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師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轄縣

伽師縣得名於伽師河。“伽師”似‘喀什”的同詞異譯,即突厥語“玉”之意。維吾爾語稱“排孜阿瓦提”,意為天賜昌盛。《西域圖志》作牌租阿巴特,《西域同文志》釋:“牌租,天賜之謂;阿巴特,欣幸之詞。”又名巴仁(維吾爾語“伯合熱”一詞的變音,意為兩河之間)。

伽師縣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維吾爾語稱“排孜阿瓦提”,意為美麗富饒的地方,位於喀什噶爾衝擊平原中下游,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緣,屬地震多髮帶。地理坐標為北緯39°16′~40°00′,東經76°20′~78°00′之間;東鄰巴楚,西接疏勒,南連岳普湖,北依天山山脈的柯坪南支,西北與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毗鄰,伽師縣巴仁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1338公里。伽師縣是“絲綢之路”南道久負盛名的重要商埠,是著名的古代西域重鎮之一。

伽師縣總面積6600.68平方公里;轄3鎮10鄉;38.2萬人(2013年);2014年實現生產總值57.75億元,比2013年增長16.3%。

伽師縣為克孜勒河沉積、洪積扇尾部組成的沖積平原,是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一塊綠洲,素有“西域明珠”的美譽。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有排孜阿瓦提河、克孜勒河、台勒維切克河橫貫境內。伽師縣境內有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阿曼尼莎汗紀念陵、莫爾佛塔等旅遊景點。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14日,伽師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歷史沿革


伽師縣建築
伽師縣建築
漢為疏勒國地。唐代有“迦師城”一名。清屬喀什噶爾辦事大臣管轄。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伽師縣,以唐代“迦師”為縣名,隸屬疏勒府。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伽師縣治由南部的開旦木加依遷至巴仁,始為伽師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喀什行政區、喀什督察專區。
1949年,先後屬喀什專區、南疆行政區。
1977年,划屬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1980年,復歸喀什地區管轄。
2020年,伽師縣經評估核查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和條件,退出貧困縣序列。

地理環境


地貌

伽師縣為喀什噶爾河流域中下游沖積平原,地形為東西走向的開形盆地,地形坡降明顯變緩,形成由西南向東北微傾的地勢,平均海拔1208.6米,地面坡度為1/1000—1/3000。

氣候

伽師縣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降水稀少。熱量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溫差大,濕度小,光熱資源豐富。年平均降雨量64.6毫米,年均蒸發量2051.5毫米,年平均氣溫11.7°,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1.1°,年極端最低氣溫為22.1°。全年日照時數為2923.7小時,無霜期平均在233天左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伽師縣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分佈在西克爾鎮以北喀什噶爾套山南坡地區。截至2013年,己探明礦藏有銅、鉛、錳、鋅、鐵、鎳、鉑、鋁、石灰石、方解石冰洲石螢石、石膏、天青石重晶石、硫磺、鑽井粘土、石棉、石油、天然氣等24種金屬及非金屬礦藏,其中冰洲石、石膏儲量可觀,銅儲量10萬噸以上,平均品位3—8%,其餘礦品位均在中等程度以上,分佈集中,易開採。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伽師縣耕地面積80餘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96%,園地為19.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9%,林地為211.9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1%,森林覆蓋率為19.5%;未利用地總面積約540萬畝,佔總面積的53.7%,其中,可供開發的宜農宜林耕地面積達360萬畝,占未利用土地的66.7%。

水資源

伽師縣水資源豐富,屬喀什噶爾河水系,以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為主要來源,截至2013年,境內有融雪型河流7條,是喀什噶爾沖積平原下游的地下地表水彙集區,但由於喀什噶爾河每年來水量極不均勻,存在“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現象。伽師縣年均地表徑流量11.04億立方米,引用量年均9.1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12億立方米。

