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寧枸杞

茄科中寧枸杞屬植物

中寧枸杞,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形態特徵


品質特性

中寧枸杞果實橢圓形,長6-18毫米,直徑6-8毫米。表面鮮紅色或暗紅色,具不規則皺紋,略有光澤,頂端有花柱痕,另端有果梗痕。質柔潤,果肉厚,有粘性,內含種子25-50粒。種子扁腎形,長至2.5毫米,寬至2毫米,土黃色。氣微、味甜、微酸。中寧枸杞果實呈紡錘形或橢圓形,兩端極小;頂端有凸起的花柱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梗痕。果皮柔韌且薄,果肉柔軟,內含多數淺黃色、扁腎形種子。鮮果顆粒較大、籽少、肉厚、鮮艷欲滴、玲瓏剔透。乾果是長果形、呈橢圓且扁長形,肉質飽滿,色澤偏暗紫,有不規則皺摺,略具光澤。果臍顯白色,尖端有小尖、包裝不結塊。口味甘甜、回味略帶苦澀。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中寧枸杞含甜菜鹼(detaine)、玉蜀黍黃素(zeaxanthine)、酸漿紅素(physalein)、枸杞多糖、胡蘿蔔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C等。果實中含甜菜鹼(Betaine)約0.1%;分析乾燥的果實中含鈣107毫克/克、鐵10.1毫克/克、磷208毫克/克;優質品果實中含水少於13%,脂類8.72%、還原糖34.83%、總糖37.95%;含維生素A277.06IU/克、維生素C23.1%,硫胺素0.23毫克%,核黃素0.33毫克%,菸酸1.7毫克%,尚含多種氨基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賴氨酸和谷氯酸,還發現有枸杞胺(Lyceamin)和三甲甘氨酸。

藥用價值

中寧枸杞
中寧枸杞
中寧枸杞性平,味甘。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於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生產情況

2015年,中寧枸杞商標價值已達32.86億元,位居中國農產品價值排行榜第5位。
2016年,中寧縣枸杞種植面積達20萬畝,乾果產量達4.75萬噸,產業綜合產值達30億元,農民人均來自枸杞產業的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3%,“中寧枸杞”區域品牌價值達161.56億元人民幣。
中寧枸杞
中寧枸杞
截至2017年底,中寧枸杞農產品地理標誌生產規模為20000公頃,年產枸杞乾果8萬噸。

產品榮譽

1961年,中寧縣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枸杞生產基地縣。
1995年,中寧縣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枸杞之鄉”。
1994年,全國名特優產品博覽會上,中寧枸杞榮獲金獎。
2000年,中寧縣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特產之鄉”。
2001年,“中寧枸杞”證明商標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
2005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視察中寧,品嘗中寧枸杞,對中寧枸杞口感和品質讚不絕口,欣然題詞“中國枸杞之鄉”。
200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中寧,對中寧枸杞產業的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
2006年,中寧枸杞獲“全國十佳區域品牌”光榮稱號。
2007年,中寧枸杞獲國際林產品博覽會3個金獎,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確定為原產地地理標誌,並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推薦產品”。
中寧枸杞
中寧枸杞
2017年1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中寧枸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20年7月,中寧枸杞入選第二批中歐互保的175個中國地理標誌名單,在其後的四年內將受到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的保護。

生長環境


土壤地貌

中寧縣區域地形地貌是清水河沖積平原淤灌土和黃河沖積平原淤灌土,土壤類型為綠洲土,質地以中壤為主。土壤pH值7.3-8.5之間,土壤有機質含量8.3-14.6克/千克,土壤全氮含量0.7-1.11克/千克,土壤鹼解氮含量37-68.4毫克/千克,土壤速效磷含量25-73.7毫克/千克,土壤速效鉀含量136-326毫克/千克。同時,在黃河沿岸,由於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黃河泥沙也帶有大量礦物質,淤積又形成了大量的河灘沖積區,良好的土質條件,為中寧枸杞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水文情況

黃河是寧夏境內的主要河流,中寧縣位於黃河兩岸,所用水源均來自黃河。黃河流出黑山峽入衛寧灌區,至勝金關入中寧縣境,東流68千米至青銅峽二道溝出縣境。黃河過境客水24年年平均徑流量為315億立方米(1955-1979年,下河沿測站),平均流量993立方米/秒。黃河水量豐沛,水質優良,是中寧縣農業灌溉水源。清水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固原縣南開城鄉,由南向北經固原縣海原縣同心縣至中寧縣泉眼山西入黃河。

