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慧

鄭永慧

鄭永慧(1918~ 2012),男,原名鄭永泰,法國文學翻譯大家、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祖籍廣東香山(今中山),生於越南海防。1942年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法學院法律系。

個人簡介


歷任上海震旦大學法學院法律系助教,震旦女子文理學院講師,《震旦法律經濟雜誌》主編,上海新業廣告圖書公司《健康家庭》主編,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法語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理事。1987年曾獲法國文化部翻譯助學金,並應邀赴法,1998年曾獲魯迅文學獎,還獲全國優秀文學翻譯獎榮譽獎等。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鄭永慧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開始翻譯法國文學作品。他的第一本書是將巴爾扎克的《蘇城舞會》、《貓打球商店》和《錢袋》三部中、短篇小說全集出版。此後,他翻譯了一批巴西、俄羅斯、捷克等國家的法語文學作品。他一生翻譯了雨果、巴爾扎克、福樓拜、梅里美、大仲馬左拉、紀德、喬治桑、莫泊桑以及薩特、羅伯·葛里耶、巴西亞馬多、加拿大伊夫·泰里奧等人的作品,共有40餘部,600多萬字。
兒子鄭若麟是著名旅法記者。

家庭成員


兒子 鄭若麟

翻譯之路


是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走上了翻譯之路的。當年他還是一個熱血青年,在上海震旦大學學法律。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法文版《安娜·卡列尼娜》,一口氣讀完,心中激動得翻江倒海,非要找人一吐為快。可是當時,因為沒有中文版,讀過托爾斯泰這部名著的人鳳毛麟角,哪裡找去?他恨不得立即找人,哪怕用口譯把安娜的故事說出來,與人共享……但直到他過了而立之年,才真正下決心拿起翻譯這支筆。因為他深知,翻譯是一項真正的“苦差使”,既不可能以譯發財,更不可能以譯陞官。但出於對法國文學刻骨銘心的愛,他最終還是走上了這條服苦役一般的人生之路。
不僅僅譯者形同苦役,連帶妻子也要“陪綁”。五、六十年代他往往每天要譯至深夜,妻子鄧慧群總是在旁服侍,還做宵夜慰勞。父親為感激妻子,特取妻子名字中的“慧”字,組成譯名“鄭永慧”。後來,“鄭永慧”的知名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本名鄭永泰。
走上翻譯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五十年代初,初涉翻譯,將巴爾扎克三部短篇小說《錢袋》《貓球商店》和《蘇城舞會》譯成中文,寄給平明出版社。當時平明出版社以出版傅雷所譯巴爾扎克作品而頗有影響。很快,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李采臣便有了迴音。李采臣肯定了鄭的譯文,但又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為難:平明已經出版傅譯的許多巴爾扎克作品。儘管這三個短篇傅雷均沒有譯過,但傅雷似乎並不樂意看到他人在平明出版社翻譯出版巴爾扎克的作品。在當時,一個譯本一出,就不大會再出版新的譯本了……好在李采臣熱心地將他的這三篇譯作介紹給了另一家出版社——國際文化服務社總編韓侍桁。韓對鄭的譯文也大為欣賞,很快以《錢袋》為名結集出版。這是鄭初涉翻譯界的一個小小波折。而李采臣也就因此結識了鄭,又約他翻譯巴西作家亞馬多的幾部長篇小說《飢餓的道路》《黃金果的土地》等,並都由平明出版社出版。從此走上了翻譯之路。

個人譯著


譯著《舒昂黨人》、《中短篇小說選》、《驢皮記》、《古物陳列室》、《被遺棄的女人》(以上均[法]巴爾扎克著)、《九三年》、《笑面人》([法]雨果著),《娜娜》([法]左拉著)、《蒙梭羅夫人》、《我們的愛情》([法]大仲馬著)、《梵蒂岡的地窖》([法]紀德著)、《梅里美小說選》([法]梅里美著)、《魔鬼池塘》([法]喬治桑著)等40餘部。

與世長辭


著名法國文學翻譯大家、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鄭永慧先生於2012年9月9日清晨逝世,享年94歲。

榮譽獎項


1987年應邀赴法,並獲法國文化部頒發的翻譯獎;
曾獲魯迅文學獎1995-1996年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榮譽獎,
2000年1月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舉行北京地區翻譯界老前輩業績回顧與讚賞會,被推舉為翻譯界六長老之一,大會讚譽“永慧先生大概是中國翻譯家中擁有讀者最多的一位了,他的譯著等身,勞績驚人。”
2000年11月獲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頒發的咨深翻譯家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