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李金鴻的結果 展開

李金鴻

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

李金鴻(1923-2010)京劇旦角。原名李士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祖籍河北武清。1923年生於天津。曾任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和中國戲曲學院實驗京劇團團長。中國戲曲學院首批被評為教授職稱的專家,並享受國家級特殊津貼待遇。於2010年8月20日凌晨2時,因器官衰竭在醫院逝世,享年87歲。

人物關係


個人經歷


花旦,在武旦、花旦、刀馬旦行當有極高藝術造詣,新中國成立后培養了大批的京劇藝術人才。師從張善亭、閻嵐秋、諸如香等名師。在校常與袁金錦合演《焰火棍》、《打瓜園》等,備受讚譽。1939年畢業后,演於京津滬等地,曾與葉盛章李世芳等合作。又向王瑤卿先生學習刀馬旦,向蕭長華先生學習花旦,向李凌楓先生學習青衣,向韓世昌先生學習崑曲,向包丹庭先生學習小生,從而打下了全面紮實的藝術功底。1942年拜尚小雲梅蘭芳為師。1946至1947年在上海與黃桂秋言慧珠周信芳合作演出。1947年曾入焦菊隱組織的北平藝術館。1949至1952年加入永春京劇團。1951年加入首都實驗京劇團。1952至1973年加入中國京劇院一團。1973年調入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戲曲學校(中國戲曲學院)任教,1988年退休後繼續任教。

所演劇目


擅演《金山寺》、《扈家莊》、《無底洞》、《小放牛》等,20世紀60年代曾演《桃花扇》、《佘賽花》、《群英會》、《謝瑤環》等小生戲。

任職榮譽


正中國戲曲百花齊放,其中京劇更是薈萃了各家之長,在20世紀初達到鼎盛,成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代表,並被譽為國粹。李金鴻先生作為京劇旦行演員中的佼佼者,在京劇藝術的傳承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功底紮實,文武兼長,先後向張善亭(十陣風)、閻嵐秋(九陣風)、諸茹香、王瑤。

活動年表


1944年

4月,農曆甲申年:寶華社三次赴滬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三次赴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合作者有李玉芝、姜妙香、梁慧超、王泉奎、吳富琴、李金鴻、蘇連漢、劉斌昆、艾世菊等。
1944年5月14日,農曆甲申年四月廿二日:寶華社三次赴滬演出第三十八天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三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八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日場《盜魂鈴》有李金鴻大打出手,楊寶森自拉自唱,楊寶忠擊鼓。
演齣劇目
日場
《盜魂鈴》
《八大鎚·斷臂說書》
夜場
《失空斬》
1944年5月30日,農曆甲申年閏四月初九日:寶華社三次赴滬演出第五十四天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三次赴上海演出第五十四天,即最後一天,演於黃金大戲院。
演齣劇目
全部《黑水國》
大反串《打麵缸》(李玉芝,李金鴻,楊寶森,姜妙香,王泉奎)

1946年

8月,農曆丙戌年:1946年8月上海黃金大戲院演出中,黃桂秋與王琴生、俞振飛高盛麟芙蓉草、梁一鳴、李金鴻等演於黃金戲院,並邀楊寶忠操琴。此次打炮戲是“黃三出”,即《春秋配》、《別宮祭江》、《蘇三起解》。特別是與高盛麟合作首演的《廬城俠侶》連演連滿,電台還進行了實況轉播。

1949年

7月28日,農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時: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大會舉行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大會在北京飯店舉行。
會場懸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題詞:“推陳出新”、“開展平劇改革運動”,指示了戲曲界當前的任務。到會者發起人百餘人。由歐陽予倩主席,他說明召開這個大會是接受了文代大會的指示,來完成改革戲曲的任務。接著由全國文聯主席郭沫若講話,他說:在中國,舊戲曲的改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戲曲在群眾中有廣泛的影響,它是土生土長的民族形式,一種綜合的藝術,是很重要的社會教育工具之一。在今天這個嶄新的人民自己的時代,不僅舊戲曲要改進,一切舊文藝都要改進,連同我們自己也要改造,應該堅決走向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方向。改進戲曲,不僅是改進戲曲本身,而是為了改進社會,改造人民的舊思想。戲曲工作者首先要努力進行自我教育,從思想上改造自己,才能幫助教育別人,完成戲曲改革的任務。最後,他並就《霸王別姬》、《三岔口》兩戲提出改進的意見。
接著有前延安平劇研究院院長楊紹萱、全國劇協主席田漢、全國曲藝改進籌委會主任委員趙樹理、華北文委會舊劇處主任馬彥祥、北平國劇工會負責人葉盛章等發言,大家一致認為今後戲曲的改進要在毛主席的文藝方向下,為廣大的人民服務。並就“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有組織、有計劃、群眾性、全國性的進行改革”以及“培養新幹部”等問題提出具體的意見。
阿英同志報告籌備經過後,推選:王聰文、田漢、白雲峰、沙梅、阿英、阿甲、李一氓、李綸、李少春、吳天寶、周揚、周信芳、袁雪芬夏衍、馬少波、馬彥祥、馬健翎、張庚、高步雲、梅蘭芳、程硯秋、焦菊隱、楊紹萱、葉盛章、董天民、趙樹理、趙子岳、劉芝明、韓世昌、齊燕銘、歐陽予倩等三十一人為籌備委員。隨後,周信芳、焦菊隱等多人發言,一致認為解放后舊藝人翻了身,今後應加強團結努力學習,改造自己為人民服務。最後並推出歐陽予倩、楊紹萱、田漢、阿英、馬少波五人負責起草宣言。