氣候情況

中寧縣環境
中寧縣環境
中寧縣地處西北內陸,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海拔1184米。總的特點是:春暖遲,夏熱短,秋涼早,冬寒長,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光能資源豐富,乾旱少雨多風,蒸發量大,無霜期短。年平均氣溫9.1℃,7月份平均氣溫23.4℃,1月份平均氣溫-7.4℃,年際相差30.8℃,絕對最高氣溫38.5℃,絕對最低氣溫-26.7℃,有效積溫3349℃。其初終霜日數為175天,初霜期為10月上旬,最早在9月15日發生;平均終霜期在4月下旬,最早在3月4日,最晚在5月21日,無霜期165天。每年3-5月份是風季,8級以上大風日數年平均18.6天,風向多西北和偏南兩個方向,最大瞬間風速38米/秒。冬春季風沙頻繁,有時出現沙塵暴。土壤在11月底以後封凍,3月上中旬解凍。年均降水量221.6毫米,年太陽輻射總量59245924兆焦耳/平方米。從而有利於枸杞果實營養成份的積累。

物種簡介


歷史淵源

寧夏中寧縣生產的“中寧枸杞”,是寧夏枸杞的精品。中寧枸杞本名寧安枸杞,因其原產地在中寧縣寧安堡一帶而得名。當寧安枸杞形成商品,走向全國藥材市場時,由於寧安堡屬於當時甘肅省中衛縣管轄,故又有“甘杞"的稱呼。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寧夏《銀川小志》的作者汪繹辰在藥材類中以評註歌頌了寧安枸杞,文日:“枸杞,寧安堡產者極佳,紅大肉厚,家家種植。中衛知縣黃恩錫有詩“六月杞園樹樹紅,寧安葯果擅寰中。千錢一斗矜時價,絕勝腴田歲早豐。”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中寧設縣時,以寧安堡為縣城,從此又稱為中寧枸杞。中寧枸杞從列入朝廷貢品到佔領全國市場,大約經歷了250年時間。在隨後的二百多年時間裡,中寧枸杞逐漸形成優良品種,長期囿於寧安堡一帶,尤以清水河與黃河交匯的洪泛區所產枸杞最為優質。
中寧枸杞
中寧枸杞
2002年,自然科學資金項目(編號39960036)中,劉靜等在《中國北方地區枸杞氣候適宜性區劃》的研究中,把寧夏黃河灌區中南部區劃為中國北方地區枸杞種植最適宜區。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中寧枸杞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是中衛市中寧縣寧安鎮、恩和鎮、鳴沙鎮新堡鎮、大戰場鎮、石空鎮舟塔鄉、余丁鄉、白馬鄉、喊叫水鄉、徐套鄉11個鄉鎮,120個行政村。保護範圍位東經105°16′04-106°04′11,北緯36°54′09-37°44′19之間,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約50公里。

