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故居
景觀景點
徐志摩故居,是徐志摩與陸小曼婚徠后短暫居住地,故居建成於1926年,是一幢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樓,為海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級旅遊景點。故居主樓底層兩側有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學活動陳列,展示詩人短暫而絢麗多彩的一生。
徐志摩故居
最叫人傷感的是,當年徐志摩的北廂房書樓,“苟延殘喘”地在瓦礫間支撐著,大有不願倒下的架勢;正是這幢老宅的每一根椽木、每一塊磚瓦孕育了主人倜儻飄逸、色彩斑斕的文才———徐志摩筆下的《一道金色的光痕》、《家德》、《祖母之死》等傳世名篇,都是圍繞著這座老宅的背景而寫成的。
徐志摩在海寧硤石鎮的故居實際上有兩處,一為老宅、一為新宅。
徐志摩的祖上以商為業,到了父親徐申如這一輩,在鎮上的家業已有絲行、醬園、錢莊等,並創辦硤石電燈廠。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就降臨在老宅第四進北廂樓里。老宅臨街,內有門廳堂樓四進,大約建於清嘉道年間。舊時有慎思堂,“四開柱”、“金漆金光”,當時還兼作貨棧。徐志摩在老宅度過他的童年、少年約22個春秋。老宅第二進北廂房即為徐志摩從小到大讀書的地方,一代文宗的成長與此息息相通。
新宅位於硤石鎮干河街中段,是其父後來為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而於1926年建造的一棟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樓,共20餘間,有冷熱水管、電燈、浴室等設備。這在二十年代的中國農村無疑是一座令人側目的豪宅。徐志摩深愛此屋,稱其為“香巢”,內部裝修及居室布置據說都是徐志摩親手而為。徐陸兩人自搬進新居后,度過了一段時間不長,但卻“濃得化不開”的甜蜜生活。徐志摩在此寫下了蜜月日記《眉軒瑣語》、完成了小說《家德》、編就了《詩刊》第二期。新宅當時還居住著徐的父母,他的前妻、後來作為他父親徐申如的繼女張幼儀也同住在新宅里。
因此,不管新宅還是老宅,無不留下這位詩人清晰可辨的人生印記,兩者都是人們解讀這位人物的重要歷史“鏈”。
海寧拆掉了徐志摩故居老宅,也修復了徐志摩故居的新宅,難道是“喜新厭舊”?
八十年代初,徐志摩後人將新宅捐贈給國家。1998年,海寧市公布其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宅未列),同時斥巨資動遷了一部分住戶後進行了全面修復,並將其闢為永久性紀念徐志摩的場所,這是海寧所做的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但是他們又決定不保留徐志摩的老宅。
據海寧的一位同行介紹,處在硤石舊鎮中的保寧坊徐志摩老宅,與相鄰的危棚簡屋粘結在一起,由於後來居住在裡面的居民密度高,老宅的損壞程度十分嚴重,周圍遇到幾次火災,消防車也開不進去。即使將破舊不堪的老宅孤零零地留著,看來意義不大,如不拆掉就會影響舊鎮改造。
顯然,保護徐志摩的新宅比較容易,而老宅的保留和維護無疑讓海寧市深感頭疼。海寧在舊城改造中解答這道難度極高的題目時,選擇了一道“容易題”。
一拆一修毀譽參半
那麼,對於拆掉老宅的做法,究竟是“煮鶴焚琴”還是“棄若敝屣”。
徐志摩研究專家、中國作協浙江分會會員顧永棣認為,老宅應在原地加以修復。他說,徐氏老宅經歷480餘年風雨滄桑,如此古建築,海寧少見。徐自1897年誕生在這座老宅里,直到1918年赴美留學,生活在這座老宅里,幾乎佔據其生命的三分之二。其大量作品、書信日記所記述的人事變遷,無不以老宅環境為背景,一旦失去了老宅,他的詩文就失去了事實空間的依託,遊人也無從尋蹤覓跡了。所以,該老宅與干河街新宅並不重複,而應配套。
浙江省一位從事對外文化交流的官員對記者說,我們應當肯定海寧市政府完好地保存了徐志摩的故居新宅,但名人故居並不是越新越豪華越有價值,而應以出生地為標誌。比如人們瞻仰莎士比亞故居,主要是看一座不起眼的三層小樓,這是他的出生地;而莎士比亞成名后的新居,當地人只是在車子開過時順帶指點一下。據說《人間四月天》的許多情節都是圍繞老宅而展開的,幾乎沒有新宅的背景故事,這恐怕不是該戲的“疏忽”吧?
