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髮

詞語

束髮,讀音為shùfà,即繫結頭髮。

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束髮為髻,成童;20歲時行冠禮,成年。因此用束髮指代成童的年齡,即15至20歲。束髮又分全束和半束半披。

基本解釋


束髮
束髮
◎ 束髮shùfà
(1) [tie up hair]∶繫結頭髮
(2) [teens]∶成童的年齡,15至20歲
余自束髮讀書軒中。——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束 shù—— 捆住,系:束縛。束裝(整理行裝)。束髮。束之高閣。束手無策。
發 fà ——人的前額、雙耳和頭頸部以上生長的毛:頭髮。鬢髮。怒髮衝冠。

詞語出處


束扎髮髻。
禮記·玉藻》:“童子之節也,緇布衣,錦緣,錦紳並紐,錦束髮。”
孔穎達疏:“錦束髮者,以錦為緫而束髮也。”
漢劉向《列女傳·魯秋潔婦》:“潔婦者,魯 秋鬍子 妻也。既納之五日
去而官於 陳,五年乃歸……婦曰:‘子束髮辭親,往仕五年乃還。’”
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賈誼《新書·容經》:“古者年九歲入就小學,蹍小節焉,業小道焉;束髮就大學,蹍大節焉,業大道焉。”
鮑溶《苦哉遠行人》詩:“去時始束髮,今來發已霜。”
陸遊《上執政書》:“某小人,生無他長,不幸束髮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遺文,先秦 古書,晝讀夜思,以求聖賢致意處。”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束髮從
錢謙益《南京通政司通政使林學曾授正議大夫繼妻吳氏仍前封制》:“人臣束髮勵行,老而彌固,則必有賢明之助焉。”
程善之《春日雜感》詩:“我生始束髮,便思萬里行。”
仕若干季,剖劇無艱,鋤奸不懦。
指用以束髮的頭飾。
蒲松齡《聊齋志異·晚霞》:“龍窩君 嘉其惠悟,賜五文袴褶,魚須金束髮,上嵌夜光珠。”
青少年男子束髮
青少年男子束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