質量技術要求

•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1)外觀感官特徵:中寧枸杞是長果形呈橢圓且扁長,肉質飽滿、外觀光亮、柔潤;其乾果色澤紅重,果臍顯白色,先端有小尖,包裝不結塊,味甘甜微帶苦澀。
(2)內在的品質特徵:枸杞多糖含量範圍為3.17-5.45%;枸杞總糖含量範圍為39.79-62.58%。
(3)安全要求:
①產地及環境:產地環境必須符合NY/T391-2013《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的規定。
②生產技術規程“中寧枸杞”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枸杞原料生產技術規程符合GB/T19116-2003《枸杞栽培技術規程》等技術規程的規定。
③包裝、運輸和貯存條件使用“中寧枸杞”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商品的包裝、運輸、貯存應符合GB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生產地域內無工礦企業,無環境污染源,大氣土壞均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田地選擇:選擇地勢平坦、有排灌條件、地下水位1.0米以下、較肥沃的沙壤、輕壤或中壤地塊,土壤含鹽量3‰以下,pH7.5-8.3左右,土層厚度1米以上。田地規劃:為了便於枸杞園的灌溉、施肥、噴葯及運輸等管理工作,新建枸杞園必須進行規劃。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以寧夏枸杞的優良品種“寧杞1號、5號”為主。苗木一級規格為苗株高50厘米以上、地徑0.7厘米以上,根系完整;二級為苗株高40-50厘米、地徑0.5-0.7厘米,根系完整。
(3)生產過程管理:
①播種時間及方式:中寧枸杞育苗一般採用無性繁殖主要有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
a、硬枝扦插,3月中旬-4月上旬,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6℃以上即可進行,冬季和早春可以採用大棚育苗。以中寧枸杞為母條,剪取0.4-0.6厘米粗的枝條,截成10-15厘米長,用15-20毫克/千克的a-萘乙酸水溶液浸插條下端24小時,或用100毫克/千克的a-萘乙酸溶液浸插條下端2小時-3小時,浸深3厘米。按40厘米行距開溝,溝深10-13厘米,將插條按100厘米株距擺在溝壁一側,覆濕潤土踏實,插條上端露出地面約1厘米,插后覆地膜。
b、嫩枝扦插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8℃以上的5-8月可進行。剪取半木質化枝條,截成5-8厘米的插條,去除下端1-2個節上的葉片。將插條下端速沾400毫克/千克的a-萘乙酸和滑石粉調製成的生根劑,按5×10厘米的株行距,插入準備好的沙床上,插入深度1.0-1.5厘米,插后噴殺菌劑,蓋塑料拱棚保濕。
②適時移栽:中寧枸杞移栽時間分春季和秋季兩種,春季移栽的占絕大多數。春季移栽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株行距1×3米,畝栽222株。按株行距在定植前划行定點挖穴。定植穴挖出的表土和心土各放一邊,穴內先施入有機肥2-3千克,加複合肥100克,將心土填入,混合均勻后蓋表土5厘米,然後放入枸杞苗,扶直,填入少半坑土,提苗,踏實,再填土至苗木根頸處踏實,再踏實覆土略高於地面。栽植后及時整園灌水1次。
③病蟲害防治:主要病蟲害有蚜蟲、木虱、薊馬癭蟎、銹蟎、紅癭蚊、黑果病等。防治原則: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採取農業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允許使用植物源、動物源、微生物源農藥及礦物源農藥,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加強中耕鋤草,深翻曬土;清潔枸杞園及周圍,將枯枝爛葉、病蟲枝、雜草集中燒毀;枸杞園及時排灌,防止積水;合理施肥、修剪,促進樹體健康生長。
物理防治:採用燈光、色彩誘殺害蟲,如用銀灰膜避蚜或黃板(柱)誘殺蚜蟲。
生物防治:保護天敵,創造有利於天敵繁衍生長的環境條件,投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敵;使用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或干擾成蟲交配。
藥劑防治:枸杞病蟲種類多,以統防統治為主,交叉用藥,防治主要病蟲兼治其它次要病蟲。在生產中,要根據病蟲發生的具體情況確定防治對象和方法。
④整形修剪:修剪按季節劃分為三次,即春剪、夏剪和冬剪(又叫休眠期修剪),修剪的重點在夏剪和冬剪。冬季修剪,在冬季枸杞落葉以後之春芽萌動前進行。冬剪的修剪原則是“修橫不修順,去舊要留新。密處來修剪,缺處留壯枝。清膛截底修剪好,樹冠圓滿產量高”。
冬剪的修剪順序是:清基、剪頂、清膛。修剪后要求各層分明,每一層的冠幅枝條疏密分佈均勻有一定的距離,通風透光良好。春季修剪,在萌芽後到展葉前進行,主要是彌補冬剪不足和剪除果枝幹尖與針刺。夏季修剪(生長季節修剪),夏季修剪由於時間跨春、夏、秋三季。一般相隔8-10天進行一次,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增加結果枝條,拉長采果時間,實現剪去無用枝,改造中間枝,增加結果枝的夏季修剪目的。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規定:枸杞生產加工工藝流程:人工採摘鮮果枸杞-→自然晾曬或機械制干-→機械篩選分等定級-→機械揀選或人工揀選-→消毒殺菌-→包裝-→銷售。
①收穫時間:第一個果實成熟期在夏季,7月上旬至8月初;第二個果實成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採收時間7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夏果一般4-6天采一次;秋果7-10天采一次。果實成熟8成-9成,果色鮮紅,果蒂鬆動即可採收。
②產後處理:枸杞鮮果制乾的方法分為自然晾曬、機械設施制乾和利用太陽能制乾等方法。自然制干法,需要準備長1.8-2米,寬0.9-1米的木框,中間夾竹簾,再用鐵釘釘制而成。將脫臘后的鮮果鋪在果棧上,果實鋪開的厚度為2-3厘米,要求厚薄均勻,氣溫高,晾曬時間一般為4-5天;氣溫低,晾曬時間為7-10天。機械設施制干法主要有烘道烘乾以及各種熱風烘乾設備與太陽能烘乾相結合。
③產品初加工:
a、枸杞二次烘乾:枸杞乾果初加工時,含水量要求是否達到13%以下,如達不到標準,就要採取二次制干。
b、分級去雜:按照果實大小、色澤、破粒等外觀條件,將枸杞果實分為四級:特優、特級、甲級和乙級;分級方法:用分級篩篩選,精分等級,並篩除雜質、細碎、損粒;
c、揀選:通過機械揀選,將霉果、黑果、油果、青果等分選出來。
d、殺菌:分級揀選后的枸杞乾果須經殺菌處理,才能包裝入庫。殺菌方法有紫外線燈照射殺菌、輻照殺菌等。
e、包裝:定量裝袋,列印生產日期,裝箱、入庫、銷售。
• 包裝標識相關規定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地理標誌:
A、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B、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C、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D、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議,在協議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人。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A、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B、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
(3)自覺接受登記證書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A、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B、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C、正確規範的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對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標誌使用人在產品或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和產品名稱組合型式字樣,產品名稱為申請登記產品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