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策

湖北籍革命烈士

徐策(1902-1935),男,字在明,學名純德,原名徐聯甲。

1922年考入湖北省第一師範學校,接受董必武等共產黨人教誨參加學生運動和革命活動。1926年回家鄉任教,時值北伐軍葉挺獨立團攻佔了大冶西的汀泗橋、賀勝橋,繼而奪取武漢,推動湖北農村爆發革命。徐策於此時參加革命,於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8年5月,任新陽縣委執行委員,8月任中共大冶縣委書記。1929年5月,徐策任大冶中心縣委執行委員。他先後發動了雨台農民大暴動,銀山工人大暴動以及大冶縣劉仁八村起義,因而建立起鄂東南蘇維埃紅色根據地。

1935年被滇軍亂刀砍死,壯烈犧牲,時年33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09年村中私塾教師徐為何喜歡他聰明伶俐,免費收他入學。
15歲時進入柳林高等小學。校長趙星輝、教育主任馬聯芳,都是當地名流。趙星輝被列為大(冶)陽(新)邊三傑之一。他經常和徐策聊天,宣傳維新思想,鼓吹西方文明,對徐策影響很大。
1922年以優等成績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師範,當時董必武在這裡任訓育主任兼國文教員。徐策接觸到董必武等共產黨人,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和革命活動。他響應董必武青年“到民間去,向廣大群眾做宣傳工作”的號召,經常和進步同學一起到工廠、郊區、街道,向工人、農民、市民宣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他還與曹?章、馮雪濤、曹大駿、曹振亞等同鄉校友,在漢口志誠里六號火車司機陳國梁家裡組織“旅漢同鄉會”,並撰寫稿件,協同大冶縣在漢讀書的陳洪洲、陳瑞等創辦《微風》雜誌,宣傳中華民族的危機,介紹西方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法律以及歷史等情況,分析中國貧窮落後的原因,探討振興中華的途徑。
1925年秋邀約陽新縣在漢讀書的20多名同學回原籍,組織“青年勵進籌備會”,自任會長。
1926年結束了學生生活,回到大箕鋪,在馬易先學校任國文教員。9月下旬在中共大冶特別支部的領導下,大冶、陽新兩縣的工會、農會、“驅毒會”、青年促進會、婦女放足會等革命群眾組織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懷著革命激情,積極參加了共產黨員曹大駿領導的“龍山文化促進社”,致力編印刊物,宣傳革命道理。

