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

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

全面研究孔子的思想,全面研究孔予的學術貢獻,決不能不考慮孔子與六經的密切關係。收入本書的不少文章中,筆者都談到孔子與六經的關係問題,如《〈尚書・皋陶謨〉與儒學淵源問題》、《上海博物館竹書〈詩論〉與孔子刪詩問題》、《新出簡帛與早期儒學的重新認識》等。本書中的《〈孔子家語・顏回〉篇與“顏氏之儒”》、《郭店楚簡與子思學術研究》等篇就是這方面的一些初步看法。

基本介紹


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 本書目錄

總序 宋煥新前言《尚書・皋陶謨》與儒學淵源問題《周誥》諸篇次序考訂也說《金�g》《康誥》乃“周公以成王之命”而作“魯酒薄”與周公《酒誥》《洛誥》研究《費誓》時地管見周訓:儒家人性學說的重要來源――從《逸周書・度訓》等篇到郭店楚簡《性自命出》 《逸周書》有關周公諸篇芻議 魯國與《詩經》 《伐檀》詩旨未必刺貪 《齊風》三詩《南山》《敝笱》《載驅》詩旨新說 從《詩經・�s宮》看魯國前期歷史 新出簡帛與早期儒學的重新認識 出土文獻與《詩經》研究 郭店楚簡與子思學術研究 上海博物館竹書《詩論》與孔子刪詩問題 上海博物館竹書《魯邦大旱》管見 《禮記・孔子閑居》與《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執轡》篇與孔子的治國思想 《孔子家語・顏回》篇與“顏氏之儒” 《孔叢子》“孔子論詩”與上博《詩論》 《孔叢子・刑論》與《孔叢子》的成書

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 相關資料

前言儒學研究應當以文獻為基礎,這是不言而喻的。但現在的儒學研究存在著對文獻利用不夠或者認識不足的嚴重缺陷,也是毋庸諱言的。筆者認為,早期儒學(或稱為“原始儒學”)也像中國古代文明那樣,存在著一個“需要重新估價”的問題,這不僅是因為大批地下儒家以及相關學術文獻本身的問世,更為重要的是,它們又“激活”了大量的傳世文獻。而這些傳世文獻都曾經過學者們的“嚴謹”甄別與考證,卻多被打入“不可靠”的隊列之中。現在看來,原來的懷疑都在不同程度上“走過了頭”,因而,在許多層面上對早期儒學的認識都產生了消極影響。以筆者的淺見,儒學的不少關鍵問題都需要重新認真考慮,而這些問題又無一不與儒學典籍的重新認識密切相連:首先,關於儒學的淵源問題。儒學的形成當然有一個既遠且廣的文化背景,有其特定的時空環境。但儒家“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是孔子及儒家心目中的聖人,對儒學的形成一定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些古代聖王的事迹見載於《尚書》、《逸周書》等典籍,這些材料如何對待,有進一步認真研究的必要。筆者撰寫的《〈尚書・皋陶謨〉與儒學淵源問題》、《周訓:儒家人性學說的重要來源――從〈逸周書・度訓〉等篇到郭店楚簡〈性自命出〉》、《〈逸周書〉有關周公諸篇芻議》是這方面探索的一種嘗試。第二,關於孔子的研究資料。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由於學術研究出現的偏差,特別是疑古思潮的影響,不少人研究孔子僅僅依靠《論語》一書,除此之外,似乎任何資料都不可靠;更有甚者,《論語》中的個別篇章也遭到懷疑,有人認為是其他學派的東西竄入進來。這樣,孔子這位歷史文化名人就失去了依託,好像他只留下了《論語》中的片言隻語。全面研究孔子的思想,全面研究孔予的學術貢獻,決不能不考慮孔子與六經的密切關係。孔子曾經認真整理古代文獻,刪《詩》《書》,定〈禮》《樂》,贊《易》,作《春秋》,古籍中的相關記載言之鑿鑿,不容人不信。收入本書的不少文章中,筆者都談到孔子與六經的關係問題,如《〈尚書・皋陶謨〉與儒學淵源問題》、《上海博物館竹書〈詩論〉與孔子刪詩問題》、《新出簡帛與早期儒學的重新認識》等。另一方面,孔子長期從事教育,他有不少珍貴的思想材料被後學弟子記錄併流傳下來,如保存在《孔子家語》、《孔叢子》中的有關材料即是。但它們卻長期遭受懷疑,幾乎被棄置不用,至為可惜!在本書中,《〈孔子家語・執轡〉篇與孔子的治國思想》、《〈孔叢子・刑論〉與〈孔叢子〉的成書》、《〈禮記・孔子閑居〉與〈孔子家語〉》等篇都談到了對這些材料認識。第三,孔子以後的學術傳承。孔子創立了儒學,我們以前都認為孟子荀子是孔子以後的大儒,但孔孟之間的學術怎樣連接,以前由於各種各樣的限制,人們的認識比較模糊。現在,賴地下材料的不斷問世和學術的迅速發展,我們已經可以對儒學的早期傳承給予大致的描述了。本書中的《〈孔子家語・顏回〉篇與“顏氏之儒”》、《郭店楚簡與子思學術研究》等篇就是這方面的一些初步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