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北鎮

山東省膠州市下轄鎮

膠北鎮是山東省膠州市下轄的一個鎮。膠州市“一城四區兩翼”的城鄉一體化框架和“一環四線”道路建設工程把該鎮納入全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之中。2012年,膠北鎮與北關街道辦事處合併,改為膠北街道辦事處,駐地為原膠北鎮駐地。區位優勢顯著。

地理環境


行政服務區
行政服務區
膠北鎮位於膠州市西北部,西側與高密經濟開發區接壤,東北與馬店鎮相依,東南與北關街道辦事處相鄰,南端沿膠濟鐵路與膠西鎮相接。東西最大橫距1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8千米,總面積73.6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351公頃。距膠州市中心10千米,距青島前灣港30分鐘車程。耕地6.8萬畝,轄46個行政村。該鎮牢固樹立“工業立鎮、農業穩鎮、商貿活鎮、文化名鎮”的工作理念,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實現了從貧困鄉鎮到一二三產業的全面振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鎮黨委、政府還以人為本理念,大力實施民心工程,全方位推進以“學校、幼兒園、衛生院、敬老院、水利和放心農店改建”等民生工程建設,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該鎮充分發揮“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作用,大力實施“321”工程,使全鎮46個村莊全部實現了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和凈化。膠柏公路過境。

氣候

膠北鎮地處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主要河流有墨水河、小新河、碧溝河等。另有人工水庫及攔河壩多座。本地屬海洋性氣候,全年主導風向:夏季為東南風,冬季為西北風。年平均氣溫13.5℃。其中極端最低氣溫為-14.7℃,極端最高氣溫為35.6℃。全年無霜期為120天。

旅遊


玉皇廟

玉皇廟
玉皇廟
玉皇廟位於膠州市膠北鎮玉皇廟村東,因殿內供奉玉皇大帝而得名。
該廟始建於唐朝初年。據史書記載,唐朝初年,一位得道的道士,四處雲遊,路經此地,見此地南有碧溝河水纏繞,北有柏蘭將軍廟、魯氏點將台,依山傍水,風水極佳,於是他不辭辛勞到附近村莊及各地化緣修廟。在化緣過程中,路上偶遇一京官,京官被他的行動所感動,后經察看,此地風水確實極佳,於是出巨資修建了玉皇廟。據歷史記載,當年的玉皇廟佔地10畝,廟宇氣勢雄偉,主體廟供有“玉皇大帝”塑像,配有“關帝廟”、“三帝廟”兩座副廟。廟宇自修建以後,香火旺盛。《膠州史志》上有“自廟宇建成,香火殊盛,求籤上香者絡繹不絕”的記載。同時,建廟的道長在廟內開辦了私塾學堂,免費為四周村莊傳道授業解惑,深受群眾愛戴。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此事,前往廟宇內祭拜,並為廟宇題詞。公元1766年,乾隆帝又派人重新整修廟宇,使之成為膠州半島重要的道教文化傳播地。上世紀三十年代,因烽火連綿,戰爭不斷,廟宇被毀。
時逢盛世,承蒙社會賢達及各界人士廣結善緣,誠心相助,玉皇廟得以於2009年4月重建。新建廟宇的規模較前有較大擴展,佔地26667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總投資2000萬元。廟之正面建有山門,山門內之主殿依次為玉皇殿、三教堂和法堂,東廂依次為財神殿、念佛堂和藥師殿,西廂依次為送子殿、觀音殿、娘娘殿和居士房。廟內西側建洪福寺一座,此寺雙檐單層,高17米,主要供奉太白金星、北斗七星、托塔天王、玄武大帝,四周還有一萬尊小佛。