投身革命

徐策戲劇形象
徐策戲劇形象
1926年底,中共徐州獨立支部書記曹壯父(大冶人)調回湖北區委工作。徐策經常與曹壯父接觸。曹壯父看到徐策革命意志堅定,又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工作才能,便與曹大駿一起,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徐策投身革命,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黨和革命事業。
1926年底至1927年春,與曹大駿、曹玉階等共產黨人走遍大(冶)陽(新)邊境的大箕鋪、曹家灣、白沙鋪、馬叫等地區,組建各級農民協會,開展農民運動。七一五后,蔣汪合流,蔣介石在湖北的爪牙組織“清黨委員會”、“清鄉團”、“民團”等反動組織,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進行大逮捕,大屠殺。敵人探知徐策下落後,又通過安徽省六安縣反動派到麻埠鎮圍捕。一天,一夥“清鄉團”,來到徐策外婆家,徐策機警地躲進舅父床底下的暗窖中,躲過了敵人的追捕。兩個月後,徐策秘密潛回家鄉,找到了黨組織,與共產黨員曹大駿、曹汝實、曹振亞、石繼民、陳洪洲、劉懷玉等取得聯繫。
1928年5月,任中共陽新縣委執行委員,具體負責宣傳工作,參與編印縣委機關刊物《無情斧》。他帶頭撰寫文稿,抨擊反動政府,揭露社會的黑暗,宣傳革命真理,傳播馬列主義,喚醒民眾為推翻反動統治階級而鬥爭。10月調任中共大冶縣委書記。縣委機關設在離大冶城60餘華里的南山頭上的金公祠。下旬,縣委收到中共中央六大的文件。在“六大”精神指引下,他決定在全縣發動大規模的革命運動。從恢復、發展黨的組織著手,在十個區恢復了11個中共支部,經過四個月的工作,發展到31個支部。到1930年春,黨員已發展到3600人。
1929年2月,管轄鄂贛邊的大冶、陽新、通山、鄂城、蘄春、蘄水、黃梅、廣濟、瑞昌、武寧、咸寧等十餘個縣的中共大冶中心縣委成立,任執行委員。當時,鄂東南、贛西北一帶,革命形勢猶如狂飆掀起巨浪,洶湧澎湃。大冶中心縣委不失時機地制定了武裝暴動總計劃,派手槍隊和工作組深入蘄春南部,發動了“四一七(農曆)雨台農民大暴動”和“四一八(農曆)銀山煤礦工人大暴動”。6月30日又發動了震驚鄂東南的大冶縣劉仁八起義。7月中旬吳致民、徐策、謝振亞、方步舟等遵照中央指示精神,集中大冶、陽新、通山等縣手槍隊、游擊隊,成立了鄂東南的第一支正規紅軍,即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軍長為謝振亞。從此,以南山頭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誕生了。同年秋以彭德懷為軍長的紅五軍軍部指令李燦、何長工率領五縱隊揮師北上,挺進鄂東南。11月上旬同吳致民、謝振亞等在南山頭會見了李燦、何長工。當晚研究決定攻打大冶城。不久,蔣介石派唐雲山獨立十五旅二團開赴大冶、陽新一帶,“進剿”紅軍。這時中共中央軍委派人前來商議實行兵暴計劃。12月初,紅五縱隊和大冶中心縣委立即在曹家灣曹玉階家舉行聯席會。徐策出席了這次會議。經過熱烈討論,會議決定徐策派人掩護中共中央軍委派來的聯絡員,劉振山與打入十五旅的地下黨員程子華聯繫,裡應外合,智取大冶城。
1930年3月,同何長工、吳致民、方步舟密赴上海參加黨中央召開的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全國紅軍代表大會及鄂省黨的代表會議。6月16日紅三軍團在大冶縣劉仁八村成立,彭德懷任總指揮,滕代遠任總政治委員,鄧萍任參謀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轄紅五軍、紅八軍。紅八軍轄三個縱隊,徐策任第三縱隊政委。7月15日紅三軍團在平江召開前委會議,擬定攻打長沙計劃。身為縱隊政委的徐策得此消息后,馬上在幹部和戰士中進行戰前動員。7月22日,攻打長沙的戰鬥打響。月底,紅三軍團從長沙退回平江縣長壽街,將紅五、紅八軍合編,縱隊改為師,徐策任第三師八團政委。8月23日,紅一、三軍團在湖南瀏陽縣永和市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從此,便在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的領導下,隨紅三軍團轉戰湘贛。
1933年5月,紅三軍團在安樂的大湖坪整編時,調任六師政委。
1934年10月7日,徐接到上級命令,同師長曹德清率部隊從興國高興圩經筲箕窩、東村,來到于都縣曲洋、汾坑一帶隱蔽。蔣介石為了阻擊紅軍突圍轉移,急調湘粵兩軍數十萬人,設置重重封鎖線,沿途阻擊。徐策、曹德清率紅六師戰士隨紅三軍團衝鋒陷陣,英勇殺敵,10月22日,在坪石殲滅粵軍余漢謀部陳伯英團,衝破第一道封鎖線。后經過九渡水、大庾河、新城,進入湖南。11月5日晚,強攻汝城,打敗湘軍何鍵部,跨越第二道封鎖線,兵臨宜章。11月10日,攻破宜章城,突破粵漢鐵路沿線湘粵軍共同設置的第三道封鎖線,掃清了中央紅軍的又一個障礙。11月11日,紅三軍團得到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嘉獎。徐策沿途作戰勇敢,宣傳鼓動有功,受到三軍團首長的表揚。紅軍連破三道封鎖線后,蔣介石覺察到紅軍西進的意圖,急調近40大軍沿湘江兩岸構築了第四道封鎖線。11月25日,徐策等紅六師指揮員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下達的指示,率部隨第三路縱隊經小坪、鄧家源、灌陽,向興安進發。他們隨軍團部到達湘江東岸時,國民黨軍的廖磊、劉建緒、周渾元、李雲傑、李韞、吳奇偉等部從四面八方壓過來,形勢十分險惡。為了掩護中央縱隊渡過湘江,徐策等率紅六師與三軍團其他部分人共同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鬥。特別是紅六師留下作最後掩護的那個團,除少數人突出重圍外,大部壯烈犧牲。12月初,紅軍又突破了敵人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全部渡過湘江,繼續西進。

