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復興計劃
西安舊城改造的宏大計劃之一
在西安舊城改造的宏大計劃中,有一個西安“皇城復興計劃”。位於西安老城區的市政府行政機構將向北郊方向遷移,建成新城區,而舊城區則成為旅遊觀光區。在2005年2月的西安市人代會上,時任西安市市長的孫清雲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西安將啟動'皇城復興計劃'……這將是考驗政府能力的系統工程。”同時,西安市委也首次以白皮書形式對外發布《西安實現國際化、人文化、市場化、生態化戰略目標》,重點著墨“皇城復興”。
2005年,西安市政府提出皇城復興計劃。
2003年12月,凸顯大唐和佛教文化主題的大雁塔北廣場開放;
2004年,順城巷改造正式拉開大幕;
2004年12月,殘缺多年的西安古城牆實現完整連接;
2005年4月,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大唐芙蓉園開園(大唐芙蓉園的開園,標誌著西安市“皇城復興”計劃正式啟動);
2005年5月,以城牆為背景,集綠地、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城市景觀園林環城西苑開苑;
2005年12月,昔日陳舊狹窄的西大街改造成寬敞明亮、具有古城特色的文化街區;
2006年6月,總面積44萬多平方米的唐長安城牆遺址公園開園;
2008年7月1日,西安曲江三大遺址公園(曲江池、唐城牆、唐大慈恩寺)盛大開園;
2009年9月28日,大唐不夜城盛大開城;
2010年5月1日,曲江寒窯遺址公園開園,為曲江新區六大遺址公園之一,國內首個以愛情為主題的全景體驗式遺址公園;
2010年10月1日,備受關注的國家“十一五”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盛大開園;
2011年,東大街拆遷改造進入衝刺階段,到2012年基本完工……
唐長安圖
按照規劃,老城區將分為五個部分:順城旅遊服務區(城牆內側周邊)、歷史文化街區、文物古迹保護區、城市發展區(城內)、可持續發展區(城外協調區)。通過以上五個分區體現城市形象和文化內涵,規劃形成“兩環——兩街——四軸——五核心——二十里坊”的局面。此外,還有作為唐皇城復興工程之一的順城巷城市設計、騾馬市步行商業街、大唐西市、長安錦園坊、大唐芙蓉園、唐大明宮御道規劃設計、西大街改造、都城隍廟規劃設計、灑金橋規劃設計、貞觀廣場規劃設計以及“西部第一水城”的規劃設計等,都包含著濃郁的文化理念。
唐皇城復興主要是針對西安老城區(唐皇城和宮城)約五分之四面積加上大明宮在內區域擬定的長遠規劃,規劃最長時間達五十年。古唐皇城位於今西安內南城區西部,宮城位於西北部,兩者面積約為9.41平方公里。配合“皇城復興”計劃的實施,西安將實施“古新分治”,規劃內容主要根據老城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經濟、社會形態,結合商業、科技、旅遊,保護及恢復傳統街區,進行城市改造,把城市空間發展結構分為中心發展區、順城旅遊服務區、城市功能發展區和入城區。同時,與“古城”保持一定的間隔,集中建設“新城”,以承接從“古城”轉移出來的部分功能,重組和完善西安城市功能體系。根據規劃,若干年後,“皇城”(老城區)內人口密度將大幅下降,取締部分高層建築,城市交通將以步行為主,輔以輕便簡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電瓶車、馬車等交通工具。城市建築主色調將恢復到灰色、土黃、赭石等“素”色,城市風格將以唐風為主,同時保留明清、民國時期的優秀建築。主要發展觀光旅遊,構建互動模式。而四大區成為老城的發展主幹,行政、交通、居住功能將是弱化,而旅遊觀光、文化交流功能則是加強。目的只有一個,還原西安歷史古都風貌,重振盛唐風采。
皇城復興並非特指要在13.6平方公里的西安城牆之內搞復興,還應該跳出城牆看歷史,實現從生態環境到人文藝術、歷史資源的全面復興……
唐長安城格局圖
市規劃局局長和紅星說,這種“新舊分治”、九宮格局、多中心分散式的城市結構既傳承了歷史,又為今後的城市建設提供了發展空間,是中國傳統空間格局與現代城市建設需要的有機結合。
“城市復興”包含城市規劃復興與城市設計復興兩方面的內容,並不是單純指的是某個朝代的風格就能代表西安這一方面的內容,西安擁有周、秦、漢、唐四大遺址,而周、秦、漢、唐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青春、最有活力、歷史業績最為輝煌的朝代,這段時期正是建都長安的時期。周以禮治國,秦厲行改革,漢勇於開拓,唐開放兼容,古長安都扮演著主要角色。因此,規劃中強化了這些文化比重。在這四個王朝當中,唐朝是最為輝煌的時期,其都城建設、經濟實力和文化藝術在當時與歐洲的羅馬齊名,唐長安城市人口達百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今天,歷史的車輪雖已走過千年,雖然現存唐時的遺跡並不多,但是,唐長安城規整巧妙的城市布局、雄壯渾厚的建築、生動而奔放的精神情懷,雖歷經千年,仍對今日的西安有著深遠的影響。
正因為唐皇城體現著至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唐皇城復興規劃是西安城市復興的一個契機,以“唐”作為其時間坐標,力求復興自周以來,直至明清,貫穿近現代的城市歷史的完整鏈條,體現盛唐精神,延續城市肌理,展現古城魅力,它的實施將敲開長安古都盛世的記憶與今朝的夢想。
西安是一個具有3100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特別是唐長安以豐富的文化創造力和開放包容的姿態在東西方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這為西安建設具有東方神韻的人文城市提供了重要根基。