徐志摩故居
正廳東廂房為徐志摩思想文學活動圖片資料介紹,玻璃櫥櫃中展示詩人各個時期出版的著作與研究書籍。西牆上懸掛一幅徐志摩與印度詩人泰戈爾兩人在傾心交談的油畫作品。西廂房是徐志摩家世生平資料陳列,黑白照片居多。廳后底層三間房屋內有《歷代文化名人歌詠硤川詩詞展》,陸小曼《為志摩掃墓》一詩亦在其中。一樓後園,遍植翠竹、茶花、石榴、夾竹桃。園中有一井,井欄為淺粉紅色。旁立一牌名曰“愛之清泉”。
二樓梯口過道牆壁上懸掛有陸小曼設色山水圖卷照片鏡框,另有此圖卷后鄧以蟄、胡適、楊銓、賀天健、陳蝶野、陳從周題跋照片鏡框。二樓客廳一堂紅木傢具,羅漢床、紅木靠椅、圓桌、雲石掛屏等皆非原物,應是新制之作。東牆有隸書二條屏鏡框,西牆上是已定居澳門的上海篆刻家陸康所書七言行書聯:“高山流水凌雲志,明月清風無限情。”
東廂房為“眉軒”,即徐志摩書房。南牆有《詩人徐志摩造像》鏡框,但無法看清是何人手筆,遠望疑是陳從周先生之作。東牆上有百歲老人章克標所書“眉軒”二字橫幅鏡框,題曰“已卯中秋章克標百歲不老”。室內陳設有唱機、英文打字機及西式傢具。眉軒對面為當年新房,牆上懸掛有翻印兩人新婚照的鏡框。陸小曼一襲白色婚紗居前,詩人西裝革履俯身侍后,真令人有神仙伴侶之思。一室西式傢具,床前鋪淡米黃色嵌五彩花卉羊絨地毯,粉色窗花牆紙。。西廂房一為徐母卧室,陳設全用中式木製傢具,唯西牆壁爐突兀入眼,頗感異樣。徐母卧室對面是徐志摩前妻張幼儀卧室。徐張兩人離婚之後,張被徐父認為女兒,故特辟此室。室內全用中式傢具,梳妝台、書桌、太妃躺椅、雕花木床,一應俱全,甚至還配有在當時視為奢侈品的電風扇。
二樓後面有三間房屋,正中一間門上懸掛康有為題寫“清遠樓”三字扁額,似為徐父書房齋名。三屋空無一物。牆壁上懸掛些今人書畫。其中徐志摩像,不知出何人之手,筆墨怪誕惡俗。陸小曼像,坐扁舟上撥弄琵琶,身後荷花零艷。此樓上有露台,在露台之上,晴日可眺望遠近南西兩山,月夜可仰看一天星斗、俯視萬家燈火。
徐志摩故居
硤石鎮干河街40號,向來被看作是詩人徐志摩的故居。這幢西式兩層樓建於1926年秋,共20餘間,有冷熱水管、電燈、浴室。樓下的深黃印花地磚,是當年從德國進口的。1922年3月、徐氏與原配夫人張幼儀在德國柏林離婚,4年後和京華名妹陸小曼在北京結婚。詩人的“婚變”,當時在內不為老父所容,在外不為一般社會輿論所諒。他於是萌生“歸隱”之念,於1926年11月16日偕新婚的陸小曼返回故鄉,打算在這裡度過隱居著書的生涯。但不足一個月,軍閥的爭戰擊毀了詩人月下伴美的隱士夢,倉促走避滬上。新居終未能挽住這位中國濟慈的詩筆,徒然給後人留下了一段美麗的遐想。
到海寧不用十分鐘就可以找到徐志摩故居。徐志摩在海寧硤石鎮的故居實際上有兩處,一為老宅,一為新宅。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就降臨在老宅第四進北廂樓里,徐志摩在老宅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約22個春秋。四百八十年前建造的老宅由於破舊不堪,於2001年被拆掉了。我們如今看到的這棟二層樓中西璧小洋房是1926年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前修建的新宅。有冷熱水管、電燈、浴室等設備,這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農村無疑是一座令人側目的豪宅。徐志摩稱此為他的“愛巢”。
生平、家世陳列
徐志摩故居
活動陳列