1955年

農曆乙未年:中國代表團參加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中國代表團赴波蘭參加在華沙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
江新蓉的京劇清唱獲一等獎;雲燕銘、王清乾演出京劇《雙射雁》獲個人一等獎;雲燕銘等演出京劇《水漫金山》獲集體一等獎;張振武等演出京劇《鬧龍宮》獲集體一等獎;沈金啟、張玉禪演出京劇《獵虎》獲集體一等獎;徐玉川、羅喜鈞演出京劇《擋馬》、《小放牛》獲優秀表演獎;李金鴻演出京劇《盜仙草》獲優秀表演獎。

1957年

7月,農曆丁酉年:中國代表團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中國代表團赴蘇聯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
文藝界的演員有粵劇的紅線女,京劇的程硯秋等,馬彥祥受文化部委派隨行。
由陝西省歌舞團演出的青海民間歌舞《花兒與少年》獲得金獎。杜近芳京劇清唱獲金質獎;馬長禮、郝慶海京劇清唱獲銀質獎;李世濟京劇清唱獲銀質獎;杜近芳、李金鴻演出京劇《拾玉鐲》獲金質獎;關肅霜、張韻斌演出京劇《打焦贊》獲金質獎;李少春等演出京劇《哪吒鬧海》獲金質獎;杜近芳、楊鳴慶演出京劇《嫦娥奔月》獲銀質獎;關肅霜等演出京劇《豬婆龍》獲銀質獎;王靜等演出川劇《放裴》獲銀質獎。

1962年

8月9日,農曆壬寅年七月初十日:北京舉辦梅蘭芳逝世一周年紀念演出第二場中國劇協舉行由田漢主持的梅蘭芳逝世一周年紀念座談會。會上,馬彥祥就梅蘭芳之所以能取得高度的藝術成就,以及他一生中對祖國的戲曲事業所做巨大貢獻發了言;出席座談會的還有齊燕銘、老舍、阿英、姜妙等人等。
當晚梅蘭芳逝世一周年紀念演出在人民劇場舉辦第二場,馬彥祥等觀摩演出。本次演出由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主辦,中國京劇院、北京京劇團、梅蘭芳劇團、北京市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聯合演出。其中譚富英不顧身體有病,參加演出,沒有因為自己體弱而降低要求,而是盡最大之力超常發揮,唱腔高亢嘹亮,觀眾聽得解渴過癮,觀眾席掌聲雷動,後台側幕人頭攢動,都在驚嘆這位療病中的藝術家的高超技藝。這場演出也成了他告別廣大觀眾的最後公演。
演齣劇目
《春秋配》(楊秋玲,王竹姑,夏永泉,寇春華
《貴妃醉酒》(杜近芳,李金鴻,孫盛武)
《大登殿》(譚富英,李金泉梅葆玖,曲素英)

