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

國家級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又名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是陝西省西安市政府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建設的航天技術產業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

地區簡介


國家級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又名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是陝西省、西安市政府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建設的航天技術產業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也是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功能承載區。成立於2006年11月,於2010年6月26日正式升級為國家級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陝西航空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起成為全國僅有的兩個以航空航天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總規劃面積86.64平方公里。一期規劃面積23.04平方公里,擴展區規劃面積63.61平方公里(其中,二期規劃面積30.02平方公里,三期規劃面積33.59平方公里)。一期建設已初具規模,管委會將根據發展情況逐步啟動二期、三期建設。

成長足跡


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
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6年11月30日,基地管委會正式成立。
2007年12月26日,基地被國家發改委批複認定為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
2010年1月5日,基地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西安國家半導體照明(LED)工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2010年2月2日,基地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授予“以軍民融合為方向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0年6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複航天基地升級為國家級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我國唯一的航天專業化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9年4月24日,西安航天基地與白俄羅斯在北京簽約中白工業園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結為友好園區,推進互聯互通,挖掘增長新動力。
2019年,西安航天基地雲上經濟成效顯現,其中京東航天數字經濟示範園入園企業近300家,2019年線上交易額突破15億元。

產業定位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
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為牽引,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導向,以特色產業園區為依託,發展航天及軍民融合、衛星及應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四大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優化要素配套,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軍品和民品融合、產業化和城市化融合,大力提升主導產業規模及競爭力雙提升,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航天產業新城。
三大產業齊頭並進
航天城·中湖公園
航天城·中湖公園
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基地充分發揮陝西省航天科技的雄厚基礎和資源優勢,以民用航天產業為主導發展方向,以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九院771所、中國衛通等掌握尖端高新技術的航天單位為依託,以航天科技西安衛星應用產業示範基地、中國-加拿大國際衛星與通訊產業園、衛星導航與時間頻率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基地等項目為平台,著力發展以衛星及衛星應用為主的民用航天產業集群。
作為陝西大功率半導體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先後聚集了陝西省建國以來成功引進的最大投資規模的新能源項目——中電投1000兆瓦太陽能電池項目,走“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產業市場化”的自主創新道路的隆基硅2000噸矽片項目,西安陽光能源1000噸太陽能單晶硅及5000萬片單晶矽片生產等有技術、有實力的大項目。
此外,基地牢牢把握服務外包及創意產業空前的歷史發展機遇,開工建設了高起點、高標準、大規模的西安航天基地服務外包產業園,並引入亞森通信、開泰動漫園等一系列服務外包及創意產業項目。
其中,基地與西影集團共同設立的、西部註冊規模最大的西影航天動漫公司項目的簽約,標誌著航天基地著力發展以影視動漫為代表的服務外包及創意產業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迅速形成動漫創意產業集群,服務於基地衛星應用產業鏈,形成陝西文化產業衛星應用發展的航天品牌,向著“大集團引領”的發展格局、“大產業構建”的發展方式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至此,基地憑藉營建天地一體衛星運營服務體系、綠色新能源全產業鏈構築體系,向著打造中國“衛星之都”、“低碳“芯”城”的遠大目標,闊步前進。
面對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西安航天基地將緊緊抓住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國務院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戰略機遇,以打造“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為主要抓手,以建設“陝西大功率半導體產業基地”為主要支點,堅持科學發展步伐,全面提升基地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使民用航天、新能源、新光源、服務外包和創意等產業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
大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納入西安市總體規劃:按照市政府三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基地採取“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模式,基地23.04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順利納入西安市總體規劃(2008-2020),基地控制性詳細規劃、景觀雕塑、給排水、道路交通、電力、通信、燃氣等專項規劃全部編製完成;採取路網、管網同步建設的措施,形成“五橫五縱”10條主幹道路網,通過西安市南三環、西康高速與城市道路網連成一體。累計已修建道路20餘公里,管網鋪設26公里,總投資16.2億元。以後兩年再建38公里,修路總長86公里,基本完成區內主要道路的網路化布局。
啟動影響基地開發的3條高壓線改造工程,其中一條110千伏高壓線落地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新建纜溝道2.1平方公里,電力設施全面達到項目建設配套需要;330千伏高壓線改遷工作完成過半,為產業發展騰出土地1000多畝。完成了新建道路景觀綠化工程面積4萬多平方米。同時,完成了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籌備工作,啟動了轄區學校籌建工作,全方位創造良好的配套環境。
全國最大的民用航天產業基地
當“神五”帶著楊利偉成功遨遊太空之時,當“神七”帶著翟志剛漫步太空揮舞五星紅旗時,人們突然發現,這個就在身邊的“航天基地”竟然是航天火箭的研製中心、載荷衛星的研製中心;中國航天科技產業竟然有1/2的力量匯聚於這座千年古都:中國航天四院、六院、五院分院、航天時代公司771所、7171廠、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等等,眾多航天單位創造的輝煌成果,也讓網民們開始不斷向網際網路宣稱西安的國家航天城很牛!
2008年4月8日,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向全世界發布:由國家發改委批複認定的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在西安隆重揭牌,基地規劃面積為23.04平方公里,預留35.5平方公里的遠期發展規劃空間。
國家發改委對於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的定位是:圍繞國家中長期航天發展戰略,重點發展以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衛星遙感等為主的衛星應用產業發展,促進航天技術應用和產品開發;帶動航天信息技術、新型材料、先進能源等高技術產業發展;引導發展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高技術產業集群,推動我國民用航天產業規模化發展。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領導認為,建設西安航天科技產業基地,對於發展我國民用航天產業是“革命性”和“變革性”的歷史事件,對實現鑄造國際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陝西省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以國家載人航天工程和繞月探測工程為依託,加快發展陝西航天科技產業園區,開發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民品產業。西安市十一五規劃把發展航天產業作為引領西安未來發展五大主導產業之一。
國家航天發展戰略催生了西安航天基地,催生了西安產業發展新格局,自此,西安市城市產業發展格局由“四區一基地”升級為“四區兩基地”。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省內產業園區,從基地創建初期航天基地管委會主任趙紅專提出建設“衛星之城”“光伏之都”受到某些人“無稽之談”的恥笑,到一躍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國家級民用航天產業基地。
正是在中央和省、市的努力推動下,在一幫情緒高漲的西安航天人夜以繼日的奮鬥中,這塊孕育了中國航天金牌動力的熱土,從一開始就顯現出了蓬勃發展的驚人態勢。