魯氏點將台

魯氏點將台位於玉皇廟后200米處,是隋唐時期瓦崗英雄魯明星、魯明月兄弟為招兵買馬所築。此台佔地千餘平方米,相對高度六米,由六塊石板圍擋而成,圍擋后全部由沙填充堆積而成。據歷史記載,魯氏兄弟系玉皇廟村北1公里處的王家莊人,二人自幼一身正氣,凡事愛打抱不平。長大后的魯氏兄弟為維持生計當了海盜,當時由他帶領的海盜在山東半島地區都十分有名。隋末,煬帝荒淫無道,大興徭役,給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統治階級內部的傾軋矛盾,又加劇了隋王朝的離析之勢,致使全國各地爆發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的反隋起義。飽受壓軋之苦的魯氏兄弟於是也舉起了反隋旗幟,並加入了由程咬金帶領的瓦崗寨。在瓦崗寨由於兄弟二人英勇善戰,成為瓦崗寨“五虎八彪十三上將”中的八彪之一。
魯氏兄弟的故事在陳汝衡修訂的《說唐》一書里都有詳細的記載。上世紀七十年代,位於點將台西北側的魯氏祖墳佔地數十畝,墳頭密布,足見當時其家庭之興旺。在魯氏祖墳被平掉時,從挖出的墓室來看,墓主多為單身、無隨葬品,似草草下葬。由此可以推測,這些清貧的墓主人均是陣亡的魯姓瓦崗士兵。

代表人物


古代人物

柏欄將軍是秦二世時期駐守柏蘭村的一位將軍。據史書記載,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劉邦進軍咸陽,秦亡,開始了楚漢相爭。時田橫自立齊王,欲圖恢復。劉邦大將韓信揮師追擊,大軍追至柏欄。柏欄將軍作為齊國大將,奉秦命守土。柏欄作為漢軍追擊亡齊的必經之路,儘管這裡防區兵弱勢孤,但漢軍講究邦交禮儀,派特使赴柏欄軍營,勸其放棄抵抗,交械投降。但柏欄將軍認為:生為秦將,守土有責,即使是一場雞蛋碰石頭的戰鬥,他仍要抗戰到底,誓保國疆。於是他動員群眾,激勵士氣,趕修工事,積極備戰。韓信當然不會顧念他的忠義而放棄追擊的目標。於是雙方一場激戰,柏欄將軍披堅執銳、冒矢石,帶領士兵,奮力抵禦。但終因勢力懸殊,最終壯烈成仁就義。
群眾感念柏欄將軍的忠義,集資為他建立了廟宇,塑造柏欄將軍神像,伏臘兩時供奉,曆數代不衰。直到清朝,膠州北邊的柏欄將軍廟還赫然矗立,而這個村莊也從此以柏欄命名,現為柏蘭村。清代詞人趙熙拜祭柏欄將軍廟時,一首《滿江紅.柏欄將軍廟》寫出了對歷史的感慨,對柏欄將軍的讚歎。現將部分登錄如下:弓矢盡,堅壁壞,臣力竭,臣心殆。嘆落星如斗,頭顱旋賣!爵里僅存心未朽,姓氏雖失名還大。到如今,伏臘祀荒村,魂應在!

