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十論

八旗十論

出版社: 重量: 八旗文學的形成基礎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遼寧民族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叢書名: 滿族清代歷史文化研究文庫
平裝: 34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7226099, 9787807226093
條形碼: 9787807226093
尺寸: 20.4 x 14.4 x 1.8 cm
重量: 440 g

內容簡介


《八旗十論》講述了八旗是以滿洲為核心,以八旗蒙古八旗漢軍為羽翼組成的等級森嚴、制度嚴密的社會群體。民族成分的多樣性和管理方式的有序化,使八旗和八旗制度具有了多方面的獨特性和不可取代性。這種獨特性和不可取代性也就應該成為今天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滿洲”的誕生和八旗制度的創立在時間上相隔並不很遠、那麼“滿洲”的形成電就不能不與八旗制度毫無關係了。
建州女真努爾哈赤起兵之後,最重要的目標是首先統一各部女真。在入關前的這段時間裡,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大部野人女真均被征服,並將大量人口遷徙至遼瀋地區集中。女真人口的大量集中,為八旗制度的建立創造了基本條件,這些人也成為八旗滿洲的主體。而隨之對蒙古諸部的征服和對漢人的大量擄掠,則為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的建立創造了條件。至皇太極執政時期,八旗中滿洲、蒙古、漢軍三位一體的局面最終形成。這種以多民族構建的八旗體制,便在長達三百年的歷史發展中,衍生出了許許多多歷史的、制度的、社會的和民族的現象,在這些現象的背後更有著豐富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軍事的和意識觀念的內涵,為後人提供了幾乎難以窮盡的研究課題。

目錄


重讀甲申
——寫在八旗入關360周年
“八旗意識”論
八旗人關前滿洲的民族認同意識
八旗人關前民族人口的遷徙集結及其作用
八旗制度對滿洲的整合作用三論
八旗中“漢人滿化”現象論析
八旗文學分期論
八旗文學的形成基礎
八旗詩歌的主要風格及形成原因
滿族文化研究百年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