頃,成為鎮政府重點水利工程之一。全村土地成為水澆地。 1999年村統一規劃發展養殖業。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60年,建村小學1所,教師1人,學生8人。2000年,全村適齡兒童入園入學率達到100%。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者4人。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80公斤左右,只能過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建國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0年,全村人均存款1萬元。2002年,全村有汽車1輛,農用車6輛,摩托車40輛,電話50部,電視機60台,電冰箱50台,電風扇20台。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破爛不堪,凹凸不平,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住房面積不足8平方米。改革開放以來,村民住房均為瓦房,寬敞明亮,街道平整。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6平方米。集體福利1980年,村投資4萬元,村民用上電網供電。1992年,村投資5萬元,村民吃上自來水。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9年,榮景嵩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斜角窪村第一名黨員。1958年,榮景嵩任村黨支部書記。之後,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榮京清、榮京春、榮坤峰、榮坤強。2002年,全村有黨員12名。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61年成立行政村,時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改為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榮吉順、榮吉忠、榮吉田、榮京嵩、榮京堂、榮吉安、榮坤強。1999年5月,黨支部書記榮坤強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5月,黃得同任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