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會
蘭亭會
晉代王羲之、謝安、孫綽等貴族高官四十二人在會稽郡山陰縣(今紹興越城區)蘭亭聚會宴詠,晉唐后紹興屢有舉辦蘭亭盛會,后以“蘭亭宴、蘭亭會、會稽風流、山陰豪逸、山陰游、蘭亭修禊”等統稱高朋聚首,飲宴遊樂;或稱群賢高會,儒雅風流。
《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晉唐以來紹興屢有舉辦蘭亭盛會
晉代蘭亭會
李商隱《令狐八拾遺見招送裴十四歸華州》:蘭亭宴罷方回去,雪夜詩成道韞歸。
李縞《和三鄉詩》:會稽王謝兩風流,王子沉淪謝女愁。
唐代蘭亭會
羊士諤《憶江南舊遊二首》: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
劉言史《上巳日宴光風亭》:碧池萍嫩柳垂波,綺席絲鏞舞翠娥。為報會稽亭上客,永和應不勝元和。
白居易《和新樓北園偶集》:明日宴東武,後日游若耶。豈獨相公樂,謳歌千萬家。
劉禹錫《會昌春連宴即事》:光風初澹蕩,美景漸暄妍。簪組蘭亭上,車輿曲水邊。
李縠《浙東罷府西歸》:豈有頭風筆下痊,浪成蠻語向初筵。蘭亭舊趾雖曾見,留連花月晉名賢。
北宋蘭亭會
蘇軾《滿江紅 東武會流懷亭》: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時坐上皆豪逸。
鄧肅《遣興》:蘭亭家風類帝京,為余亦復出花城。柳腰隨風萬里征,安焉不複數歸程。
張伯玉《蓬萊閣閑望》:昔聞句允霸,今作帝王藩。平湖來萬壑,翠袖列千門。風流王與謝,唱和白兼元。
賀鑄《憶仙姿》:夢想山陰遊冶。深徑碧桃花謝。曲水穩流觴,暖絮芳蘭堪藉。瀟灑。瀟灑。
南宋蘭亭會
曹勛《紹興癸丑上巳日》:中興樂事雖無象,甲子先同晉永和。
白玉蟾《春詞七首》:千紅萬紫競繁華,鶯燕多依富貴家。上巳蘭亭修褉事,一年春色又楊花。
元代蘭亭會
王惲《奪錦標》:六郡雄藩,會稽旁帶,約海樓、翡翠同游,醉里山陰陳跡。
王惲《清明日錦堤行樂》:浪說蘭亭褉事修,年年春好錦堤游。花翻舞袖驚歌板,柳隔高城暗酒樓。
明代蘭亭會
湯顯祖《上巳燕至》: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記蘭亭三月三。花自無言春自老,卻教歸燕與呢喃。
清代蘭亭會
乾隆《蘭亭即事》:向慕山陰鏡里行,清游得勝愜平生。風華自昔稱佳地,觴詠於今紀勝名。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裡,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裡。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環繞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熱鬧的音樂,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萬物的繁多,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