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齊純
朴齊純
朴齊純(朝鮮語:박제순,1859年—1916年),朝鮮王朝後期大臣,朝鮮日據時期的貴族。字憲平,號平齋,本貫潘南。從政早年與清朝往來頻繁,1894年參與鎮壓東學黨起義,大韓帝國建立后曾作為外部大臣負責與中國、比利時簽訂通商條約,並任駐華公使。朴齊純是韓國政府中親日派代表人物之一,日俄戰爭後代表韓國與日本締結《乙巳條約》,使韓國淪為日本的保護國,遭到韓國人民的唾罵。後來他又贊成日韓合併,被列入“乙巳五賊”和“庚戌國賊”的名單中。1910年日本吞併韓國以後被授予子爵爵位。后被韓國政府認定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
朴齊純於咸豐八年戊午十二月初七日(1859年1月10日,朝鮮哲宗九年)出生於朝鮮京畿道龍仁,他的父親朴洪壽是宿儒俞莘煥的門人,與名臣金允植是同學。後來朴齊純在朝廷任職時,就與金允植一直保持著“世叔世侄”的特殊關係。光緒九年(1883年,朝鮮高宗二十年),朴齊純以吏員入仕,任統理交涉通商事務衙門(外衙門)主事,從此踏入政界。朴齊純剛從政,就被派往中國天津,任朝鮮駐津大員南廷哲的從事官。回國后,朴齊純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高宗二十二年)參加科舉考試,獲庭試文科丙科及第,除授弘文館副校理。他在當時是“事大黨”的人物,而且還會講漢語。
光緒十三年(1886年,高宗二十三年)二月,朴齊純被任命為駐津大員,再赴天津。次年六月歸國,歷任吏曹參議、成均館大司成、參議內務府事、仁川監理等職務。光緒十六年(1890年,高宗二十七年),朴齊純被特擢為協辦內務府事,並接替趙臣熙出任朝鮮駐歐洲五國全權大臣,但朝鮮的宗主國清朝對於朝鮮派使臣常駐外國一向非常不滿,認為是對其宗主權的挑戰,因此朴齊純在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的阻撓下沒有成行。
光緒十九年(1893年,高宗三十年),朴齊純轉任吏曹參判,其間東學道徒數萬人在忠清道報恩郡舉行大會,揭開“斥倭洋倡義”的大旗,令朝鮮政府十分恐慌。朴齊純在國王高宗李熙的指示下與袁世凱接洽,希望能藉助清朝兵力鎮壓東學道的集會。但朝中多數人對借兵清朝表示反對,袁世凱也不贊同,因此朝鮮政府改用軟硬皆施的手段壓平了這次群體性事件。
此後朴齊純被外放為驪州牧使、長興府使等職務。光緒二十一年(1894年,高宗三十一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控制朝鮮政府以後,朴齊純升任全羅道觀察使,七月調任忠清道觀察使,九月以後配合日軍鎮壓東學黨起義,並擒殺了大院君一派與東學黨的聯絡人朴世綱、朴東鎮等。十一月,東學黨基本平定以後,朴齊純被調回中央,任外部協辦。此後他就一直從事朝鮮的外交事務,並且成為親日派人物。
建陽元年(1896年)2月“俄館播遷”以後,親日派政權倒台,朴齊純由於有親日的背景,被調任為中樞院議官,這是一個虛職。大韓帝國建立后,朴齊純於光武二年(1898年)8月復任外部協辦,並署理外部大臣事務。10月正式成為外部大臣,正式躋身中樞。獨立協會運動期間因對獨立協會表示同情,一度免職,又很快歸任外部大臣,並先後署理多部事務,一時成為高宗的寵臣。光武三年(1899年)9月與清朝代表徐壽朋締結《中韓通商條約》,實現了中韓關係正常化。光武五年(1901年)加授陸軍參將,同年3月與比利時簽訂修好通商條約。11月訪問日本,被授予勛一等旭日大綬章。歸國后改任議政府贊政。
朴齊純攜帶的國書
光武八年(1904年)春,朴齊純歸國,任元帥府會計局長,並署理法部大臣事務。其時日本挑起日俄戰爭,再度控制了韓國政府,親日派再度在韓國政壇活躍起來。作為親日派的朴齊純在日本的支持下,地位不斷提高,歷任議政府贊政、法部大臣、署理議政大臣(總理大臣)、農商工部大臣等職務,兼任陸軍副將,賜勛二等太極章。光武九年(1905年)9月被任命為外部大臣。朴齊純任外部大臣時,並非對日本唯馬首是瞻,比如1905年10月他就針對英國承認日本有權支配韓國的“第二次英日同盟”分別向英國和日本提出抗議,要求收回該約,但英日兩國都不予理睬,此事遂無果而終。
