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湘江遇雨

五代詩人譚用之創作的七言律詩

《秋宿湘江遇雨》是唐末五代詩人譚用之創作的七言律詩。這首詩描繪了秋天湘江夜雨的景色,表現了作者的羈旅鄉愁,但不頹唐。全詩寓情於景,借景以抒情,二者融合無間。同時語言凝鍊,對仗工整。

作品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湘江秋雨的蒼茫、寂寥景色,抒發詩人的懷才不遇之感,語意極為沉痛、悲涼。
首聯“湘上陰雲鎖夢魂”,這一句不但形象地描繪出暴雨將至之時的那種風急浪高、陰雲密布的景色,而且點明題意,交代因雨受阻、夜宿湘江的緣由。一個“鎖”字,流露出詩人被迫困於此地的無奈和悵惘。不過,由於整句取景壯闊,無奈悵惘之中並無衰颯之氣,反倒更加激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所以接下來的“江邊深夜舞劉琨”一句,詩人即用劉琨聞雞起舞的故事,表明自己奮發振作、立志救時的抱負和決心。
頷聯則轉為描寫湘江的秋雨景色。“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這兩句既對仗工整,又寫景壯麗。秋風暮雨之中,詩人眺望遠方,只見湘江兩岸,滿目所見,儘是花枝繁密的芙蓉和隨風搖曳的薜荔,煞是美麗。本已極言其多、其盛,再加上“萬里”和“千家”的修飾語,則顯得更加幅員遼闊,展現出一片廣闊無邊的花海和綠色原野,面對這樣的壯麗景色,詩人的心境也不由得更加開闊了。
頸聯由寫景轉入抒情。其中“鄉思不堪悲橘柚”一句,主要抒發詩人的思鄉之情和生不逢時之悲。橘樹生長於南方,一旦移植到北方栽種,因為氣候、土壤等條件的變化,結出的果實味道就會有所不同,湖南地處南方,故盛產橘柚,何況眼下又是橘柚成熟的季節,湘江兩岸必定是金黃一片、碩果累累。詩人見此情景,對於橘樹的適得其所,不禁心嚮往之。相形之下,自己滯留此地,已是身不由己,再加上生不逢時、有志難騁的遭遇,不覺更加凄苦、悲涼。於是,只能將滿腹辛酸化為一聲“旅遊誰肯重王孫”的呼喊。“王孫”語出淮南小山《楚辭·招隱士》,意為隱居的賢士,後來也用來稱呼遊子,此處則二意並存,借指詩人自己。詩人懷抱經世之才和救世之志,然而卻始終不被重視,只能到處漂泊,這其中的苦楚卻無人明白。
尾聯則以寫景作結。“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兩句,暗用屈原與漁父之事。屈原雖然不被世人理解,但是尚有漁父與之對話,而自己竟然連屈原都不如,一種世無知音的悲憤溢於言表,令人感慨萬千。
此詩寫景抒情,章法嚴密。一方面情景分明,二者相問寫來;另一方面又能融情人景,表現出由雄壯到悲憤的巨大變化,因此極易打動人心。

創作背景


這首七律,寫於詩人旅遊他鄉,遇雨受阻,夜泊湘江之中。全詩通過對秋風暮雨景象凄涼的寫照,抒發了詩人遊子思鄉和懷才不遇的感嘆。

作品評價


● 明·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孤情高響.卻生成是中、晚妙律,移上不得。”
● 明·周敬、周埏《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璉曰:‘午夜晨鐘發猛省,最耐咀嚼。’”
● 清·陸次雲《五朝詩善鳴集》:“飄逸又復完渾。”
● 清·王壽昌《小清華圃詩談》:“天然渾成。”
● 毛澤東曾仔細圈讀此詩。1961年12月26日致周世釗信中寫道:“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朝雲(千家)薜荔村……同志,你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豈不妙哉?”在自己詩作《七律·送瘟神》中有“千村薜荔人遺矢”一句,在《答友人》中有“芙蓉國里盡朝暉"一句,均從這兩句中化用而出。

作者簡介


譚用之,字源遠,唐末五代詩人。善為詩,而官不達。詩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