文化


民間傳說

韓通道和碧溝河的由來
據史料記載楚漢時期,漢朝大將軍韓信破齊佔領齊國都城臨淄后,為殲滅齊國有生力量,率兵東進,途經玉皇廟村西時,人困馬乏,韓信就在此安營紮寨並命官兵四處尋找水源,但尋找無果。韓信心急於是親自外出找水,走到碧溝河源頭時,韓信用筆劃了一下說此地一定有水,於是命眾兵開鑿挖水。果然不出韓信所料,剛開挖三尺泉水就噴涌而出。這不僅解了官兵們的乾渴之苦,而且鼓舞了士氣,最終取得了濰水之戰的勝利。後人為紀念韓信,將此道取名為韓通道,此河稱為筆勾河,后因泉水清澈見底,又更名為碧溝河。現在碧溝河流水長年不斷,流經馬店、膠萊,入膠萊河,然後入大沽河,滋養著膠州北部人民。
白龍灣傳說
白龍灣位於膠北玉皇廟西北部3公里處,此灣最深處為30餘米,灣的周圍都是灰白色的石頭,質地堅硬,灣內泉水長年不斷,附近村民從未見過灣底,民間相傳此灣為小白龍的化身。有一次,玉皇大帝叫小白龍下一場狂風暴雨,但他不忍心毀壞老百姓的莊稼,只下了一場牛毛細雨。這下激怒了玉帝,罰他到人間做苦工。小白龍到人間去做短工,並和一個姓張的姑娘相愛結婚。一年,趕上大旱,莊稼都快乾死了,小白龍求助玉皇大帝下雨,卻被告知要想求這裡的百姓風調雨順只有它化身為泉眼才行。萬般無奈小白龍就在妻子居住的地方化作了泉眼。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小白龍就將此灣稱為白龍灣。
玉皇廟村傳說
玉皇廟村位於玉皇大帝廟西側,村莊因有玉皇大帝廟而得名。相傳很久以前,在村莊的西北角有二個小村莊,一個叫“喬家庵”,一個叫“曲家莊”。本來玉皇大帝廟不是建在現在的位置,而是在距離該村東側3公里的東趙家莊,但在去高密拉神像路過村北時,由於路遙馬困,馬車走不動了,后又回村牽來了兩匹騾馬還是拉不動,只好將神像暫時放到這裡。古人信迷信,認為是玉皇大帝看好此處,於是就在此建起了玉皇廟。
大廟建成后,“喬家庵”、“曲家莊”的住戶,都先後拆掉自己的房屋,到大廟西面重新建村。這個新建的村莊,因為靠近玉皇廟便改名為“玉皇廟”村。據統計,玉皇廟村自建村以來湧現副連級以上幹部32人,其中師長2位。本科以上大學生近百人,其中有5人先後被北大、清華錄取。 

社會


區位優勢

土地:膠北鎮內的土地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是國家規劃內的建設用地。
供電:工業園區內設變電站,可實現雙電源不間斷供電,保證客戶用電需求。
供排水:供排水設施完善,可保證開發區內正常的生產生活用水需要。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0萬噸以上。
勞動力資源豐富:膠州市總人口約110萬,常駐人口79萬,流動人口30多萬,膠州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吸引了大批外地勞工來這兒務工。這也為膠州帶來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膠州職業中專、職業技術學校可為企業定向培訓各類技術人才。
通訊設施:區內建有裝機容量為10萬門的程式控制電話系統,安裝便捷,可供國內、國際電話,傳輸數據等多項服務。國際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0%,設有ISDN和光纖專用線路,上網快捷方便。
優質的服務:膠州行政服務大廳將企業落戶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有關行政審批部門集中起來為企業服務,簡化了企業設立及發展過程中進行變動的有關手續,膠北鎮則派專人為企業實行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 

社會事業

截至2005年全鎮98%農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每月15日村務公開制度,使農村財務管理實現規範化。圍繞“政治安全、社會安全、信訪安全、生產安全”,打造“平安膠北”、“和諧膠北”。年內,省德育工作現場會在膠北中心中學召開,中心中學被評為“青島市規範化學校”“青島市養成教育特色學校”。膠北小學、水牛小學、地恩地希望小學被評為“膠州辦學水平優秀等級學校”。中心幼兒園被評為“青島市一類幼兒園”。 

交通


膠州市二環一線在此交匯,膠濟高速鐵路和濟青、同三高速公路從鎮內穿過。鎮內香江迎賓大道東西貫穿,與膠平路和膠州市西外環路對接。王庸路南北貫通,直通中鐵物流工業園,形成了“一環兩線”的發展格局。省道濰膠公路貫通東西。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05年末,全鎮總人口32345人,其中男性16317人,女性16028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01.8:100;農業人口31373人,非農業人口972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39人。人口出生率10.9‰,死亡率8‰,自然增長率2.9‰。

民族

人口全部為漢族。

獲得榮譽


2006年,被山東鄉村發展論壇評為“山東省十大最具發展潛力鄉鎮”之一,被中國市場調查中心評為“中國最具發展優勢鄉鎮”,並順利通過“全省環境優美鄉鎮”的驗收。

經濟


統計數據

地區生產總值6.27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1.45億元,第二產業2.51億元,第三產業2.3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3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9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43.5元。

