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鄉
雲南保山市隆陽區金雞鄉
金雞村開發較早,是秦相呂不韋的後裔呂凱的故里,附近(育德)有不韋縣城遺址。新中國建立后,是鳳儀鎮、金雞鄉、金雞鎮、金雞人民公社、金雞鄉的政府所在地。
金雞鄉地質為新生代第二期沖積層,地貌為山地、盆地過渡地帶。全鄉屬半山半壩區,地勢東北較高,向西南呈坡狀傾斜,東部最高處獅子頭山海拔2667.5米,西部最低處中東方村海拔1649米。氣候屬南亞熱帶(印度洋)西南季風與東南(太平洋)季風交匯地帶。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雨量充沛,年降雨量970——1290毫米。無霜期204天。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礦、鈦鐵礦、黑鐵礦、粘土、砂石等。
東西距約12公里,南北距約9公里,總面積約52平方公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鄉有5711戶,人口24696人;2005年,有6583戶,人口26314人。有漢族及回、白、彝、傈、傣、納西、景頗等少數民族。
金雞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蠶豆、包穀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煙、蠶桑等。2000年以後,調整產業結構,壓縮小麥種植面積,增加經濟作物和其它作物的種植面積,取得了較好的效益。2005年有耕地面積14295畝,糧食總產量13831噸,人均526公斤。
金雞鄉的工業發展比較緩慢,沒有大型的工業。鄉內現有的工業主要有紅磚生產、砂石及木材加工等。主要企業有紅磚廠、砂廠、木材加工廠及金雞建築公司等。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金雞鄉的商業發展比較緩慢,改革開放后,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逐步出現,坐商、行商紛紛營業,呈現出比較繁榮的景象。
農民增收”的目標。一是積極創造寬鬆的投資環境,引進外資,創辦了松脂廠、中板廠、魚步礦場、粵桂園林裝飾石材廠、華奇林產化TV和兩個紅磚廠等廠礦企業,引進老闆創辦了5000畝的尾葉桉基地。二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創稅農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形成群體支柱產業。
1978年以後,黨委政府對教育、文化、衛生越來越重視,投入也逐年增加。1979年成立金雞中學,小學教育也逐步走上正軌,教學質量逐步回升。1982年建金雞電影院,耗資18萬元,是當時第一家農村電影院。1991年2月,鄉、村兩級自籌資金13000元,在全鄉普及有線廣播。2000年9月,引進瑞典愛瑞克基金會資金,建蓋黃毛行政村村級衛生所。
2002年,在鄉政府的支持下,本地離退休老幹部以古戲台為會址,成立了“保山市老幹部書詩畫協會金雞鄉分會”;在金雞村東邊協調土地3畝供老年人修建門球場,進一步豐富了全鄉人民的文化生活。
1988年新建金雞鄉,相繼建立健全了鄉直各單位,各項事業有序發展。
各屆黨委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大力氣,相繼修通了金雞與外界聯繫的主幹公路和鄉內公路,奠定了金雞發展的基礎;保護、修繕了一批歷史文物古迹及旅遊景點,以吸引外部資金、人才加速本鄉的發展。打造特色旅遊經濟和特色產業,促進金雞的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2003年全鄉種蔗3萬多畝,2003/2004年榨季進廠原料蔗達16.2多萬噸;宮溪蜜柚、龍眼果、紅江橙、大果枇杷、四月桃等名優水果2.2萬畝,年產量1100多噸;生豬出欄2萬多頭;種菇3萬平方米;春秋菜開發7400畝,產值1200多萬元。2003年財政收入320.2萬元(不含甘蔗增值稅)。
金雞鄉位於保山壩東北角,鄉政府離320國道3公里。1978年以後,先後修建了金雞至板橋、金雞至320國道等主要公路。后又陸續維修了鄉政府至各行政村的公路,以及金雞至金雞寺、卧牛寺、寶鼎寺的公路。至2005年,鄉內公路網路基本形成。
鄉內名勝古迹很多,主要有四方街、古戲台、呂凱石表、點將台、古城坡新石器遺址、將台寺、不韋縣城遺址、金雞寺、卧牛寺、寶鼎寺、八大清真寺、金雞基督教堂等。1998年,金雞鄉被保山地區行署認定為地區級歷史文化名鄉。1999年被評定為省級革命老區。
徠在狠抓經濟建設的同時,金雞鄉切實抓蟲子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96年被自治區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1998—2000年連續三年榮獲縣先進基層黨委;1998年、2000年分別被地區評為小康村建設先進鄉鎮;2001年被縣委評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六個好”紅旗鄉(鎮)黨委;2002年被縣委評為“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先進單位等等。2003被來賓市評為“五個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先進協調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