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白湖

浙江省重點水利工程

東白湖原名陳蔡水庫,為浙江省重點水利工程。湖面達4平方公里,湖水最深處94米。四周青峰屏立,林木蒼鬱欲滴,山色水色天色都如明鏡般澄明清澈,整個景區猶如碧玉妝成。

東白湖湖區環境優美,四周密林覆蓋, 煙霧繚繞,青峰屏立,林木蒼翠,植被近乎原貌,生態條件優良。

項目簡介


湖壩建庄,構典雅層樓掩映綠樹叢,設備完善,服務周。
東白湖
東白湖
“舟泛湖”湖著旅遊項。舟盪湖,座峰螺髻般露。“盤”、“玉盞”、“鵝”、“鳳”諸峰形畢肖,顧盼姿。漿楫吱呀,灣九隈,峰轉,舟移景換。湖清徐,令肺腑俱清朗,塵煩冗,洗。景觀二“嘯龍旗鼓”。船站,即嘯龍崗,登崗頂,五峰、筆架峰拱揖,鼓,旗山隨侍左右,似見戰旗翻舞,若聞鼙鼓震天,氣象萬千,俱入遊人胸中。”城山煙樓”是東白湖第三個主要景觀。城山亦稱擂鼓坪,上有望煙樓遺址,為宋黃振所建。史載黃振輕財好施,為了了解村人生活,特建了一座高樓,“日登以眺,村落不舉炊都遺之糧,寒無衣者遺之衣”。鄉人遂稱此樓為“望煙樓”。樓前有一水池,大旱不涸,盛復紅蓮如炬,人稱“天池觀荷”。其四為“龍隈觀鶴”。東白湖周圍森林覆蓋率高達90%,絕少污染,每年冬春季節,數以千計的野鴨、白鷺來此越冬,尤以龍隈灣最多,此時千羽競飛,野趣天成,遊人來此,有置身物外的感覺。東白湖旅遊景觀還有“河圖垂釣”,“沙洲沐浴”,“十里松濤”等。集旅遊、休閑、度假度於一身,吸引著全國各地的眾多旅客。
湖坐落東白山下而得名,又名陳蔡水庫,位於諸暨市東南部,浦陽江支流開化江上游的陳蔡江上,上游有上林溪、河圖溪、西塘溪、流子溪、殿口溪五條支流匯入水庫。
東白湖建於1977年,1985年竣工,控制流域面積187平方公里,庫面面積為4平方公里,總庫容1.164億立方米,正常降水梅汛期6190萬立方米,台汛期5250萬立方米。
大壩壩型為粘土心牆沙殼壩,長535米,壩高95.5米,背水面上壩石級共有212級。
東白湖攝影
東白湖攝影
東白湖原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性大型水庫。2006年2月起 作為飲用水源,向城區及下游40多萬市民正式供水,成為集供水、防洪為一體的大型水庫。
湖灣港汊深幽曲折,半島星羅棋布,且大多三面環水,形態俱佳,清水、淺灘相擁,古木、花草相連,野鴨、白鷺相伴,鳥語花香陣陣,空氣清新怡人,自然形成了詩意空間。湖內有擂鼓坪等半島,三面環水,風景優美;庫周圍有天橋觀景處、東白山自然保護區入口處園林小品、旗山禪寺等景點。