朴齊純在《乙巳條約》上的簽字
光武九年(1905年)11月17日下午,韓國政府各部大臣在日本的要求下,在漢城慶運宮(今德壽宮)漱玉軒召開御前會議,韓圭卨在高宗面前泣陳締約之不可,朴齊純也哭著說道:“參政之言,切實切實!”據韓圭卨回憶,朴齊純還聲稱決心要用生命來交換籤署條約的印章。當晚,伊藤博文急忙進宮干涉,高宗以生病為由沒有出席,命政府大臣負責處理對日談判之事。伊藤博文蠻橫地逐個要求韓國政府八大臣寫下“可”或“否”字,表明他們對締約的態度。韓圭卨因誓死反對,而被日本軍強行拖出會議場所;朴齊純和法部大臣李夏榮、度支部大臣閔泳綺一樣寫下“否”字,但朴齊純在背面寫上:右件字句,若稍變改,則當認準。而學部大臣李完用、內部大臣李址鎔、農商工部大臣權重顯、軍部大臣李根澤則寫下“可”字。朴齊純還說:“非命令也,乃是交涉,則不可無可否。而我見帶外交之任,外交移去,豈敢曰‘可’?”但伊藤博文卻說:“既有協商妥辦之聖敕,則豈非命令乎?外部大臣則‘可’邊也!”就這樣,朴齊純在會議中首鼠兩端,言語含糊,最終使他成為贊成締約的五人之一,他在會議結束後放聲痛哭。
在應朴齊純及李完用的要求、對條約草案作出幾點修改以後,日本憲兵又從韓國外務部奪取了大印,他們原本希望讓參政大臣韓圭卨與日本方面締約,但由於韓圭卨的堅決反對,所以將締約的權利移到外部大臣朴齊純身上。光武九年(1905年)11月18日凌晨1時30分,朴齊純在慶運宮重明殿與日本公使林權助正式簽訂了《日韓保護協約》(第二次日韓協約,通稱“乙巳條約”)。至此,大韓帝國的外交權被剝奪,淪為了日本的保護國,也就是日本事實上的殖民地。當時的學者李沂對朴齊純的行徑痛心疾首地作詩抨擊道:“司外部者小才是,平居讀字聲譽溢。盜名欺世何能久?本相露盡可題筆。誰料五百年宗社,此奴手裡送交畢!”
朴齊純與日本簽訂《乙巳條約》,如同捅破了馬蜂窩,立刻引來韓國官民的攻擊。他與李完用、李根澤、李址鎔、權重顯共計5名贊同締約的大臣被時人稱為“乙巳五賊”,主持簽約的朴齊純是“乙巳五賊”之首,因此他遭受的非難最多。首先發難的是他的同宗朴箕陽,他在光武九年(1905年)11月21日上疏道:“(朴齊純)以世家大族,偏被恩造,位至大官,不思報效,半夜之間,不稟聖裁,不採輿論,怵威戀爵,乃將五百餘年祖宗基業、三千餘里疆土生靈,雙手付與外人,而不少留難。自古以來,亂臣賊子何代無之?而豈有如此賊者乎?凡我國中戴髮含齒者,孰不欲手刃之寢處之?”元老大臣趙秉世(后自殺殉國)率文武百官伏闕上疏,指出:“朴齊純之罪可勝誅哉?身為主務大臣,雖或陛下允許而使之調印,猶當以死爭之,以報國恩,以盡臣分可也。乃者不體聖意,擅自締約。賣國之賊何代無之,而豈有如此賊之甚者乎?……伏乞赫然斯怒,亟斬齊純之頭,懸諸藁街。”著名儒生崔益鉉更是要求將朴齊純“裂以五車、屠其十族” ,但由於此時日本控制了韓國政權,因此上疏運動失敗了,朴齊純也因為簽訂《乙巳條約》的“功勞”,受到伊藤博文的巨額賄賂,因而“驟富” ;而他在條約簽訂11天後(11月28日)更是被任命為議政府參政大臣(即總理大臣),成為了韓國政府的首相。
光武十年(1906年)3月,日本根據《乙巳條約》相關內容建立了韓國統監府,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韓國統監。韓國政府完全是統監府的傀儡。朴齊純政權非常軟弱,雖然受到統監府的庇護,但在內部群臣不斷上疏、外部義兵運動蜂起的情況下,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朴齊純的宅邸也被大批日本軍警和憲兵重重守護,防止刺客行刺。有人曾向朴齊純家秘密裝炸藥,但因被發現而未遂。朴齊純也並非完全像李完用那樣死心塌地追隨日本,光武十年(1906年)底伊藤博文回到日本時,他按照高宗皇帝的指示換掉了幾名親日派大臣。日本駐韓司令長谷川好道詰責朴齊純,說統監不在時不可更迭內閣成員。朴齊純辯解說,統監離韓之前曾完全委任他不得已時可以撤換2—3名大臣。這實際上是在掩護高宗的旨意。因此李完用等鐵桿親日分子戰戰兢兢,生怕統監不在時皇帝會除去自己。朴齊純也因此事遭到了日本的猜忌,他的參政大臣地位更加不保。
