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哲民

費哲民

1926年,孫科創辦建國學校,哲民主持教務,同時加入孫文主義學會1932年,任暨南大學教授兼訓育主任。 1948年10月,接受邵力子勸告,脫離國民黨,移居上海。

簡介


費哲民(1893—1978),海寧新倉人。父母早故。

經歷


13歲就到袁花鎮當學徒。辛亥革命后參加共和黨。1913年去上海當店員,業餘刻苦自學。1916年考入先施公司工作。五四運動后參加職工會活動,后又參加救國十人團,並主編《新國民》報。1920年,參加五四周年紀念大遊行,遭軍警打傷。不久接辦勞工神聖社,以生產信紙信封為掩護,經常給革命青年提供集會場所,后被迫解散。9月間,創辦新文化圖書館和《自由雜誌》,宣傳革命思想。旋被軍閥政府以“赤化工人、煽動罷工”罪名下令通緝,乃南下廣州。1921年1月,加入中國國民黨,先後編輯《廣州晨報》和《民治日報》副刊。8月,隨北伐革命軍出發到桂林,孫中山任命哲民為大本營黨務處宣傳幹事,主辦《半周評論》和戰地通訊社。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哲民被俘。8月脫險,潛回上海見孫中山,奉派東渡日本留學,並領導黨務。在留日3年間,任國民黨東京支部執行委員兼宣傳主任,主編《國民評論》。曾上書孫中山擁護三大政策,並領導東京支部與共產黨員共同活動,組織留日學生總會、華僑開展反帝、反封建運動。1925年6月,代表中華留日學生總會、華僑聯合會等團體回國,赴各省市宣傳聲援五卅運動。1926年,孫科創辦建國學校,哲民主持教務,同時加入孫文主義學會。1928年5月5日,濟南發生日軍槍殺我國外交人員事件,全國震怒。當時哲民在南京辦《京報》,即編髮稿件,強烈抗議。九一八事變后,哲民南下廣州,參加反對蔣介石獨裁活動。1932年,任暨南大學教授兼訓育主任。次年夏,與鄭洪年李達郭大力許德珩等一起被國民黨特務驅逐出校。1937年抗戰爆發,在第五戰區擔任政工大隊長。1940年4月,任桂林行營政治部上校指導員,負責政工團工作,時與進步人士交往。后在全國糧食管理局任視察、專員、統計室主任。1948年10月,接受邵力子勸告,脫離國民黨,移居上海。新中國成立后受聘任大連海運學院教授。晚年定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