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海棠
薔薇科蘋果屬植物
湖北海棠(學名:Malushupehensis(Pamp.)Rehder)是薔薇科蘋果屬植物,喬木,高達8米;小枝最初有短柔毛,不久脫落,老枝紫色至紫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急尖,鱗片邊緣有疏生短柔毛,暗紫色。果實橢圓形或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黃綠色稍帶紅暈,萼片脫落;果梗長2-4厘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分佈於中國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甘肅、陝西、河南、山西、山東、四川、雲南和貴州。生長於海拔50-2900米的山坡或山谷叢林中。
中國四川、湖北等地用分根萌櫱作為蘋果砧木,容易繁殖,嫁接成活率高。嫩葉曬乾作茶葉代用品,味微苦澀,俗名花紅茶。春季滿樹綴以粉白色花朵,秋季結實累累,甚為美麗,可作觀賞樹種。
湖北海棠野海棠(河南土名),野花紅(浙江土名),花紅茶(湖北土名),秋子(四川土名),茶海棠(中國植物圖譜),小石棗(甘肅土名)
喬木,高達8米;小枝最初有短柔毛,不久脫落,老枝紫色至紫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急尖,鱗片邊緣有疏生短柔毛,暗紫色。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稀近圓形,邊緣有細銳鋸齒,嫩時具稀疏短柔毛,不久脫落無毛,常呈紫紅色;葉柄長1-3厘米,嫩時有稀疏短柔毛,逐漸脫落;托葉草質至膜質,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有疏生柔毛,早落。傘房花序,具花4-6朵,花梗長3-6厘米,無毛或稍有長柔毛;苞片膜質,披針形,早落;花直徑3.5-4厘米;萼筒外面無毛或稍有長柔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漸尖或急尖,長4-5毫米,外面無毛,內面有柔毛,略帶紫色,與萼筒等長或稍短;花瓣倒卵形,長約1.5厘米,基部有短爪,粉白色或近白色;雄蕊20,花絲長短不齊,約等於花瓣之半;花柱3,稀4,基部有長絨毛,較雄蕊稍長。果實橢圓形或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黃綠色稍帶紅暈,萼片脫落;果梗長2-4厘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產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甘肅、陝西、河南、山西、山東、四川、雲南、貴州。生山坡或山谷叢林中,海拔50-2900米。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北部。
四川、湖北等地用分根萌櫱作為蘋果砧木,容易繁殖,嫁接成活率高。嫩葉曬乾作茶葉代用品,味微苦澀,俗名花紅茶。春季滿樹綴以粉白色花朵,秋季結實累累,甚為美麗,可作觀賞樹種。
植物名稱:湖北海棠
拉丁文名:Malushupehensis(Pamp.)Rehd.
別名:甜茶果、泰山海棠。
科屬:薔薇科、蘋果屬。
有關研究
(一)湖北海棠對小鼠血糖的影響(摘要)
作者:王春玲王鵬張占偉汪鋆植
單位:王春玲王鵬(湖北三峽學院醫學院中醫系97級01班宜昌443003);張占偉汪鋆植(中醫系)
目的:觀察湖北海棠對兩組小鼠血糖濃度的影響。方法:將小鼠分為兩組①正常組(小鼠血糖正常);②病理組(由腎上腺素致小鼠血糖升高)。正常組取30隻,隨機分為對照組生理鹽水;原汁藥液組;鞣質藥液組,劑量均為0.2ml/20g,灌胃給葯7天,於最後一次給葯前禁食12小時,給葯後繼續禁食4小時,斷頭取血,用721分光光度計測定血糖;病理組亦按正常組分組,實驗前12小時禁食,給藥劑量如正常組,再給予每隻小鼠腹腔注射腎上腺素0.1ml/20g,70分鐘后斷頭取電,測量血糖濃度。結果:湖北海棠原汁組對正常小鼠血糖及腎上腺素所致小鼠高血糖均有降低作用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1)。結論:湖北海棠對正常小鼠及腎上腺素所致高血糖有明顯降低作用。
(二)湖北海棠葉煎液藥效學實驗研究
時珍國醫國葯2000年第2期第11卷藥理葯化
作者:屈克義胡漢環杜遠義郭蓮軍
