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爾康

清朝台灣首富板橋林氏家族成員

林爾康,字鏡颿,祖籍福建龍溪(今龍海市),是台灣首富板橋林氏家族的成員,柳州知府林平侯之曾孫,林維讓次子。

中日甲午海戰,清政府一敗塗地,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台灣淪陷於日本之手。林爾康“不恥左衽”,再也不想在日本人的統治下苟延殘喘般地生活,遂舉家搬遷至廈門,終日為國憂心,不幸病故,終年28歲。

林爾康墓座落在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洋里村。

人物關係


家族


其高祖父林應寅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東渡台灣淡水新莊,以教書為生,為“台灣板橋林”的始遷祖。曾祖父叫林平侯,經營鹽業發財,捐官廣西柳州知府,告老回台灣后,廣買從淡水到宜蘭的大片土地,年收租谷達數萬石。其子林國華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遷台北板橋,開發板橋一帶的荒山野嶺,遂成巨富,大造園林,后稱“林本源花園”。林國華生二子,長林維讓,次林維源林維讓便是林爾康的父親。捐清廷軍餉2萬兩銀子,獎“三品銜”。至林爾康兄弟,已歷五世,凡二百多年,聚族而居,稱台灣板橋林氏,被譽稱為“台灣首富”。

婚姻


板橋林氏家族的林維源在多事之秋,常為國捐銀。陳寶琛訪台之行,促成了他的二妹陳芷芳與板橋林家結親。陳芷芳嫁給了林維源的侄子林爾康。
林爾康的夫人陳貞,字芷芳,福州螺洲“太子太傅”陳寶琛的二妹,並由陳寶琛做媒嫁給被清代台灣省台北板橋巨富時稱“板橋林”家族的林爾康,成就了一段閩台聯姻的佳話,陳芷芳與林爾康育有三子二女:林熊征林熊祥林熊光和林慕安、林慕蘭。其中林慕蘭就是國學大師、清北洋水師學堂總辦嚴復的三子嚴琥(字叔夏)的妻子。

墓葬


林爾康墓依山而建,坐東朝西,佔地約530平方米。1936年因為陳芷芳病逝而始建,1937年為與林爾康合葬而擴建,1994年台灣的林、陳後人專程到福州重修合葬墓墓道,並勒碑記事,最終才形成現在的樣子。2008年被福州市政府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範圍為墓東、西各20米,南至禹州鼓嶺一號別墅入園道路,北至50米,2009年升級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墓道、4層墓埕、一座墓塔以及兩道墓封等設施。
墓道在陵墓的左前方靠近大路的地方,墓道前立有一石碑,上刻“林公爾康暨陳夫人墓道”,為1994年林爾康、陳芷芳伉儷的台灣後人修建墓道時所立。沿著墓道左側碑后的台階拾級而上,穿過一道鐵制柵欄門,就是第一墓埕,迎面立有一塊福州市人民政府在2008年所立的“林爾康和陳芷芳合葬墓”碑。
整個墓地寬大氣派,莊嚴肅穆,高低有序,立體感極強。地面全部由花崗岩鋪就,第一道墓封是由刻有麒麟、蓮花圖案的白花崗岩做成,浮雕手法,技藝精巧。墓封左右兩側各有五級台階連接上下層墓埕。最上一層墓埕立有六柱形白花崗岩墓塔,上有六邊形翹角塔檐,頂有一顆石圓球的塔剎。“林鏡颿居士德配陳夫人”的大字刻在塔身正面鑲嵌的一塊青梨石碑上,字體如同墓主人那高風亮節的風骨一樣蒼勁有力。塔座同樣雕刻有精美的圖案,與塔前的蓮花麒麟浮雕圖案相呼應,風格統一,渾然一體。三合土結構的墓圈上,綠草如披,青苔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