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鎏金馬

茂陵博物館收藏的鎏金器

1981年5月,在漢武帝茂陵東面約1.5公里處的豆馬村北,出土了這件金光閃閃的駿馬鑄像。它,體長76厘米,通高62厘米,重26公斤,如此精美的大型金馬土,在西漢文物考古發現中尚屬首例。

描述


西漢鎏金馬如此精美的大型金馬出土,在西漢文物考古發現中尚屬首例。金馬的出土,是茂陵的一個重大發現。這件鎏金馬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組確定為國寶級文物,先後曾在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數十個國家展出,引動轟動。金馬,在古代文學史料中並不陌生,石渠金馬、金馬碧雞、金馬門等,而此前並未找到真正的樣品,聞道漢代有金馬世間有誰見過它。這發現,讓今人大開眼界,始信傳載不誣。確切地說,這“金馬”並非用純金製成,而是件鎏金馬,它的價值要高出純金制器的千百倍。鎏金馬的出世,是公元前遺留下來的歷史遺物,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考古價值、文物價值,為冶鍊工藝、造型藝術等方面提供了實物資料,為繼承“黃金塗”尖端技術提供了金馬樣品,有了克隆西漢鎏金馬的希望。給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上增添了金燦燦的一頁,它超凡的駿美,顯耀著漢代匠師們卓越的智慧,讓西漢時輝煌的文明成果亮相,光彩射人。

象徵意義


西漢鎏金馬
西漢鎏金馬
馬,在動物界是人類忠實的夥伴,而漢武帝時更重視馬政。漢武帝時期特別講求騎射術,武帝劉徹最喜愛良馬,他的天廄中有“渥窪馬”、“余吾馬”,還有大宛的“汗血馬”,是當時世界上良馬品種最集中的龐大馬廄。仔細觀看這件鎏金馬,你會發現它幾乎採摘了各種優秀良馬的特徵,集中了漢天子馬廄所養馬匹的最優形態。看上去娟秀灑脫,光潤勻稱,完美無缺,又有股英氣,勇烈威猛而無暴躁浮感,堪稱“神駿”矯健靈敏的千里馬型。這件鎏金馬具有大宛馬的某些特徵,造型是用寫實的手法表現,顯示出一種超凡的氣質。它雖然只是一種站立姿態,卻昂首挺立,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不是狂躁不羈,或俯首貼耳戀棧的樣子,我們將這匹鎏金馬的身影與張掖出土的銅奔馬,以及漢景帝陽陵出土的馬俑相比較,那種西漢雄風之格調是吻合的。它是理想化了的優選馬型,藝術提煉升華后的金駒風貌。
從造型藝術角度看,它精美絕倫,無故作張揚馳奮的樣子,顯得那麼沉靜、自然,卻又蘊含著陽剛之美,有一種內在的動靜相宜的韻味,華麗雍容,不愧為稀世珍寶。

價值


鎏金銅馬昂首挺立,雙目炯炯,神態威嚴,馬口微張,有6 顆牙齒。兔頷龍眼,雙耳直豎像劈開的竹管,耳間有鬃毛,頸上也刻有鬃毛。腹部捲縮,肌肉緊實,馬尾根高聳成弧形下垂,是另外焊接的。前腿刻三角紋兩處,馬蹄堅實有彈性。馬身中空。馬的肌肉和筋骨的雕刻符合解剖比例,馬體勻稱適度,造型樸實穩重。銅馬通體鎏金,表面光潔度很高,鎏金勻厚,通體金光燦爛,達到了高度的藝術水平。最特別的是鎏金銅馬的兩耳之間有一圓角狀的肉冠,比馬耳還高,這一特徵表明,這鎏金銅馬就是依大宛馬-真正的汗血寶馬的特徵鑄造的。據相馬經說,這肉冠的大小,同賓士的速度有關。其長一寸,日行三百,其長三寸,日行千里。如此說來,這鎏金銅馬,還真是賓士於絲綢之路上的千里馬的標準式樣呢!
這件鎏金銅馬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現的第一個鑒別良馬的標準模型,不僅代表了漢代高超的工藝水平,而且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同時,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一種誤解,認為中國人只講形和意,卻很少注重結構。但鎏金銅馬的出現,足以讓外界改變看法: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非常重視藝術造型的科學比例了。

備註


西漢鎏金馬
西漢鎏金馬
金馬在古代史料中偶有記載,據說漢代曾有金馬現世。鎏金馬的發現,讓世人大開眼界,始信傳載不誣。這“金馬”並非用純金製成,而是件鎏金馬,它的價值要高出純金制器的千百倍。此複製品巨有很高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