單位:屈克義(湖北省宜昌縣醫院443100);胡漢環(同濟醫科大學,湖北武漢430030);杜遠義(湖北省宜昌縣醫院443100);郭蓮軍(同濟醫科大學,湖北武漢430030)
關鍵詞:湖北海棠葉水煎液;體外抑菌;耐缺氧;耐低溫;抗疲勞
摘要:對湖北海棠葉水煎液進行了體外抑菌與小鼠耐缺氧、耐低溫、抗疲勞實驗,結果發現湖北海棠葉水煎液對金葡菌及大腸桿菌有較好的抑菌作用,並具提高小鼠耐缺氧、耐低溫與運動耐受能力的作用。
分類號:R285.5文獻標識碼:A
湖北海棠Malushupehensis(Pamp.)Rehd,產於陝西、甘肅、山西、河南、山東及長江流域各地。據文獻記載,其根治筋骨扭傷,果可入葯治胃病,嫩葉可代茶,俗稱“海棠茶”,為民間常用飲品之一。經文獻檢索,湖北海棠葉的藥理作用研究尚未見報道,故設計此課題,用現代藥理學方法對湖北海棠葉藥效學進行初步探討。
1實驗材料
1.1動物:昆明種小鼠,雌雄兼用,體重(22±2)g,由同濟醫大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細菌:菌種為金葡菌、大腸桿菌、志賀痢疾桿菌、白色念株菌、雜麴黴菌,皆由同濟醫大微生物教研室提供。
1.3藥物:湖北海棠葉(湖北省宜昌縣產)按《中國藥典》方法煎至含生葯1g/ml,按實驗要求稀釋成適當濃度。
2方法與結果
2.1體外抑菌實驗:取上述實驗菌種5種,每種2株,共12株。採用試管二倍遞減稀釋法,將系列稀釋的受試藥液與菌液混合,置37℃溫箱培養18~24h,觀察試管內細菌生長狀況,管內清亮者為細菌生長受抑。白色念株細菌與雜麴黴菌接種在含藥液的沙保氏固體培養基上,白色念珠菌置37℃溫箱培養24~48h觀察生長情況,雜麴黴菌置22℃溫箱培養48~72h觀察生長情況。另設空白管作細菌生長對照。實驗結果見表1。
表1湖北海棠葉水煎液的抑菌作用
菌株株數MIC
金黃色葡萄球菌29.75
大腸桿菌24.875
志賀痢疾桿菌2>78
白色念珠菌2>78
雜麴黴菌2>78
2.2抗應激實驗
2.2.1耐缺氧實驗:取實驗小鼠稱重後分為兩組,甲組供飲常水,乙組予以湖北海棠葉水煎液灌胃,0.1ml/10g,2次/d,7d後進行實驗。
取250ml廣口瓶一個,放入鈉石灰15g,將甲組和乙組各一隻同時放入廣口瓶中,將其蓋嚴,逐一記錄每隻死亡時間,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存活時間延長百分率=(乙組平均存活時間-甲組平均存活時間)÷乙組平均存活時間×100%=(13.02-11.56)÷11.56×100%=12.62%。
表2湖北海棠葉水煎液對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響x±s,min
組別n存活時間
甲組(常水組)1011.56±1.01
乙組(給葯組)1713.02±1.33
與對照組比較P<0.052.2.2抗疲勞試驗:取實驗小鼠50隻,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5隻。處理方法同耐缺氧組。7d后,將小鼠放入恆溫水浴(28±1)℃中行游泳試驗,以小鼠無力浮起沉入水底為觀察指標,記錄每隻鼠的游泳時間。結果見表3。游泳時間延長百分率=(乙組平均游泳時間-甲組平均游泳時間)÷乙組平均游泳時間×100%=43.90%。
表3湖北海棠葉水煎液對小鼠抗疲勞作用的影響x±s,min
組別n游泳時間
甲組(常水組)25150.63±58.64
乙組(給葯組)25216.75±40.87
與對照組比較P<0.052.2.3耐低溫實驗:取實驗小鼠,處理方法同耐缺氧組。7d后,將小鼠放入(-18±1)℃冰箱中,30min觀察一次,以兩組小鼠的死亡總數約達50%時為止,比較兩組小鼠的耐低溫能力。結果見表4。
表4湖北海棠葉水煎液對小鼠耐低溫作用的影響
組別n死亡數死亡率(%)
甲組(常水組)201375
乙組(給葯組)25624
與對照組比較P<0.053討論
本文的實驗顯示,湖北海棠葉水煎液對2株G+金黃色葡萄球菌MIC(最低抑菌濃度)為9.75mg/ml,對大腸桿菌MIC為4.875mg/ml,表明湖北海棠葉水煎液對金葡菌與大腸桿菌有較好的抑菌作用。這一結果揭示湖北海棠葉對大腸桿菌及金葡菌具有較好的抑制其生長的藥理作用。我們的實驗結果還表明湖北海棠葉水煎液具有提高小鼠耐缺氧、耐低溫與小鼠運動耐受能力的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0.05。湖北海棠葉的這些作用,可能是民間慣用其葉泡茶飲,取其解渴、健身的藥效作用中的一部分,但其抗應激作用的機理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作者簡介:屈克義(1952-),男(漢族),湖北宜昌縣人,現任湖北省宜昌縣醫院副主任醫師.
