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白塔山的結果 展開

白塔山

國家2A級景區

白塔山位於甘肅蘭州中山橋北側白塔山公園景區內,瀕臨黃河北岸。山下有金城、玉迭二關,均為古代軍事要衝。白塔始建於元代,后圮,現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間鎮守甘肅的內監劉永成重建。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巡撫綽奇補舊增新。塔七級八面,上有綠頂,下築圓基,高約17米。塔的外層通抹白灰,刷白漿,故俗稱白塔。山上一、二、三台建築群,飛檐紅柱,參差綠樹叢中,亭榭迴廊連屬,四通八達。

歷史沿革


白塔山圖片
白塔山圖片
宋末元初,白塔山一帶為西夏佔據。相傳,成吉思汗為完成統一大業,曾致書吐蕃烏斯藏地區的薩迦派法王,希望通過會議,和平統一藏區。薩迦派法王遂派一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見成吉思汗,但行至蘭州時不幸病逝。元朝在1226年冬滅西夏國后,將蘭州納入其版圖。為紀念這位死去的喇嘛,在白塔山山巔建佛塔一座堊飾如雪,並修有寺院,白塔山由此得名,並成為宗教勝地。可惜原塔至元末時塌毀。
現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甘肅巡撫倬奇補舊增新,擴建寺址,改名為慈恩寺。白塔七級八面,高約17米,下築園基,上著綠頂,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鐵馬鈴。塔外通塗白漿,如白玉砌成。

文化活動


鎮山之寶

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古稱“鎮山三寶”。白塔山經過多年綠化,樹高林密,曲徑通幽。
寺內文物還有記載大禹治水的“夏禹岣嶁碑”。白塔山1958年闢為公園,總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分為三台建築群,依山而築,飛檐紅柱,參差有致,各建築以亭榭迴廊相連,四通八達。
三台建築群的迎面是白塔山主峰,山勢陡峭,古代建築有風林香裊牌坊、羅漢殿、三宮殿等。
山頂的古建築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閣。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主要景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政府投入巨資,先後在坍塌的古建築遺址和廢墟上重建了氣勢宏大、莊重典雅的一、二、三台古典式建築群,還修建了雕樑畫棟、飛檐斗拱的百花亭、駐春亭、牡丹亭、喜雨亭等建築,並架起了跨越黃河直達山巔最高建築牡丹亭的“天下黃河第一索道”。公園內獨特的“黃河奇石館”和裕固族接待帳房為別處少見,獨具風格。
山下為中山橋,使二者已連為一體,成為蘭州旅遊的必游之地。白塔山山上還可以通達蘭州碑林和四庫全書等景點,山腳下是金城關文化風景區,景區內有蘭州段黃河大橋的歷史、蠟像等。
金城關文化風情
金城關文化風情

地理環境


白塔山公園位於蘭州市黃河鐵橋(也叫中山橋)北面的白塔山上,因山頭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
白塔山
白塔山
白塔山山勢巍峨起伏,蟠結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勢。白塔山為蘭州北面的天然屏障,以“白塔層巒”列為蘭州八景之一。白塔山因白塔寺而得名。白塔寺始建於元代,(約公元1228年)是為了紀念去蒙古謁見成吉思汗而病故於蘭州的一位西藏著名喇嘛而建造的。
白塔山白塔
白塔山白塔

旅遊信息


(1)乘坐公交車20路、35路、53路、108路、131路到白塔山公園站下車,下車即到。
(2)也可乘坐9路、11路、15路、26路、34路、136路公交車到黃河鐵橋站下車,順便欣賞黃河兩岸的美麗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