壯烈犧牲

1935年1月,等按照中革軍委的指示,率部搶渡烏江,進駐遵義以南地區,鎮守刀耙水,沿烏江岸執行警戒,保證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勝利召開。2月9日,紅軍各部抵達雲南扎西。10月,中革軍委頒布《關於各軍縮編的命令》,奉令帶領一百多紅軍幹部,在川滇黔邊境開闢新區。組建中共川南特委任書記,任宣傳部長,戴元懷任組織部長;成立川南遊擊縱隊,徐策餘澤鴻任政委,王逸濤任司令員。2月12日,率領新成立的川南紅軍游擊縱隊隨中央紅軍主力進抵石坎子。14日,率部與大部隊揮淚告別,踏上了新的戰鬥征途。告別紅軍主力后,即折向黃泥嘴,並派人通知王逸濤帶特區游擊隊到樹坪會合。2月18日,川南遊擊縱隊與特區游擊隊合併,共有600多人。徐策在五龍山區召開了全體軍人大會,號召大家,要鼓起百倍勇氣,戰勝一切艱難困苦,消滅敵人,努力開創新局面。6月初,率領紅軍游擊縱隊由筠連木艾返回大雪山休整,然後,經斑鳩溝開到扎西。不久,中央紅軍留在貴州北部的黔北、黔西兩支游擊隊輾轉來到川南。7月上旬,在敘永朱家山三支隊伍合併,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徐策任縱隊政委,劉干臣任司令員;同時將中共川南特委改名為中共川滇黔特委,徐策任特委書記,餘澤鴻任特委副書記。7月12日,徐策等由四川敘永縣分水到達扎西北面的長官司,準備進擊興文建武,轉戰川南。13日,凌晨,紅軍游擊隊沿小路行至觀音塘山腰樹林地帶,突然遭到敵軍襲擊,不幸身中數彈,血流如注。負重傷后,醫務人員用擔架抬著他隨部隊轉移到羅布坳。敵人封鎖羅布坳街口和河邊渡口,緊縮包圍圈。身負重傷的徐策,因流血過多,已感不支,當他看到餘澤鴻率部殺開一條血路,命令警衛連夏連長:“不要管我!要以革命利益為重!帶領戰士迅速離開,去追趕部隊!保存實力是我們軍人的職責!快走!快走!”在徐策的一再催促下,日夜相隨的夏連長只得忍痛離去。徐策被衝上來的滇軍亂刀砍死,壯烈犧牲,時年33歲。

後世紀念


墓碑陵園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威信縣人民在羅布坳建起高大的花崗岩墓碑,碑上刻著“紅軍烈士徐策同志之墓”。
2010年黃石市老年登山委長征隊的36名隊員追尋紅軍長征的足跡,來到威信縣,在扎西烈士陵園為大冶籍烈士徐策掃墓,並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陶慧芬的委託,向烈士敬獻花圈。10月27日,隊員們來到雲南威信縣羅布鄉扎西烈士陵園。據陵園工作人員介紹,每年清明時節,方圓百里的老百姓自發來到這兒掃墓,祭奠烈士。令大家無比激動的是,在扎西烈士陵園見到的第一個紀念碑,是大冶籍烈士徐策的。
墓上碑文記載:徐策同志原名徐聯甲,字在明,1902年4月出生於大冶縣徐壽村......1923年就讀武昌省立第一師範后參加革命。1925年在漢口組織旅漢同鄉會,在龍山地區組織青年勵進會,由曹壯父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8月任大冶縣委第一任書記。1930年6月任紅軍第三縱隊政委。1934年參加長征任紅一方面軍三軍團四師第一政委,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特委書記兼政委。1935年7月12日在長官司對敵作戰中,徐策同志身負重傷。13日在羅布溝突圍戰鬥中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