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二級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學科基礎是在1980年,在原無線電系(現通信學院)建立的“生物電子學”研究室,且在1980年就招收了相應方向的研究生。學院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設立於1986年,是我國較早設立的該交叉學科之一。1993年該專業獲得“生物電子學”碩士點,1995年成為四川省重點學科,1997年“生物電子學”碩士點調整為“生物醫學工程”碩士點,2000年,該學科專業獲准建立“四川省網路化醫學儀器人才培養基地”、同時獲得“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位權;2001年,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正式成立;2007年,“生物醫學工程”成為四川省特色專業,同時獲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准,建立了“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前身是原無線電系1982年成立的生物電子學研究室,1986年該研究室併入自動化系更名為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教研室。2001年11月,學校以“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為基礎,整合校內相關師資成立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學院各學科均鼓勵生物醫學與電子信息間的交叉融合。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現有專任教授、專職科研和專職實驗人員81人,其中正高31位,副高37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17位(不重複計算)。學院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1個,國家外專局神經信息創新引智基地1個。
學院以神經信息、生物信息、遺傳信息和醫學信息為特色研究方向,構築了從基因及分子細胞水平上開展動植物研究,從腦機制、腦成像(含3T科研專用磁共振系統)到腦模擬進行神經信息過程分析以及開展醫學信息系統和醫療電子儀器研發的現代化研究平台。建有“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神經信息科技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加-古”(CCC)腦科學合作平台、“高場磁共振腦成像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中國-古巴神經科技轉化前沿研究聯合實驗室”,研究條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學院目前擁有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000年)、博士后流動站(2007年)、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0年)和應用心理學碩士點。碩士招生專業有生物醫學工程、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應用心理學五個學術型碩士授權點以及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為ESI1%學科。在2013年全國學科評估中,生物醫學工程排名全國第10。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信息醫學研究中心
電子科技大學信息醫學研究中心(CenterforInformationinMedicine,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是在“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高場磁共振腦成像”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信息、生物和醫學領域的研究骨幹於2014年7月建立的,跨學院獨立運行的學校直管科研機構。中心的核心使命是,促進信息科學與生物醫學之間的交叉,進而用信息科技促進生物醫學的發展,同時通過借鑒生命過程中的信息原理,尋找信息科技發展的新動力。
信息醫學研究中心網址鏈接:http://www.cim.uestc.edu.cn/
信息醫學研究中心整體介紹可詳見科研院網址的相關鏈接:http://www.rd.uestc.edu.cn/index.php?c=show&id=894
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www.neuro.uestc.edu.cn)是由教育部於2008年批准建立的,它主要依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醫學研究中心及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實驗室原有基礎為1999年建立的“生物醫學信息檢測與智能信息處理(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和“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四川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目前擁有正教授22名/博士導師21名,副教授20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4名,5人,優青/青千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8名,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1個。
實驗室在神經信息採集(含3TMRI科研專用系統一套)、處理與生理心理解釋方面,已有近20年的積累,承擔了包括科技部973、863、支撐計劃、重大儀器,自然基金重點、傑青和面上項目等近百項。發表相關科研論文(SCI檢索)100餘篇/年,多項工作位於國內前列,部分工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實驗室十分注重國際交流和學科交叉,參與實驗室的人員來自信息科學、生物醫學工程、應用心理學、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等多個學科。已經建立了包括PedroA.Valdés-Sosa(外專)、KeithKendrick,BenjaminBecker(青年),MariaL.BringasVega(教授)等外籍專家的國際化教授團隊。實驗室每年舉辦專業性的國際會議或暑期學校,與國內外眾多科研機構建立了常態化的科研合作關係。
本實驗室以神經電生理、磁共振成像和理論分析為主要研究手段,融合神經生物學、認知心理學和信息科學的理論與技術,開展腦功能與重大腦疾病的神經信息基礎研究,發展腦機交互技術、神經系統疾病診療技術以及受腦功能啟發的腦樣信息處理技術。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實驗室以建成在神經信息的基礎研究與相關新技術發展方面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究平台為目標,力爭在軟體、硬體和管理水平上達到國家級實驗室水平,具備承擔國家重大研究項目的能力,在腦與認知神經科學領域具有明顯特色和不可替代性。
實驗室倡導和鼓勵各研究方向的學術融合,以擴展研究領域,尋求新的突破點;促進在多層次上基於多種手段獲得的神經信息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共同服務於理解腦、保護腦和模擬腦。
