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墨跡的結果 展開
- 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網路用語
- 詞語概念
- 電影
墨跡
詞語概念
墨跡是漢語詞語,讀音是mò jì,原指字畫的真跡或用墨留下的殘跡,現也指辦事拖拉,或說話啰嗦等。出自宋代沈括徠的《夢溪筆談·書畫》。
1、[ink marks]:用墨留下的殘跡
墨跡
2、中國和日本禪宗和尚的書法。
3、[somebody’s writing or painting]:指某人手跡
這是張大千的墨跡。
4、東北話,“磨嘰”諧音。指辦事拖拉,或說話啰嗦等。
墨跡[詞語概念]
宋沈括《夢溪筆談·書畫》:“諸黃畫花,妙在賦色,用筆極其新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明馬愈《馬氏日抄·蟹蘆圖》:“其蝤蛑媻珊、沙狗疾走之狀,宛然在於墨跡濃淡點染間。”清昭槤 《嘯亭雜錄·五國城》:“掘得宋徽宗所畫鷹軸,用紫檀匣盛瘞千餘年,墨跡如新。”
2、書徠、畫的真跡;某人親手寫的字或畫的畫。
《南史·范曄傳》:“上示以曄墨跡,曄乃引罪。”唐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學書求墨跡,釀酒愛朝和。”明王鐸《又答石寓》:“昔人得魏墨跡,輒投水,曰:吾為魏藏拙,足下(袁可立子)今為我藏拙。”清錢泳《履園叢話·碑帖·家刻》:“餘生平無所嗜好,最喜閱古法帖,而又喜看古人墨跡。”馬南邨《燕山夜話·選帖和臨池》:“因為敬仰他的為人,所以也重視他的墨跡。”
3、中國和日本禪宗和尚的書法。
中國早在六朝就使用墨跡一詞,到宋代墨跡即成一般書法的同義語。日本僧侶從漢語里採用墨跡這個詞,但是只限於禪宗和尚的書法。1365年的書畫圖錄中即用此義。日本室町時代(1338-1573)墨跡成為與禪宗有關的重要藝術成就,當時書法被視為禪宗大師的一項主要文化素養。墨跡以毛筆書寫,字體雄渾遒勁,常附有題跋或偈語,以示大師教誨子弟或頌揚來訪要人。許多墨跡後來成為收藏珍品,極有藝術價值。這些作品既有美學方面的引人入勝之點,也具有歷史上足資佐證的功能。日本最為著名的墨跡作品出自禪宗和尚夢窓疎石(1275-1351)、雪村友梅(1290-1346)及鐵舟德濟(活動盛期1342-1366)等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