農業

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現價)2.56億元。其中農業1.31億元,林業130萬元,牧業1.17億元,漁業208萬元。農業機械45120千瓦。全鎮發展優質無公害蜜桃生產基地1000公頃,無公害反季節蔬菜大棚3000個,無公害和睦屯西瓜生產基地200公頃,無公害紅提葡萄生產基地200公頃。年內成立和睦屯村“西瓜協會”、“前屯西紅柿協會”、“后柏蘭蜜桃協會”、“王家莊葡萄協會”,提高本土農產品的知名度,拓寬銷售市場,增強全鎮農產品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發展梁戈庄市場和邰家村大集,完成市場交易額1.31億元,比去年增長35%。完成三產增值2.67億元。特色農產品有蔬菜、蜜桃、葡萄、番茄、橡膠、果品、西瓜等。

工業

2005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6.5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61億元,限額以下2.92億元;產品銷售收入6.47億元,利稅總額0.58億元,利潤總額0.37億元。
全鎮工業園區實現“六通一平三化”,日供水量2萬立方米,日供電192000KWH,形成五縱五橫團地布局。對園區全面綠化、美化、亮化,引進內、外資項目77個。其中,內資項目48個,合同利用內資6.5億元,實際利用內資2.08億元;外資項目14個,合同利用外資331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77萬美元。8個外資項目投資額超過1000萬美元,5個超過500萬美元,12個內資項目過1000萬元。形成以地恩地為中心的機電製造、以金陽光為中心的制釘、以福樂木為中心的傢具製造、以雅那斯為中心的針織紡織四大體系。

膠北特產

北梁蜜桃
北梁蜜桃
北梁蜜桃
蜜桃種植在膠北鎮已有40餘年歷史,經多年栽植、優中選優,逐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良品種,1997年註冊了“北梁蜜桃”商標。膠北鎮無公害蜜桃生產基地位於該鎮北梁家屯村,該基地生產的蜜桃,個大色艷,肉質緻密,汁多,味甜,倍受消費者歡迎,果品遠銷河北、江蘇、香港、台灣等地,使膠北鎮成為遠近聞名的“蜜桃之鄉”。為進一步叫響膠北的北梁蜜桃牌,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發揮“北梁蜜桃”的資源優勢,以花為媒,在桃花盛開的季節,連續多年舉辦桃鄉文化旅遊節。
和睦屯西瓜
和睦屯村是膠北鎮有名的西瓜種植專業村。該村種植的西瓜皮薄、汁多、甜度高,是市場上的名牌西瓜。為不斷提高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2004年,膠北鎮首先在該鎮和睦屯村成立了和睦屯西瓜協會,並註冊登記了“和睦”商標。當年,該協會充分發揮協會消息靈、銷路廣的優勢,幫助周圍西瓜種植大戶銷售西瓜1500噸,進入了上海、福建、青島等地的各大超市。同時,印有“和睦屯西瓜協會”的瓜農名片也被各地的商販所熟記。目前,全鎮西瓜種植面積發展到1000畝。
反季大棚西紅柿
膠北鎮從1995年開始發展大棚西紅柿,經過多年種植栽培和品種改良,膠北鎮西紅柿以其“外形美觀,色澤光亮,香醇可口,綠色健康”的特質,開始進入利群、國貨等大型超市,深受顧客青睞。2006年我們該鎮組織成立了膠北鎮西紅柿種植技術協會,並成功註冊了“膠蕃西紅柿”商標,進步提升了膠北鎮反季大棚西紅柿的市場認知度。目前,全鎮已建成冬暖大棚2700個,年可增加群眾收入1300萬元,人均達420元。
紅提葡萄
膠北鎮自然環境優越,氣候宜人,且土地肥沃、水質甘淳,極宜果品種植。1997腳北鎮引進科學的栽培種植技術,使美國紅提葡萄在膠北的土地紮根。膠北鎮紅提葡萄果粒緊湊,色澤艷紅,果肉脆硬無核,糖度高,口感好,便於是貯存、運輸。2001年,膠北鎮的紅提葡萄參加了北京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一舉奪得“名牌產品”稱號,膠北鎮紅提葡萄種植基地先後被膠州市農業局、青島市農業局評為“無公害葡萄種植基地”、“青島市名優果品示範園”。目前,全鎮現已建起規模化葡萄種植園3000多畝,成為農民的支柱產業,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黃金梨是膠北鎮為打造“瓜果之鄉”,進一步壯大特色農業,而於近年發展的又一個品牌種植。黃金梨果實大,果形正,果肩平,平均果重350克,最大可達800克,外觀華麗,品質佳,是目前發展最快、市場售價最高的梨品種之一。膠北鎮土壤肥沃、地勢平緩,對於種植黃金梨具有資源優勢。目前全鎮已發展黃金梨種植200畝。
大躺棗
大躺棗
大躺棗
大躺棗,個頭大、糖份足、清脆爽口,深受大家的喜愛。2006年,膠北鎮黨委、政府,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發展大躺棗種植面積200畝,下一步,該鎮將鼓勵農民擴大種植面積,並準備成立大躺棗協會、註冊商標,不斷壯大大躺棗種植產業,充分開發“大躺棗”這個品牌,真正把這個品牌做大、做強。
柏蘭小磨香油
柏蘭小磨香油已有千年歷史,初以海船從南方進口芝麻做原料,後用當地產優質芝麻榨油,味道芳香,回味悠長,是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確定的中國名優產品,遠銷海內外。