(三)湖北海棠的抗病毒作用及藥物製備
專利申請人:三峽大學
專利發明人:汪鋆植鄒坤方榮葉紅周媛
湖北海棠(Malushapehensis)又名野海棠、野花紅、花紅茶、茶海棠,屬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喬木。其嫩葉曬乾可作茶葉飲用,稱花紅茶、林檎
茶,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己有400多年的飲用歷史。其果能消食並供釀酒。湖北海棠含有茶多酚、黃酮、蛋白質及Fe、Cu、Zn、Cr、Mn等
多種礦物質。具有抗菌消炎、耐缺氧、抗疲勞、降血糖等作用。本發明對湖北海棠抗病毒活性和藥物製備進行了研究。
結果表明湖北海棠對大蒜、番茄、黃瓜、土豆等多種植物的多種毒病有抗病毒作用,是一種廣譜高效抗植物病毒藥物。
湖北海棠中多種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其中黃酮類化合物抗病毒活性較強。根皮苷是湖北海棠的主要成分,有抗病毒作用。可作為質量控制指標。
喬木,高達8米;小枝最初有短柔毛,不久脫落,老枝紫色至紫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急尖,鱗片邊緣有疏生短柔毛,暗紫色。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稀近圓形,邊緣有細銳鋸齒,嫩時具稀疏短柔毛,不久脫落無毛,常呈紫紅色;葉柄長1-3厘米,嫩時有稀疏短柔毛,逐漸脫落;托葉草質至膜質,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有疏生柔毛,早落。
傘房花序,具花4-6朵,花梗長3-6厘米,無毛或稍有長柔毛;苞片膜質,披針形,早落;花直徑3.5-4厘米;萼筒外面無毛或稍有長柔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漸尖或急尖,長4-5毫米,外面無毛,內面有柔毛,略帶紫色,與萼筒等長或稍短;花瓣倒卵形,長約1.5厘米,基部有短爪,粉白色或近白色;雄蕊20,花絲長短不齊,約等於花瓣之半;花柱3,稀4,基部有長絨毛,較雄蕊稍長。果實橢圓形或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黃綠色稍帶紅暈,萼片脫落;果梗長2-4厘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長於海拔50-2900米的山坡或山谷叢林中。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濕,對嚴寒的氣候有較強的適應性,能耐-21℃的低溫,並有一定的抗鹽能力。耐旱力也較強,喜在土層深厚、肥沃、pH為5.5-7的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中生長,萌櫱性強。
分佈於中國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甘肅、陝西、河南、山西、山東、四川、雲南和貴州。
湖北海棠
湖北海棠種子在播種前需經過陰乾處理才能發芽。在層積的過程中要注意湖北海棠(5張)適當洒水,切忌高溫,以免種子霉爛,種子萌動時要及時取出播種。苗圃地要求選擇背風向陽、砂質土壤、疏鬆肥沃、水源方便、排水良好的地方。一般在12月或1月下旬播種,寒冷的地方可以選擇溫室內播種或春種。每畝可以播種1.5千克左右的種子,可以育出1-1.5萬株湖北海棠。播種時要使左右兩側2行成1帶,保持好行間距,按行距開淺溝,均勻播種,后覆蓋上一層細沙土糞,厚度約為種子直徑的3倍,最後用稻草覆蓋,適當澆水,出苗70%時在陰天揭除覆蓋物。幼苗出土后要經常檢查注意鬆土、施肥、除草、除蟲等。
移植以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後進行。移植時大苗要帶土球,而小苗要根據情況留宿土。定植后要經常保持土壤疏鬆、肥沃,在秋冬季根際處增添肥土,並進行修剪,將病枝、枯枝等剪除,保持樹冠疏散、通風透光,促使開花旺盛。
該種與這個華北產的山荊子(M.baccata (L.)Borkh.)很相近似。但該種嫩葉片、花萼和花梗都帶紫紅色,葉邊鋸齒比山荊子尖銳,花柱3-4,萼片與萼筒等長或稍短,易於區別。
食用
果實:湖北海棠屬於高海拔地區自然野生種,果實為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其果為梨果,橢圓形或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黃綠色稍帶紅暈,8-9月采果實,鮮用,其味酸、性平,可代山楂入葯,消積化滯,治療痢疾,疳積。所以其果實是一味很好的健胃消食藥材,並可以釀酒。