高場磁共振腦成像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高場磁共振腦成像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於2015年4月經四川省科技廳批准立項建設,由電子科技大學和奧泰醫療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共建。該實驗室在校內主要依託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基地分別設在電子科技大學和奧泰醫療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實驗室主任由國家“”入選者、奧泰醫療系統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我校特聘教授擔任,常務副主任由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電子科技大學腦功能磁共振成像中心主任陳華富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中國科學院陳霖院士擔任。
高場磁共振腦成像是物理、計算機、材料、臨床醫學和認知科學的前沿交叉領域,開展高場磁共振腦成像技術研究可望催生新的產業鏈,促進腦疾病轉化醫學的發展,也將為我國在磁共振系統技術開發、腦成像技術的臨床轉化等應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方面提供重要支撐。該實驗室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在電子信息學科和腦神經信息研究方面的技術優勢,通過與奧泰公司產學研的緊密合作,取得一批原創性的研究成果,推動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發展。
實驗室已形成“高場高解析度腦成像機理”“磁共振腦成像信息處理”“腦成像醫學轉化”三個特色研究方向。重點開展三個方面的研究:一是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場磁共振腦成像系統;二是研究磁共振成像和圖像處理中的一些關鍵問題和技術;三是發展和完善腦功能成像分析技術。五年來,實驗室承擔了一批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3項、國家專利授權29項,每年發表SCI論文40篇以上。實驗室擁有實驗場所4500平方米,儀器、設備價值3900萬元。
近年來,實驗室在腦成像數據採集與分析以及臨床應用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部分新方法技術得到國際同行認可,研發的產品在世界各地使用。從2007年起,奧泰公司投資5000萬元在成都建立全球研發中心,該中心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高場磁共振系統研發中心之一。公司開發的超導磁共振導航微創診療設備順利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產品註冊,填補了國內空白;與荷蘭飛利浦公司建立長期合作,設計、生產飛利浦1.5T超導MRI射頻線圈;研製了中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零液氦消耗大口徑(940CM)1.5T超導MRI整機系統,產品銷往歐美等海外市場。
信息生物學研究中心
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生物學研究中心(CenterforInformationalBiology,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是我校依託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在原信息產業部“生物物理/生物電子技術重點實驗室”、“生物電磁學與生物電子技術”四川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計算機科學與工程、自動化工程、光電信息等兄弟學院的相關研究骨幹,於2016年7月建立的跨學院、獨立運行的學校直管科研機構。
中心的核心使命是通過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的深度交叉,推動由計算與數據驅動的,綜合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等各學科理論方法,整合生命現象各層次的信息生物學研究範式的發展,顯著提升我校在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學科的水平與實力,為學校“雙一流”建設、為國家與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中心平台依託的主要科研平台是信息產業部“生物物理/生物電子技術重點實驗室”“生物電磁學與生物電子技術”四川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以及在此基礎上新建的信息生物學公共實驗平台、籌建的信息生物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醫學裝備研究所
為了面向國家“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的戰略需求,進一步響應我校“雙一流”建設和“一校一帶”行動計劃,現整合我校醫學影像核心技術、生命信息檢測技術等智能醫學裝備領域的教師和資源,並引入該領域內相關研究單位和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骨幹,依託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和“高場磁共振腦成像”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立電子科技大學醫學裝備研究所(InstituteofMedicalEquipment,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以下簡稱“研究所”。研究所由吳哲教授擔任第一任所長。
研究所的宗旨:緊跟世界生物醫學科技前沿,面向我國人口與健康重大需求,立足於智能醫學裝備的核心技術研發,著力建成醫學儀器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平台,致力於引領我國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發展,成為推動我國醫學裝備產業進步的中堅力量。
研究團隊:研究所圍繞醫學影像核心技術與系統、生命信息檢測與健康系統兩大核心技術領域領軍人才和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腫瘤醫院臨床研究人員凝練出以下四個研究團隊:(1)醫學影像核心技術與系統研究團隊(2)生命信息檢測與醫學健康系統研究團隊(3)四川省人民醫院醫學裝備研究室(4)四川省腫瘤醫院醫學裝備研究室
研究所願景:醫學裝備研究所將放眼國際醫療裝備科技發展前沿,緊跟國家醫學裝備發展戰略布局,進行醫學裝備領域的技術探索與創新,建成國內一流的醫學裝備技術研究基地和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基地,促進科研技術轉化與人才協作交流,為實現先進醫療裝備產品國產化,自主化,產業化,提高國民的醫療服務質量,積極貢獻力量。
醫學裝備研究所網站:http://www.ime.uestc.edu.cn/
電子科技大學高度重視電子信息科學與神經、認知和生物醫學學科的交叉領域。近幾年,學校以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為平台,以國家重點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和博士點學科“生物醫學工程”為支撐,結合新設立的“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和“應用心理學”碩士點,先後舉辦了“IEEEworkshoponcommunicationamongneuroscience,cognitionandinformation”和“神經信息暑期學校”(2006年和2007年),建立了“神經信息過程與計算重點實驗室”,並正在籌建“腦功能成像研究中心”。現有院士1人(李朝義)、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7人,研究領域涉及腦-機交互與音樂認知、腦功能成像、視覺機制與圖象處理、神經網路與機器學習、複雜網路與神經信息處理、癲癇與睡眠機制、神經內分泌與生長發育等,已經建立了從基因、細胞、網路到行為層次上的神經信息過程分析平台,與國內外同行建立了廣泛而密切的交流渠道。在2008年電子科技大學申報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近日獲得教育部立項批准。這是電子科技大學在傳統的電子信息技術優勢領域以外,科技平台建設取得的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