融入一帶一路


主動融入

作為國家級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航天基地緊抓國家戰略發展機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加快構築新興產業高地,努力打造新興產業矩陣。在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期間,西安航天基地共簽約項目43個,合同投資額210億元。其中新興產業類投資額佔總投資額的三分之二,所簽項目涵蓋軍民融合、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電子信息先進位造業和高技術現代服務業等數個領域。這些項目的集中落戶既體現了航天基地在產業發展中所發揮的引領示範作用,更彰顯出航天基地實體經濟發展已有的“高地”優勢對新興產業的巨大吸引力。

先鋒隊伍

在2014年9月13日,中塔兩國領導人共同出席中塔兩國重大合作項目——杜尚別2號熱電廠一期工程竣工儀式暨二期工程開工儀式后,一群來自西安航天基地的工程人員紛紛搶到主席台前合影。因為他們負責了該項目從建設到投運間最核心的環節——運營維護。這些都來自陝西運維電力公司的工作人員,被業界稱為“一帶一路上的電力先鋒”。截至目前,他們所服務的電廠項目已經遍布東南亞中亞西亞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西安航天基地,像運維電力這樣主動融入一路一帶的企業還有很多,從電廠維護到能源勘探、地理信息服務等都能找到航天基地人員的身影。其中,空間信息技術,這一航天基地產業發展的領先行業,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關注的又一重點。據了解,空間信息技術可利用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數據獲取及分析處理能力,以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特點以及自身技術優勢為基礎,建立集遙感影像、地理信息、定位信息和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為一體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理資料庫。這一資料庫的建立,將為一帶一路上的各個國家提供智慧城市建設、生態環境監測、道路規劃遙感、農業遙感、非再生資源勘探等貿易、資源、環保、交通、農業領域的專業服務。
在2015年5月24日,航天基地又簽約引進以黑光無人機為代表的8個通航項目,以及平安不動產西安電子商務金融物流園區項目,為該基地未來佔據“一帶一路”產業高地進一步夯實了基礎。