主要景點


東白山
東白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於2003年12經省政府批准建立,是目前我省第一個以經濟樹種(香榧)種質資源保護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也是紹興市唯一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諸暨嵊州東陽三市交界處,地處仙霞嶺山系會稽山脈南端,主峰太白尖海拔1194.6米,是浙中最高峰。
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登臨此山,所以又叫做“太白山”,每逢陰曆七月初七,當地村民有“看巧雲”的習俗,近年來,這天有5000多人上山守夜看巧雲,以祈求獲得智慧和愛情。
保護區總面積5071.5公頃(7.6萬畝),地形複雜,小氣候環境多樣,動植物種類豐富,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南方紅豆杉,二級保護野生植物香榧樹香果樹七子花國家二級 保護動物大鯢等等,另有東白山特有的高山濕地生態景觀。
東白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第三紀子遺植物、我國特有的珍稀經濟樹種——香榧的原產地,保護區內有百年以上野生香榧古樹11298棵,是國內面積最大的香榧天然集中分佈地。
東白山主要景觀有太白尖日出、東白雲海、東白霧凇、峽谷瀑布群、盤陀巨石、疊石岩、鋸石岩、黃金浪、天池、古香榧林等。另有高山草甸,宿草茫茫,似塞外薊北。東白山地區又為當年金蕭支隊主要活動地,屬於紅色旅遊點。
斯氏古民居建築群包含斯盛居[俗稱千柱屋],發祥居,華國公別墅,上新居,牌軒門裡,新譚家,門前畈等台門建築,其中斯盛居,發祥居和華國公別墅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柱屋
千柱屋
千柱屋, 由斯元儒建於清嘉慶年間(1798年),位於斯宅村(螽斯畈自然村),現為斯姓後裔居住。因屋有千柱而得名。斯元儒(1753--1832),字翼聖。太學生,議敘登仕郎。千柱屋分佈5條縱軸線,3條橫軸線,為庭院式組群布局。總佔地面積6850平方米,為座南朝北依山而建的建築,東西寬108.5m,南北深63.1m,長與寬比例為黃金分割點。屋內有8個四合院,10個大天井,36個小天井,樓房121間,柱子1322個,柱子為雜木。東西側以正門為軸線設門四座,共發縱向五進。現有住戶76戶,人口200餘人。門額以青石製作,上鐫“於斯為盛”4字,為九重篆,為臨摹宋代書法家米芾。門額四周用磚雕人物、山水、龍鳳等圖案裝飾。過門樓即為正廳,五架抬式結構。正廳兩側分設“叢桂堂”、“雙槐堂”、“福壽堂”、“仁壽堂”,均用青石鐫刻楷書堂名鑲嵌於壁上。正廳照牆上有《百馬圖》磚雕。有53匹白馬,用21塊長0.34米、寬0.30米的青磚浮雕拼幅而成,總長7.04米,為全國少見,是名副其實的國保。大廳緊閉的大門只有一種情況下才打開,就是族人去世時才打開,千柱屋內居民至今保有這種習俗,不能輕易打開正門,只能從旁門出入。
筆峰書院
筆峰書院位於千柱屋南側松嘯灣(古松林立,山風吹過如虎嘯一般)內,為斯元儒子孫讀書之處,因書院背靠筆架山而得名。上山石路旁古樹名木林立,樹齡都在二百年至三百年,沿途而上有白玉蘭花樹,楓樹,羅漢松黃檀,大葉冬青樹,柳杉等。書院門口龍爪槐(左側為白象,右側為青獅)
