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門
南京明城牆民國增闢城門之一
武定門,為南京明城牆民國增闢城門之一,介於中華門、雨花門與通濟門之間,城門因位於城內長樂路中段的武定橋而得名。
武定門段城牆原為明城牆上的一處豁口,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被改造興建為一處城門,並命名為武定門。與同時期開闢的漢中門、新民門均為西式牌樓式城門。
徠上世紀50年代,席捲全國的拆城運動波及南京,其中武定門城門遭到拆除,其城磚被用作建高爐或附近民居。
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重新連接武定門段城牆,復建武定門,為三拱券城門,長樂路南北兩側的明城牆從此連成一體,登城后可達東水關、中華門、集慶門等城門。
武定門在開工修復之前,兩側城牆之間相距約百米,修復工程不僅要在長樂路上修復城門洞,而且要將道路兩側的城牆,尤其是南側的城牆延續過來。同時,武定門還在修復城牆和門洞的基礎上,復原了1933年修建時興建的門樓,擁有了完整的城門結構。
據悉,武定門的復建直接將東水關和江寧路的兩段明城牆連接起來,兩年內,中華門西門至集慶門段和江寧路段的一分岔將全部修復完畢,屆時長達七公里的明城牆將連通在一起。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歷經滄桑,幾番興廢,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國四大文廟之一,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也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夫子廟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
夫子廟始建於宋,位於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牆為照壁,全長110米,高1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另外廟東還有魁星閣。
甘熙宅第又稱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於清嘉慶年間,俗稱“九十九間半”,是中國最大的私人民宅,與明孝陵、明城牆並稱為南京明清三大景觀,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是南京現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甘熙故居並非徽派建築,也不是完全的蘇式建築,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樣,有著南京自己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紳階層的文化品位和倫理觀念。建築的布局嚴格按照封建社會的宗法觀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講究子孫滿堂、數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規模龐大、等級森嚴,各類用房的位置、裝修、面積、造型都具有統一的等級規定。
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至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素以假山著稱,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命名,是江南四大名園之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瞻園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景點二十餘處,布局典雅精緻,有宏偉壯觀的明清古建築群,陡峭峻拔的假山,聞名遐邇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樓榭亭台,奇峰疊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