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開元寺
福州開元寺
福州開元寺建於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是福建省現存較古老的寺院。此寺原稱“靈山寺”,后改為“大雲寺”,唐初又名隆興寺,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改為今名。開元寺曾是福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寺院,其範圍東起現井大路,西至現尚賓路,南達三牧坊,北抵現龍山巷,約佔當時城區面積的十分之一。
福州開元寺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文物:五代後梁貞明四年所鑄的千年特大型鐵佛——阿彌陀佛,佛身高5.96米、寬4米、重10萬斤以上;宋代七層石塔;宋代石槽;明式閣樓;清代殿堂。
福州開元寺
辦有佛教老年安養院,免費安置贍養貧困老人數十位。以秘方配製的佛教中草藥救死扶傷。創辦了社科類的福建省佛教文化研究所,該寺方丈為釋本性法師。
福州開元寺
開元寺在歷史上遭受數度火災,寺基逐漸被侵佔,到清末,大殿亦焚殿,所存寺宇不及十分之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年,寺復遭敵機轟炸。
民國三十年(1941年)和三十三年(1944年),福州兩度淪陷,寺更遭毀。幸得雪峰寺寶松和尚下山入寺住持,得存殿宇數椽。
福州開元寺
鐵佛殿內有鐵佛一尊,稱“阿彌陀佛”,疊掌跏趺坐於蓮花台上,外披泥貼,法相莊嚴。鐵佛高5.3公尺,頭部實心,身軀空心,人立其肩上,伸手摸不到頭頂,估計重量達十萬斤以上。清乾隆時陳雲程《閩中摭聞》載,鐵佛殿前柱子兩側刻有明末舉人曾異所撰楹聯:“古佛由來皆鐵漢,凡夫但說是金身。”
鐵佛的鐵造年代,不見記載,人們多誤認為是後唐王審知所鑄的三萬斤銅佛(其實王審知所鑄的是辟支佛一組共三尊)。清初“海外散人”所寫《榕城紀聞》中有一則曰:“順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初一日,重建鐵佛殿,在佛座下開出銀塔一座,上題:‘宋元豐癸正月初一日立,刺史劉瑾。’”據此,鐵佛當鑄於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之前。
開元寺鐵佛是福建省最大的鐵佛,據考證,鐵佛是以蠟鑄法澆鑄,這在當時十分不容易,為研究我國古代冶鍊技術提供了一個可貴的實物資料,它充分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和才智。1961年,鐵佛列為市級保護文物,現仍完整保存。1980年,重修了鐵佛殿。
在開元寺靈源背面東邊的小閣中,立著一尊空海銅像。
只見大師身著布衣,左手握禪仗,左手拿念珠,腳登草鞋,背負草帽,雙目平視,一副長途跋涉、風塵僕僕的神態。銅像通高3.5米,其中身高2.8米,重1.3噸,是日本真言宗信徒出資委託中國航空航天工業部所屬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的。1993年,日本“日中友好空海像建立奉贊團”一行一百二十多人,專程前來開元寺參加空海銅像的安位典禮。
寺內的寶松禪師紀念堂建於1992年,紀念1946年重建鐵佛殿以及創辦佛教醫院、佛學圖書館的寶松和尚。
釋本性大法師,祖籍福建霞浦,剃度於江蘇常熟興福寺,受戒於廣東韶關南華寺。先後就學於霞浦三沙中學、南京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北京中國佛學院、科倫坡凱拉尼亞大學研究生院,進修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嗣法於上圓下瑛大師的入室弟子上明下暘長老,為漢傳佛教禪門臨濟正宗第42代、曹洞正宗第48代法脈傳人之一。
曾應邀出訪亞、歐、美、大洋等四大洲的近30個國家及港澳台地區,或講學或參加宗教會議或參加宗教活動。已出版專著:開示錄《如何安心》、行腳記《孤僧萬里行》、中譯英的《佛陀和他的十大弟子》、佛學論文集《佛教的基本觀點》。
開元寺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開元路78號,乘坐19路公交車可到達寺院門口,乘坐117、129路公交車到“鼓東路”下車亦可步行到達開元寺。
開元寺還是歷史上著名的佛經刻印場所。宋時刻的梵本(毗盧大藏經》,共有1451部、6132卷,與神州東禪寺的《崇寧萬壽大藏》合稱福州藏。
開元寺現存建築除鐵佛殿、靈源閣、寶松紀念堂外,還有毗盧閣、地藏殿等。全寺僧眾按中國佛教儀軌統一上殿,做早晚課,實行方便過堂,統一誦經,過如法如律的宗教生活。
開元寺現任住持本性法師,現任監院妙法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