筆峰書院
筆峰書院
書院為三層樓的木結構樓房,原院前屋后廣栽奇花異草,四季飄香,其中房前有荷花池一座,只開紅花不開白花。書院東側小院為祠堂,院內天井地上用鵝卵石鐫有“八卦圖”。
書院入口處為洪門,原為龍門,取望子成龍之意,后因避皇帝名諱改。書院內古時無樓梯,現有樓梯是文革時所造,原斯元儒子孫在此讀書時,早上大人用木梯子送小孩入二層樓讀書,中午僕人用梯子將茶飯送入小樓,晚上又用梯子將小孩接下樓,其間不許小孩下樓,可謂諸暨人“耕讀傳家”、重視教育的很好的物證。
斯民小學
斯民小學
斯民小學創辦於1905年,由象山民塾發展而來,其前身為斯民家塾。庚子之變后,建造這所家廟兼家塾的斯源清“深感外人實行基教育侵略之國之迫在眉睫”,於光緒十三年(1904年春)改辦新式小學堂——象山民塾,慕名入學者絡繹不絕。
校長斯蘭馨從長遠發展眼光看,提議發動斯姓全族辦學,校名改稱為“斯民小學堂”。在眾人的支持和贊助下,1919年新校舍落成,康有為題字“漢斯孝子祠”,規模之大為全縣小學之冠。1915年至1929年的106名畢業生中,3人畢業於黃埔軍官學校,40餘人在各地大學畢業。
百年來斯民小學人才輩出,載入中華名人大詞典有中國古生物奠基人、學部委員斯行健,著名兒童教育家斯霞,國際焊接專家斯重遙。另外,史學家斯維至,國民黨上將蔣鼎文,都先後在象山民塾,斯民小學讀過書。斯民校友遍布海內外,其中有巴西石油巨富斯子林、台灣浙江同鄉會名譽理事斯孝坤先生、私營企業家斯國勛先生等商界成功人士,有季英、斯夢飛、斯公才、斯杭生、斯張梅等學術界的精英,浙江武警政治部主任張建中、浙江日報《美術報》主編蔡景富等都為斯民校友。
裕昌號
“裕昌號民間藝術村”位於東白湖生態旅遊區千柱屋南側500米處,佔地6805.9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2004年由駱東先生建立。
裕昌號
裕昌號
它的前身“裕昌號”是諸暨楓橋的一家百年老店。2002年“裕昌號”應紹興市政府、紹興市政協邀請,在紹興稽山園的“紹興百床館”、“越鄉婚俗館”、倉橋直街的“越藝館”、魯迅祖居的“越地民俗文化藏品展”等多處展示達六年。參加了2001、2002年的兩屆西博會,其中“十里紅妝”主題布展被評為2002年西博會的三大亮點之一。
經駱東先生20多年的搜集整理,“裕昌號民間藝術村”已收藏有明清傢具、竹器、錫器、綉品、陶瓷、石雕、牌匾、雜件、字畫等藏品萬餘件。目前“裕昌號民間藝術村”已初步完成“尊美堂”的布展和“清芬堂”的設計,其中“尊美堂”由明清會館和明清傢具精品十里紅妝組成(指古越地民女出嫁時的所有嫁妝綿延十里),“清芬堂”主要展示精美的古代牌匾及斯宅籍著名畫家斯道卿的作品。
華國公別墅
華國公別墅建於清道光年間(1840年),比千柱屋建造晚42年。為斯華國的兒子斯志浦與斯源清所建,其中斯源清為舉人(官報上有其名),官至縣令。
華國公別墅
華國公別墅
斯華國,與斯元儒同為嘉慶年間人,生前愛讀書,有學問,敬老師,重視培養人才,有一遺願就是要造一座獨立的私熟,以作培養學子所用。
華國公別墅建築特點:私熟和家廟的結合體,獨一無二的風格為國內罕見。門台上“華國公別墅”系清代經學家俞樾所書;正門門台上雕有“暗八仙”,含蓄的表達了避邪的含義。前廳左右有青石雙面雕的“九獅圖”“八鹿圖”,后廳左右有青石雙面雕“丹鳳朝陽圖”。中廳為“思誠堂”(現無匾),牆上官報、學報共10張,歷時100餘年,至今字跡清晰,當時是用來通報科舉中試學子成績的,其中斯源清的官報也在其中。因為當時是用糯米糊一層一層的進行粘貼,所以能保存至今。