行政區劃


1958年屬共產主義公社,1959年更名為聯屯公社,1984年設后屯鄉。1997年,面積73.7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46個村委會。2002年,撤銷后屯鄉,設立膠北鎮。2004年底,面積73平方千米,轄46個行政村,人口3.2萬人。
序號名稱
1李家河頭
2陳家河頭
3東趙家莊
4西豐家村
5東豐家村
6后寨
7前寨
8秋連莊
9尚家屯
10小屯
11水牛
12北台
13泉子崖
14袁家嶺
15邰家村
16袁家村
17西菜
18王家村
19南疃
20東菜
21杏果庄
22王家屯
23前七城
24和睦屯
25店子
26后七城
27於家村
28北良
29瓦屋庄
30小溝底
31李家村
32南良
33陳家泊子
34玉皇廟
35前屯
36辛屯
37豐子屯
38后屯
39良戈庄
40樓子村
41楊家村
42岳頭屯
43北趙
44王家莊
45後街
46柏蘭
[2006年代碼]370281114(46村):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
柏蘭村200
北良村201
北台村202
北辛屯村203
北於家村204
北趙村205
泊子村206
陳家河頭村207
店子村208
刁家屯村209
東蔡村210
東豐村211
東趙村212
豐子屯村213
和睦屯村214
后柏欄村215
后七城村216
后屯村217
后寨村218
李家村219
李家河頭村220
良戈庄村221
婁子底村222
南良村223
南疃村224
前七城村225
前屯村226
前王家莊村227
前寨村228
秋連莊村229
泉子崖村230
水牛村231
邰家村232
瓦屋庄村233
王家村234
西蔡村235
西豐村236
西小屯村237
小溝底村238
肖家屯村239
杏戈庄村240
楊家村241
玉皇廟村242
袁家村243
袁家嶺村244
岳頭屯村245
序號名稱
1柏蘭村
2北良家村
3北台村
4北辛屯村
5北於家村
6北趙家莊
7陳家泊子
8陳家河頭
9店子村
10刁家屯村
11東蔡家寺
12東豐家村
13東趙家莊
14豐子村
15和睦屯
16后柏欄村
17后七城村
18后屯村
19后寨村
20李家村
21李家河頭
22梁戈庄村
23樓子底
24南良家村
25南疃村
26前七城村
27前屯村
28前王家莊
29前寨村
30秋連莊村
31泉子崖
32水牛村
33邰家村
34瓦屋庄村
35王家村
36西蔡家寺
37西豐家村
38西小屯村
39小溝底村
40肖家屯村
41杏果庄
42楊家村
43玉皇廟村
44袁家村
45袁家嶺
46岳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