引領發展

在航天基地的新興產業矩陣中,不僅有已嘗得一帶一路“頭口鮮”的高技術服務業,更有“在天地間互融互通”的軍民融合產業。
2015年5月18日,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液氧煤油發動機建設項目,在西安航天基地開工建設,該項目不僅將直接推舉我國未來航天技術跨越發展,而且將會成為中國航天科技六院的民品生產新基地。
在這方致力於打造“宜居宜業產業新城”的熱土上,依託在陝航天科技資源集聚的優勢進行“航天科技的民用開發”一直是其發展的重點。近些年來,以華陽、華威、向陽航材等為代表的企業成功將航天科技轉化為壁紙印刷機、3D列印、耐酸管材等多種新產品,不僅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而且贏得了國際高端市場的訂單。
不僅是“軍轉民”精彩紛呈,“民進軍”更是航天基地里軍民融合發展的亮點。參與我國空間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研製的恆達微波,研發軍用北斗導航終端的諾維信息等10餘家民營企業瞄準軍工市場,參與到國防經濟中。當前,西安航天基地共有50餘個軍民融合項目落戶於此,初步形成了體系較為完整的民用航天產業集群,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科技轉化平台和軍民融合示範基地。
其中,在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當前航天基地聚集了諸如中國兵器北方通用電子集團、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中國普天西安產業園、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等30多家企事業,重點項目30餘項,合同總投資逾170億元,形成了覆蓋基礎演演算法研究、北斗衛星導航、地理空間技術等門類齊全的衛星應用全產業鏈。產值規模超過30億元,預計全部項目建成后產值超220億元。
而作為西安航天基地新興產業矩陣中的另一重要產業——新能源新材料,2015年一季度,區內太陽能光伏產業產值增幅高達22.5%;當前區內已建成單晶硅切片產能2GW,佔到全省產能67%;太陽能電池組件產能400MW,佔到全省產能的23%,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長為世界最大的單晶矽片加工企業。以太陽能光伏產業為代表的航天基地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在陝西省乃至中國西部已經建立了初步的產業優勢。

產業高地

當航天基地里每一家企業的員工上下班時,都可以享受到基地成立時所種下的一株株道旁樹所帶來的清涼。而工作之餘遠眺中湖公園,湖光伴著秦嶺的山色也讓工作中的疲憊一掃而光。但要談起企業發展迅猛的奧秘,區內的眾多企業家都將之歸於航天基地有著從企業註冊、管理培訓到產業支持、市場對接等一系列完備的產業孵化政策,才得以讓創業與科技在此迸發出新的生機和魅力。
在航天基地打造的三大孵化器中,西安航天基地國際孵化器有限公司勢必最先被人提起。“如果當初沒有投奔孵化器,公司不可能這麼快就達到跑步前進的發展速度。”陝西天翌天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明濤說數據是說明速度的最好方式,2015年一季度的產值較2014年同期增長了數倍。在這裡,企業要想發展不僅可以享受到全面的孵化培育,更有針對產業特性的特色服務。去年底,針對區內衛星應用產業密集,產品檢測需求旺盛的現實,基地專門打造的衛星導航產品檢測中心正式啟運,為衛星及其應用全產業鏈發展彌補上重要一環。
基地國際孵化器負責人說,當前他們已覆蓋了初創企業發展全過程的配套孵化服務,並努力把服務向研發、市場兩頭延伸,擴展到企業成長運營的各個階段。
除了覆蓋企業發展各階段的企業孵化器,航天基地還積極打造校地合作孵化新機制,通過與北京北航科技園合作建設的西安北航科技園,建設以物理園區為基礎、網路平台為補充、服務體系為特色的“三位一體”的立體化園區,以北航科技園成熟運營模式,為服務外包行業集成式服務提供解決方案。
北航科技園是一個校地強強聯手的創業孵化器探索,而中國-加拿大衛星與通訊產業園的建立,則是航天基地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向外延伸,拓展國際市場的又一次創新探索。2015年5月22日,該基地探索眾創空間國際合作模式再次外延,簽約韓國大邱創造經濟革新中心,未來雙方將充分利用兩地入區企業、科研機構、融資平台等優勢資源,在園區建設、產業促進、科技開發和孵化企業等領域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正是有著這樣不遺餘力,從管理到科技全面的培育機制,區內已有剛剛度過初創期的諾維信息、晨暉科技等一批優質企業,當前,已在積極籌備新三板上市進程。同時,西安航天基地的“宜業宜居新城”也得以在數年間拔地而起於西安這座古城的東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