龐大的造城計劃, 30年完工,計劃資金500億元,而且建設新城的資金基本上不採用市財政投資。據透露,新城的融資計劃已與國家開發銀行、中行、建行以及信託公司達成銀企戰略合作,金融機構將提供170億的貸款。公共設施的合作也是採取BOT、TOT等不同投資方式與內外資本接洽。
皇城復興計劃包括古城牆、順城巷城市設計、騾馬市步行商業街、大唐西市、長安錦園坊、大唐芙蓉園、唐大明宮御道規劃設計、西大街改造、都城隍廟規劃設計、灑金橋規劃設計、貞觀廣場規劃設計以及“西部第一水城”的規劃設計等。
大雁塔北廣場
順城巷改造作為西安市“皇城復興計劃”的開篇之作,市領導親自督辦。功能上劃分為“一帶五區”:“一帶”就是以順城巷道路為紐帶,把沿線的湘子廟、書院門、三學街、碑林博物館、卧龍寺、東門等文物景點和歷史街區,縱橫打通,真正順起來;“五區”則是對改造后順城巷的功能分區,打造旅遊、文化、購物、休閑、餐飲、娛樂等功能齊全的黃金旅遊地帶。
順城巷又稱“馬道巷”,沿古城內牆一周,專供古代將士跑馬用。如果要把散落西安東南西北的古迹串成一條項鏈,最美的金線莫過於這條13.7公里長的馬道巷。
西安古城牆
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區,佔地1000畝,其中水面300畝,總投資13億元,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文化主題公園,建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包括紫雲樓、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杏園、陸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飲等眾多景點。大唐芙蓉園創下多項紀錄,有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是首個“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主題公園;擁有全球最大戶外香化工程;是全國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築群,集中國園林及建築藝術之大成。
大唐不夜城
該項目以大雁塔為依託,北起玄奘廣場、南至唐城牆遺址公園、東起慈恩東路、西至慈恩西路,貫穿玄奘廣場、貞觀文化廣場、開元慶典廣場三個主題廣場,六個仿唐街區和西安音樂廳、西安大劇院、曲江電影城、陝西藝術家展廊四大文化建築,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480米,總佔地面積967畝,總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
大唐西市
大唐西市項目是在唐長安西市遺址上重建的綜合性商貿旅遊項目,項目總規劃面積約500畝,總建築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在原址上重建的大型商貿與旅遊主題區,被列為“陝西省、西安市十一五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市、區兩級重點建設項目”和“全國光彩事業項目”。項目位於西安古城牆西南方唐長安城西市遺址,地處西安市古城區與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咽喉要地,與明城牆毗鄰相望,和西安市西大街仿古一條街互通聲氣,距市中心鐘鼓樓僅3公里,屬西安市商業繁華地帶。
寒窯遺址公園
大明宮遺址公園
西安西大街
新中國成立后,如東大街一樣,其優越的位置使西大街成為西安傳統的商貿中心和交通主幹線。隨著城區內商貿業的日益發達,兩公里長的西大街成為遠近聞名的匾牌、戲裝道具、小百貨等商品的集散地,從事這些行業的商鋪竟有526戶之多,城隍廟商場更是成為當時人們進城必去的地方之一。
從2001開始,西安市政府對西大街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改建后的西大街從原來不足20米拓寬到了30米,為雙向四車道,設有兩條雙向公交車專用道,並大幅增寬人行道,道路寬闊,交通暢達,極大地改善了老城內的“行車難”。街道兩旁的人行道全部採用上等石材鋪就,圖案傳統古典,色彩沉穩樸實。整個改造工程延續了傳統歷史文脈,對沿街原有和新建建築都進行了以唐風為主的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的改造,恢復了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城隍廟前牌坊,大大增強了古城的歷史特色。漫步西大街,使人恍若回到盛唐一般。
東大街·萬達新天地效果圖
2008年年初,西安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東大街進行綜合整治改造,由碑林區政府具體組織實施。為此,碑林區委、區政府將東大街綜合改造納入到2008年碑林區八個重大項目之一,改造后的東大街將成為西安一條文化底蘊深厚、建設風格獨特、商業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備的歷史文化商業街區,將成為現代城市中最具活力、最具魅力、最具人氣的經濟細胞聚合體,成為西部商業的航母。
西安市提出“皇城復興”計劃,旨在加大對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還歷史本來面目,這對保護西安的歷史文化底蘊、弘揚悠久中華文明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西安提出的“古新分治”城市建設的理念,對我國許多歷史文化名城的現代化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古城西安目前正在啟動“唐皇城復興計劃”,用三五十年的時間 把西安建設成最具東方神韻的人文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