兩側廂房系學生讀書之地。后廳為家廟,中廳耳房后廊有兩井。左邊深挖,名為“陰井”,用以生活用水;右邊高於地面,名為“陽井”可用於防火用水。奇特之處:首先水池不青石所砌,不用粘合物;其次,不管四季、不管旱澇,池水水面永遠保持池沿5公分處,不幹不溢。兩口井相距十餘米,水平面卻不同。
陰井旁的“惜字亭”,上題有“惡其棄於地也,行將問諸水濱”,意思是學生寫過的草稿紙不能隨便的丟在地上,一方面會污染環境,另一方面這是對文化的一種不尊重,可見當時對學問的重視程度。
小洋房
小洋房
小洋房
斯宅上林溪旁屹立著一座被當地人稱為“小洋房”三層木結構樓房,小洋房建於1920年,是當時斯宅頗有影響的鄉紳斯豪士和他的弟弟斯魁士所建。斯豪士時任國民政府浙江省軍械局局長,斯魁士也在省政府任職。斯豪士思想更為活躍,他崇尚科學,積極支持康有為等的戊戌變法,並與康有為交往很深,托康有為題寫了斯民小學門台上的“漢斯孝子祠”五個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見。
與斯宅其它古民居建築風格截然不同的是小洋房沒有高起的馬頭牆,四周沒有精雕細刻的石花窗,規模也比其它幾處要小得多,但由於建築圖紙由外國專家設計,其中西合璧的風格,在整個斯氏古民居建築群中獨樹一幟。特別是它的窗戶,全用西洋式的圓拱門窗和鐵藝裝飾,並配有玻璃,這在當時的斯宅是絕無僅有的。
小洋房前後分四進設三個天井,面房五間,主體為兩層,局部帶閣樓,後進為一層。該建築東西寬20.40米,南北長34.70米,佔地面積680平方米。坐北朝南。南端起依次為前院、門廳、前天井、正廳、中天井、后廳、後天井、後進,其中后廳為建築的主體。前院設有矮牆,廳院之間各設卵石天井,正中鐫嵌八卦陰陽魚圖案。門廳灰瓦白牆,三合土地面,外邊緣有階沿石,方柱上紅漆,方面柱礎;用薄板作吊頂,內部上紅漆,外部白灰抹面;吊頂上置藻井,藻井內部上紅漆無紋飾。正廳面寬19.20米,進深12.10米,高兩層,局部有閣樓。正廳與前面廂房相連,有迴廊相通。正廳廊柱皆為方柱,其餘木柱為圓柱,下端為鼓型柱礎,三合土地面。二層前有迴廊,檐柱之間用欄桿連接,二層明間大門為排門,共六扇,左右次間稍間皆有排窗,明間和次間上部有閣樓,有老虎窗突出屋面,類似西方的哥特式建築。東西兩側設廂房,也是整座建築的交通樞紐,溝通了建築內外和建築內部的第一層和第二層。廂房兩側各建一座樓梯和一個側門。門廳上部置有八角藻井,門廳四角有垂花柱。過正廳為後廳,面寬與正廳一樣,進深只有5.40米,明間為排門,共六扇。兩邊次間稍間皆為連門排窗,三間之間用磚牆分隔。再過後廳便為後進,為後期建造,高一層,設有后大門,大門兩側設羅馬柱。整座房子內部為中國式的傳統結構,而外部按西洋式的設計構建。外觀保存完好,1950年以後,曾借用作原斯宅鄉政府辦公樓。
“斯宅在五指山下,村前大路通嵊縣西鄉,居民約三百家,且是好溪山……祠堂轉彎,臨溪畔一宅洋房,即是斯家,當初老爺在杭州當軍械局長時發心建造,前後花了兩萬銀圓,卻不用水泥鋼骨,只用本山上選木料,一式粉牆黑瓦,獸環台門,惟窗是玻璃窗,房間軒暢光亮,有騎樓欄桿,石砌庭院,且是造得高大,像新做人家未完工似的。我才來時,一問就問著了。”這是號稱汪偽政府第一筆的胡蘭成今生今世》里的一段話,說的就是這座洋房子。

交通信息


諸暨火車站坐公交118路或者打車20元到客運中心,然後乘開放東白湖的班車,到東白湖鎮,然後乘102路公車交到東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