徐志摩一生中追求的是單純信仰,體現在作品中有他的詩作《雪花的快樂》徠和散文《落葉》等。胡適曾說徐志摩的單純信仰包括三個。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在徐志摩的思想中還有一種樸素的平民思想。在這種單純信仰下,徐志摩對愛的求索也就顯得好事多磨。徐志摩有過兩次婚姻,第一位夫人是張幼儀,第二位是陸小曼,這裡真實地記錄了兩次婚姻的過程。
徐志摩在文學上的成就有兩方面:社會和個人的。他發起成立了“新月社”,集中了當時文壇上的一部分精英;他還曾接管《晨報副刊》,創建新欄目;他還籌建新月書店,出版文學雜誌,給當時的文學界注入了新鮮力量。他出版個人詩集四本,散文集四本,一批優秀詩作,如《再別康橋》、《沙揚那拉》、《偶然》一直傳頌至今。志摩還與當時其他國家的文人有來往,哈代、曼殊裴爾等都是他交往學習的對象,在志摩去世后,世人又陸續把他的遺作整理出版。這裡陳列的便是一部分書籍。
復原陳列
正樓上西廂房是志摩母親的房間,西前廂房是張幼儀的卧室,志摩與幼儀離婚後,志摩父認幼儀為繼女,仍住徐家,所以仍有張幼儀的卧室,東廂房是志摩的新房,全部西式傢具,根據老一輩回憶,漆成粉紅色。東前廂房是志摩書房。志摩所處的時代是新舊交替的時代,志摩的家庭也是一個封建工商業向新興資產階級演進的家庭。新居的住房與陳設正體現了他家所處的歷史特徵。
故居展覽陳列設計的也富有詩意,是名人故居中較為華麗而時髦的。燈光隨參觀者到來自動開啟,主要展示陳列部分光線非常柔和。“再別康橋”詩作置放在醒目位置,各種時期的照片把參觀者帶入了詩人生活過的那個年代。三個女人的故事伴隨徐志摩浪漫一生。最有意思的是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大典,梁啟超在大庭廣眾之下罵得二人抬不起頭來。“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陸小曼,你要認真做人,你要盡婦道之職。你今後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業……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都是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願你們這是最後一次結婚!”這段空前絕後的結婚訓詞如今也堂皇陳列於此,令參觀者忍俊不禁。
報道飛機失事新聞的舊報紙也在陳列之中。“【濟南十九日專電】(1931年11月)十九日午後二時中國航空公司飛機由京飛平,飛行至濟南城南州里黨家莊、因天雨霧大、誤觸開山山頂、當即墜落山下......遇難飛機師王貫一、機械員梁壁堂、乘客徐志摩......”。據說徐志摩這次到北平是去聽林徽因給外國使節開設的中國建築藝術講座。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別康橋)
“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經飛過… ”。(泰戈爾的詩句)
1998年12月17日,徐志摩故居被公布為海寧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初,海寧市人民政府投資144萬元全面修復故居,按原貌修復的故居建築面積600餘平方米,前後兩進,主樓三間二層,前帶東西廂樓,與門斗圍合成前天井。后樓亦三間,與主樓及東西廂樓連接,形成四面圍合的走馬樓形式。同年9月,故居修復竣工並對外正式開放。
2006年3月市政府又投資99.5萬元對徐志摩故居周圍環境進行了整治,包括志摩休閑廣場、管理用房、綠化等工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