嫩葉:其嫩葉制茶是中國三峽地區夏季廣為飲用的清涼飲料,茶葉富含蛋白質、茶多酚、黃酮類物質,以及許多人類必需的微量元素,且不含咖啡因,具有抗菌消炎、耐缺氧、抗疲勞、降血糖、降血脂、增強體質等多種藥理作用。湖北海棠以其獨特的解暑消渴作用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不僅是當地居民清解暑熱的主要飲料,也逐漸在全國各地出現。隨著人們養生保健意識的逐漸加強,開發生產湖北海棠葉茶飲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藥用
據《中華本草》記載,湖北海棠的根有活血通絡的功能,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夏、秋採挖,洗凈,切片,鮮用或曬乾,所以湖北海棠的根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湖北海棠
經濟
湖北海棠是無融合生殖系蘋果砧木,且種子易繁殖,實生苗無病毒,同時具有矮化、半矮化、親和力好、結果早、豐產、樹形整齊度高、抗逆性強等特點,故是蘋果的優良砧木。另外,湖北海棠作為蘋果砧木抗根腐病、抗病毒病且抗澇性強,非常適應在該病高發和多雨的江淮地域作蘋果砧木。因此,對湖北海棠馴化和栽培,有利用於蘋果屬種質資源的環境適應範圍,提高果實品質,增加經濟效益。
湖北海棠
觀賞
湖北海棠屬落葉小喬木,干皮、枝條、嫩梢、幼葉、葉柄等部位均呈紫褐色,花蕾時粉紅,開后粉白,小果紅色,為春秋兩季觀花,是優良綠化觀賞樹種。
園林用途
干皮、枝條、嫩梢、幼葉、葉柄等部位均呈紫褐色,花蕾粉紅、花開粉白,花梗細長,小果紅色,為春秋兩季觀花、觀果的良好園林樹種,耐寒性強,為華北地區可選的優良綠化觀賞樹種。常作嫁接蘋果、垂絲海棠的砧木。
繁育栽培:以種子繁育為主,播種前應層積催芽30-50天,方可順利發芽。
制茶:北海棠紅茶飲料由茶葉與純凈水按重量比1-1.5∶1000混合而成,該飲料以湖北海棠茶茶葉為原料,經過萃取,過濾,然後經高溫殺菌處理及倒瓶滅菌,冷卻包裝。由於該茶不含任何添加劑,保持了茶葉的原汁原味。本產品適於工業化生產,便於運輸,方便飲用,還具有生津止渴,潤肺止咳,解毒消炎之功效。
醫藥信息
湖北海棠
【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HúBěiHǎiTánɡ
【英文名】LeafofHupehCrabapple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湖北海棠的嫩葉及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lushupehensis(Pamp.)Rehd.[PirushupehensisPamp.]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葉,鮮用;8-9月采果實,鮮用。
【原形態】湖北海棠,喬木,高達8m。小枝紫色至紫褐色,初有短柔毛,后脫落。單葉互生;葉柄長1-3cm;托葉線狀披針形,時落;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2.5-4cm,邊緣有細銳鋸齒,嫩時具稀疏短柔毛,不久脫落,常呈紫紅色。花兩性;傘形花序,有花4-6朵,花梗長3-6cm,無毛或稍有長柔毛;花粉白色或近白色,直徑3.5-4cm;花萼5,裂片三角狀卵形,漸尖或急尖,約和萼筒等長或稍短;花瓣5,倒卵形;雄蕊20;花柱3,稀4,基部有長絨毛。梨果橢圓形或近球形,直徑約1cm,黃綠色稍帶紅暈,萼裂片脫落;果梗長2-4cm。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參拔50-2900m的山坡或山谷叢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東、西南及山西、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2.5-4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銳鋸齒,齒端具腺點,主脈下面具溝,幼葉被細毛,托葉2,披針形。落革質。氣微,味微苦、澀。
【化學成份】葉含根皮素-2-葡萄糖甙(phloretin-2-glucoside),兒茶精(catechin),表兒茶精(epicatechin)及微量黃酮醇-3-葡萄糖甙(flavonol-3-glucoside)。
【性味】味酸;性平
【功能主治】消積化滯;和胃健脾。主食積停滯;消化不良;痢疾;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果60-90g;或嫩葉適量,泡茶飲。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果;代山楂入葯。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