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張堯的結果 展開
張堯
副教授
常演京劇劇目有《四郎探母》《穆柯寨》《雅觀樓》《八大鎚》《玉堂春》《紅娘》《金玉奴》《奇雙會》《臨江會》《監酒令》《呂布與貂蟬》《拾玉鐲》《花田錯》《飛虎山》《玉門關》《白門樓》《鳳還巢》《九江口》《連升店》《柳蔭記》《羅成叫關》《打侄上墳》《評雪辨蹤》《轅門射戟》《群英會》《悅來店》《白蛇傳》《周仁獻嫂》《虹霓關》《借趙雲》《孝感天》《夜會悲樓》及崑曲《驚夢》《琴挑》《百花贈劍》《拾畫叫畫》等。他扮相俊雅,表演規範緊襯,颱風瀟灑飄逸。文小生“文而不媚”,具有濃厚的書卷氣;武小生“武而不過”,恰到好處。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剛柔相濟,準確生動,體現出小生行當緊、帥、美的特點。
2000年6月17日,以崑曲《石秀探庄》、《牡丹亭·拾畫》和京劇《評雪辨蹤》、《孝感天》四折戲在北京長安大戲院成功地舉辦了個人專場演出。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進行了錄像錄音,並多次播出。曾與著名京劇演員張學津、尚長榮、王夢雲、夏慧華、奚中路、陳少雲、陳和平及青年演員趙群、李國靜、安平及上海崑劇團著名演員張靜嫻等合作演出了京劇《龍鳳呈祥》《奇雙會》《評雪辨蹤》《孝感天》《貴妃醉酒》《宇宙鋒》《金玉奴》和崑曲《遊園驚夢》《琴挑》等優秀傳統劇目。曾赴日本東京和花柳千代舞踴研究所合作演出大型舞劇《大敦煌》。2004年隨中國中央電視台組織的韓紅、孫悅、瞿穎、沙寶亮、朴樹、吳碧霞、眉佳、姜育恆等赴韓國參加第六屆中韓歌會演出。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專門為其錄製3期《名段欣賞》節目;上海電視台製作了《張堯和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專題片。2006年製作並主演了話劇《瞿秋白》。同年,和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去上海、濟南演出了《四郎探母》《春閨夢》等戲。
先後被江蘇省文化廳評為先進工作者;中國戲曲學院優秀共青團員;一等獎學金獲得者和優秀學生幹部;北京地區高等學校優秀畢業生;“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先進個人、上海戲劇學院戲曲舞蹈分院優秀教師等;第二屆中國戲曲紅梅大賽銀獎。2005年北京市屬市管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
曾擔任中國戲曲學院團委文體部長、表演系秘書、班主任、講師和黨支部副書記。2000-2003年擔任上海戲劇學院戲曲舞蹈分院院長助理、戲曲系主任兼表演專業主任。
曾擔任中國教育電視台“京劇藝術”欄目的編導、撰稿和主持人。山東人民廣播電台“戲迷大家樂”欄目的人物專訪。擔任第2屆中國戲曲音樂研討會音樂會節目主持人、慶祝吳炳長璋教授從教50周年演齣節目主持人、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教師音樂會節目主持人。擔任2005年盧溝橋鄉春節團拜會暨盧溝橋藝術團成立演出、建黨80周年暨抗戰勝利60周年群眾歌會主持人。2006年主持了中國首位板胡碩士研究生牛長紅獨奏音樂會,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進行了錄播。
曾為上海師範大學舉辦戲曲表演講座,擔任上海市第一、二屆京昆藝術研修班暨岳美緹、張洵澎、計鎮華、梁谷音崑劇表演藝術研修班,孫正陽京劇藝術研修班班主任。2003年在上海先後策劃、統籌王思及、李文敏教學成果展演系列活動。為中國戲曲表演學會舉辦的全國表導演高級研修班講授表演理論課。
曾撰寫和發表了《戲曲虛擬手法的歷史探索》(《戲曲藝術》1999年第4期)、《中國京劇衣箱》、《中國京劇百科全書·京劇小生》、《對戲曲表演專業大學中專一體化教學的思考》(《戲曲藝術》2003年第3期)、《戲曲表演專論》、《中國藝術教育大系 戲曲卷·戲曲表演教學劇目綱要·小生篇》、《戲曲藝術的歷史與現實題材創作之比較》、《形神兼備、氣韻生動—談崑曲“拾畫叫畫”的巾生表演》、《中國戲曲學院表演專業四年本科小生行當教學大綱》、《淮安日報·讀書專欄·清江引·京劇雜談》、《綴玉集·論京劇小生人才的培養》等多篇論文,填補了多項空白,《對戲曲表演專業大學中專一體化教學的思考》一文被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和上海戲劇學院參考實施;《中國京劇小生表演藝術》專著為北京市教委人文學科科研項目。參加教育部《體育·藝術2+1項目·戲曲》的主要編寫工作。受聘為湖南文藝出版社《學京劇》叢書的主編,並編寫了《學京劇·小生》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