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麟

京劇武生演員高派創始人

高盛麟,原名高仲麟,男,1915年12月20日出生於中國北京,京劇武生演員。

1921年第一次登台出演京劇《汾河灣》。代表作品有《古城會》《走麥城》《獨木關》等。

1934年與劉蕙芬結婚,婚後育有一子。1943年劉蕙芬病逝。

1989年2月13日病逝於北京,終年74歲。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高盛麟早年照片
高盛麟早年照片
1915年12月20日出生於北京宣南果子巷南口外西側保安寺街,原名高春發。
1920年拜文武老生張鳴才、張增明為師,練功學戲,由其叔父高聯奎拉胡琴伴奏唱腔,同時隨曹心泉學習崑曲。

演藝經歷

高盛麟演出照片
高盛麟演出照片
1921年第一次登台,在言菊朋的《汾河灣》中扮薛丁山。同年與曹藝斌合演《神亭嶺》,飾演太史慈。
1922年演出京劇《宦海潮》,飾演余少雲。
1923年與父親高慶奎一同在北京華樂劇院登台,飾演京劇《石秀探庄》中的石秀。
1924年加入富連成社,分別受教於王喜秀、茹萊卿、王連平、茹富蘭、劉喜益、丁連生。
1931年出科后搭高慶奎班演出,同時正式下掛拜師丁永利為徒習楊派武生藝術。
1934年隨父搭班唱戲,期間隨侍在其妻的外公楊小樓左右,學習楊派藝術。
1939年5月隨旦角演員毛世來到上海黃金大戲院演出。6月隨言菊朋赴滬演出,在京劇《連營寨》中扮演趙雲。9月與宋德珠合作在黃金大戲院演出。11月4日至12月17日,隨王玉蓉在上海演出。
1942年第一次與蓋叫天合作,在京劇《取金陵》中飾曹良臣。在京劇《艷陽天》中扮演高登。在劇目《四傑村》中扮演廖世沖。在劇目《三盜九龍杯》中扮演黃三太。
1943年8月應楊寶森之邀,加入寶華社,赴上海黃金大戲院演出。
高盛麟劇照
高盛麟劇照
1944年與蓋叫天、葉盛章、班世超合作演出,轟動申江。
1946年加入程硯秋的秋聲社,應武生行。
1947年5月在周信芳芙蓉草、苗盛春等前輩幫助下,第一次挑班頭牌唱大軸,與李少春譚富英在上海打擂台演出。
1948年4月4日至5月24日應邀為梅蘭芳配戲,在天蟾舞台演齣劇目《穆天王》,飾演楊六郎。同年與蓋叫天第二次合作,在水滸戲《大名府》中扮演盧俊義,在京劇《金雁橋》中扮演張飛,在京劇《趙家樓》中扮演陳亮。
1950年應邀加入中南京工作劇團,赴武漢工作。
1951年在重新編演的京劇《戰金山》中配演韓世忠。
1953年10月隨武漢市京劇團赴朝鮮慰問演出,受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的通報嘉獎。
1954年參加武漢市京劇團慰問抗洪前線的演出隊,被授予“防汛功臣”稱號。
1956年3月代表武漢市京劇團參加中央人民政府祝賀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的慰問團,赴西藏演出。
1957年參加中國文化藝術代表團,赴柬埔寨進行訪問演出。
1958年8月在為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代表舉行的演出中,表演經過其整理加工的紅生戲《走麥城》,扮演關羽。
1959年在新編歷史劇《鄭成功》中扮演主人公鄭成功。
1960年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
1962年赴京與裘盛戎合演《連環套》,轟動京城。
1964年6月排演現代戲《節振國》,在劇中扮演抗日英雄節振國。
1965年7月1日至8月15日在中南區戲劇觀摩演出大會上,演出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現代京劇《豹子灣的戰鬥》,在劇中扮演連長丁勇。
1966年受到“文革”衝擊,失去登台機會。
1972年調入中國戲曲學院從事教學工作。
1975年參加中央成立的為毛主席錄製傳統戲的錄音錄像組,參加錄製了《挑華車》《古城會》《走麥城》《獨木關》《薛禮嘆月》《長坂坡·漢津口》等傳統京劇劇目。
1978年1月參加中國戲曲學校慶祝恢復校名及建校28周年紀念晚會,在京劇《打漁殺家》中扮演蕭恩。同年作為特邀嘉賓參加武漢市京劇團建團30周年紀念演出。
1980年2月19日在北京人民劇場演齣劇目《八蜡廟》中的褚彪。3月21日參加“侯喜瑞舞台生活80年紀念演出”。
1982年5月擔任中國戲曲學院京73級表演大專班全國巡迴彙報演出指導。

從政經歷

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高盛麟與家人
高盛麟與家人
祖父為清末名丑高四保、父親高慶奎工老生,為高派創始人,叔父高聯奎是京劇琴師。

情感生活

高盛麟指導工作
高盛麟指導工作
1934年與楊小樓外孫女劉蕙芬結婚,婚後育有一子。1943年劉蕙芬病逝。
1944年與鄒畹華結為夫婦,婚後育有一子一女。

健康狀況

高盛麟紀念活動
高盛麟紀念活動
1986年之後病情日益嚴重。
1989年2月13日病逝於北京宣武醫院

個人作品


京劇
作品名稱時間
《挑滑車》——
《長坂坡》——
《英雄義》——
《艷陽樓》——
《狀元印》——
《鐵籠山》——
《戰宛城》——
《惡虎村》——
《連環套》——
《潞安州》——
《古城會》——
《漢津口》——
《駱馬湖》——
《華容道》——
《走麥城》——
歷史劇
作品名稱時間
《鄭成功》——
《戚繼光》——
《反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