1980年

12月3日,農曆庚申年十月廿六日:《北京晚報》主辦文革后首場京劇《四郎探母》演出1980年11月30日,復刊不久的《北京晚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這樣一條轟動性的消息:《應廣大讀者和觀眾的要求〈四郎探母〉即將公演由中國戲曲學院大專班和實驗京劇團聯合演出一批新秀登台獻藝》,宣布“京劇《四郎探母》將於12月3日至9日在天橋劇場連演七場。”
本次演出先由大專班和實驗京劇團分別各演兩場,然後選部分演員組成最佳陣容連演3場,共7場。
除此以外,11月30日的《北京晚報》第4版還刊登了一個通欄廣告,詳細介紹7天中每一天演出的演員,什麼時間、在哪兒售票等。12月1日、2日兩天,北京晚報除了在第4版繼續刊登《四郎探母》的廣告,還連續兩天在《京劇舞台群星燦爛》的總標題下,用整版的篇幅文圖並茂地介紹15名中國戲曲學院大專班及實驗京劇團的年輕演員。
在12月3日至12月9日正式演出的7天里,《北京晚報》不僅報道了演出的盛況,並且在第一版先後發表了《百花盛開憑春風》、《京劇有危機嗎?》、《讓京劇舞台絢麗多彩》、《京劇需要八十年代的新星》、《如何對待掌聲》等五篇署名“本報編輯部”的評論文章,多為當時編委所撰;還刊登了記者過士行所采寫的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史若虛的專訪《從事戲曲四十春》等。
這次演出,轟動京城,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一萬多張戲票被搶購一空,很多人為買不到票而遺憾。
《四郎探母》演職員名單(坐宮、盜令、別宮、過關、被擒、見弟、哭堂、回令)(陳俊、翟建東、范永亮、李文林、郭玉林分飾楊延輝,王蓉蓉、徐美玲、張靜琳、陳淑芳分飾鐵鏡公主,楊瑞青、劉國英分飾蕭太后,徐紅、鄭子茹、李麗萍分飾佘太君,李宏圖、吳許正分飾楊宗保;舞台監督李金鴻、何金海、李甫春,王汶璋、李朝陽、金正明司鼓,教師王世續、程玉菁、楊韻青、蔡英蓮、王玉敏、李甫春、張金梁、鈕驃、李文才、楊明華、胡根萍,杜奎三、孫鴻生、劉震國、鄭重華、費玉明、杜鳳元操琴)
《四郎探母》的上演也受到了一些非難,說這場戲宣揚的是“叛徒哲學”,《北京晚報》不應該搞這樣的演出。事後也有人稱這是改革開放初期思想解放的一個典型事例。

1996年

1月11日,農曆乙亥年十一月廿一日:海峽兩岸五戲校藍島杯京劇大賽舉辦由北京市戲曲藝術學校校長孫毓敏與藍島大廈總經理李貴保共同發起舉辦由北京、上海、天津、中戲附中、台北復興五戲校參加的海峽兩岸五戲校藍島杯京劇大賽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拉開了帷幕。11位評委為於世文、譚元壽王金璐吳素秋李慧芳、於玉衡、李金鴻、景榮慶、賡金群、姜鳳山、劉曾復。參加比賽的戲校學生有王佩瑜、王璽龍、穆宇、郭偉等。大賽於1月17日結束。中宣部長丁關根出席大賽的開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同志出席大賽的閉幕式。

2002年

6月9日,農曆壬午年四月廿九日,上午:北京戲校建校5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北京戲校建校5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戲校排演場舉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全國政協副委員長萬國權、北京市委領導龍新民、張茅、張燕麗以及趙東鳴、榮高棠、張健民、張百發,北京市文化局長張和平等出席了的大會。京劇名家袁世海、梅葆玖、譚元壽、李世濟、王金璐、劉長瑜葉少蘭等也在主席台就坐。
北京戲校校長孫毓敏女士在講話中,深情回憶了母校對自己的培養。
王文元、張曉晨、李金鴻等獲得了五十年優秀園丁獎。校慶還設30至40年優秀園丁獎、十年以上優秀園丁獎、畢業生成就獎、特殊榮譽獎和紀念獎。

2006年

6月18日,農曆丙戌年五月廿三日:杜近芳收丁曉君為徒杜近芳收徒儀式在政協禮堂舉行,北京戰友京劇團青年演員丁曉君拜在杜老門下。出席的名家有景榮慶、劉雪濤、李金鴻、劉長瑜、孫毓敏、李光、沈健瑾李維康耿其昌黃孝慈等。
2006年12月6日,農曆丙戌年十月十六日:紀念白登雲誕辰百年活動舉行紀念白登雲誕辰百周年活動在華僑賓館舉行,100多位京劇界人士再次追憶了這位著名京劇鼓師。
本次活動由中國戲曲學院和中國京劇院舉辦,當天的活動規模不大,但來的人不少,100多位藝術家將會議室幾乎坐滿。從第一排向後望去,可以看到手捧的鮮花和花叢間隙的縷縷白髮。景榮慶、李金鴻、姜鳳山、歐陽中石、張曼玲等平日里很少露面的藝術家也冒著寒風趕來。福州、上海、石家莊、台灣的10多位白登雲的弟子聽說此事後,也都趕到了北京。

逝世消息


李金鴻
李金鴻
新浪娛樂訊 8月20日凌晨2時,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李金鴻因器官衰竭在醫院逝世,享年87歲(1923-2010)。據北方崑曲劇院藝術創作委員會秘書長王若皓透露,李金鴻先生於8月20日凌晨2時病逝,其晚年得了重症,手術后恢復教戲,延緩至今。
李金鴻初學老旦,又習老生,武生,后歸武旦、刀馬旦和花旦,在武旦、花旦、刀馬旦行當有極高藝術造詣,新中國成立后培養了大批的京劇藝術人才。在患癌手術后,還堅持在教學第一線為學生說戲教戲,是中華戲校“德、和、金、玉”金字科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