到了光武十一年(1907年)初,隨著愛國啟蒙運動的展開,《皇城新聞》、《大韓每日申報》主導攻擊朴齊純政權的輿論,他們“表面上標榜攻擊政府,其實意味著排日” ,地方上“國債報償運動”興起,韓國國內排日運動重新抬頭,軟弱的朴齊純政權對此一籌莫展,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令伊藤和長谷川十分惱火。因此他們打算重新扶植一位代理人。朴齊純此時也不斷露出辭職之意,史載:“齊純於五賊,有文而黠,久耐全國之唾罵,又患外逼之日亟,雖位尊祿厚,嘗蚤夜彷徨……對眾嘻曰:‘吾不知死日,寧避賢路,少泄公憤。’遂力辭”。恰在此時,韓國的親日團體一進會透過演說、評論、建議書等,叫嚷朴齊純政府全部辭職。日本雖一再規勸朴齊純與一進會相提攜,需要在親日政權面臨危機時團結一致承擔“施政改善”,但一進會不聽,仍我行我素;朴齊純也堅持要辭去參政大臣的職務。就這樣,日本人順水推舟,讓朴齊純下台,並在同年5月扶植了李完用任議政府參政大臣(很快改稱內閣總理大臣),建立強有力的親日內閣,以加強對韓國的控制。朴齊純在下台以後轉任中樞院顧問,做了閑職。
朴齊純書法
隆熙三年(1909年)2月底,朴齊純接替宋秉畯出任內部大臣,重新出山。同年12月,李完用被李在明伏擊受重傷以後,朴齊純署理內閣總理大臣。隆熙四年(1910年)6月24日與日本簽訂條約,將韓國的警察權交給日本。6月30日解任,歸任內部大臣。 8月22日在御前會議上贊成日韓合併,同日李完用與統監寺內正毅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大韓帝國滅亡。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朴齊純因此被列入“庚戌國賊”之中。日本的殖民機構——朝鮮總督府任命朴齊純為中樞院顧問、經學院大提學,並授予他日本帝國子爵爵位。大正五年(1916年,純宗九年)6月20日,朴齊純去世,其子朴富陽承襲爵位。
朴齊純精通漢語,據說當時有一個日本記者穿著清朝服裝,從新義州進入韓國,在火車上遇到韓國社會活動家李甲,冒稱是中國革命黨的一員,請求介紹一名漢城知名的政客。李甲給他介紹了朴齊純,當這名日本記者前去拜訪時,朴齊純操著一口流利的漢語接待他,那名日本記者無法應付,便中途匆匆辭別了。
朴齊純原為儒林中人,但《乙巳條約》以後愈發親日,生活方式開始發生轉變。時人記載“朴齊純作為學者與君子而知名,而如其衣食住都極為儉約質素,毫無輕佻浮薄之跡,實存古人之俤。儘管如此,渠今於(漢城)北部齋洞之丘上建起巍峨的洋館,蓄妾愛貨,漸媚時流,正逐漸帶上近代的色彩”。
朴齊純對獨島問題的批示
朴齊純作為“乙巳五賊”、“庚戌國賊”之一,他在後世遭到了一系列的清算。2002年發表的“親日派708人名單”、2008年民族問題研究所發表的親日人名辭典收錄預定者名單,他都榜上有名。韓國政府將他定性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2006年大韓民國親日反民族真相糾明委員會將他列入親日反民族行為106人名單中。
朴齊純雖然親日,但並非像李完用那樣徹底投靠日本,他算是比較溫和的親日派。此外,朴齊純“有文華,嫻外交” ,是當時朝鮮儒林的重要人物。清朝外務部評價他“明白事理,頗能華語”。他的書法也相當不錯。
韓國統監府評價朴齊純為“讀書之士……為人寡言,以公平之心擔當國事,可謂當代人物中傑出者也。無論做何事,也決不讓人知道,頗有守口如瓶之氣質”。日本人細井肇則把朴齊純描述成一位外表溫良恭儉讓、而對家人態度冷酷嚴厲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