動植物資源

截至2013年,伽師縣有伽師瓜、杏、酸梅、小茴香、紅花、甘草、羊、牛等生物資源。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9年,伽師縣轄2鎮11鄉。
2003年,轄2個鎮、11個鄉:巴仁鎮、西克爾庫勒鎮、鐵日木鄉、英買里鄉、江巴孜鄉、卧里托格拉克鄉、克孜勒博依鄉、米夏鄉、夏普吐勒鄉、和夏阿瓦提鄉、克孜勒蘇鄉、古勒魯克鄉、玉代克力克鄉。縣境內有農三師伽師總場。縣政府駐巴仁鎮。
2014年10月20日,自治區政府(新政函[2014]183號)同意撤銷夏普吐勒鄉,設立夏普吐勒鎮。

區劃詳情

2014年,伽師縣轄3個鎮、10個鄉;300個行政村。
巴仁鎮西克爾庫勒鎮夏普吐勒鎮鐵日木鄉英買里鄉
江巴孜鄉卧里托格拉克鄉克孜勒博依鄉米夏鄉夏阿瓦提鄉
克孜勒蘇鄉古勒魯克鄉玉代克力克鄉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伽師縣總人口為38.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3.39萬人,佔總人口的98.81%,農業人口30.91萬人,佔總人口的91.48%。有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等13個民族。

經濟


綜述

2014年伽師縣實現生產總值57.75億元,比2013年增長16.3%。其中:一產完成22.7億元,比2013年增長9.7%;二產完成17.58億元,比2013年增長16%;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11.78億元,比2013年增長17.6%;三產完成17.47億元,比2013年增長26.6%。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億元,比2013年增長29.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3億元,比2013年增長21.2%;完成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84億元,比2013年增長11.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9000元,比2013年增長15.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22元,增收1184元。
2020年11月1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關於莎車等10個貧困縣退出的公告》:經研究,批准伽師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第一產業

伽師縣境內盛產棉花、小麥、玉米、安西茴香以及伽師瓜、杏、葡萄、酸梅等農產品,是全國糧棉生產基地和稀有果品生產基地。素有“西域明珠”、“瓜果之鄉”的美譽,2001年伽師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伽師瓜之鄉”、“中國伽師杏子之鄉”、“中國酸梅之鄉”。被稱為“中國瓜王”、“西域珍品”伽師瓜享譽國內外,與酸梅、嘜飴賽木杏並稱為伽師縣三大特產。
2014年伽師縣實現農業增加值22.7億元,比2013年增長9.7%。糧食總播種面積67.02萬畝,總產30.13萬噸。其中:小麥37.02萬畝,總產15.13萬噸。玉米30萬畝,總產15萬噸。棉花面積140萬畝。伽師瓜面積15萬畝,總產39萬噸。種植春提早、秋延遲、越冬大棚6000座,生產蔬菜2.73萬噸。林果總面積達32萬畝,其中結果面積25.8萬畝,果品總產量達到11.5萬噸。年末伽師縣牲畜存欄110萬頭(只),出欄牲畜115萬頭(只),家禽出欄1281萬隻(羽),肉類總產4.6萬噸,蛋產量0.5萬噸,奶產量3.5萬噸。

第二產業

伽師縣工業
伽師縣工業
2014年伽師縣工業完成17.58億元,比2013年增長16%;投資12億元的10萬噸電解銅項目竣工。礦業和銅業年產值達11.56億元。電纜業年生產電線5780萬米、產值達2023萬元,電纜540萬米,產值達189萬元。摩托車產業年生產摩托車19000輛,實現產值8200萬元。有7家企業已建成試產。完成招商引資項目46個,合同金額48.53億元,到位資金18億元,比2013年增長11.5%。

第三產業

2014年伽師縣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7.47億元,比2013年增長26.6%;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9億元,比2013年增長29.9%。伽師縣共有農家樂7家,4星級農家樂1家,3星級農家樂2家;成功舉辦第五屆“伽師瓜王”評選大賽和第二屆新梅評比大賽;2014年伽師縣旅遊人數達13.1萬人次。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3億元,比2013年增長21.2%。

交通


伽師縣境內有314國道、南疆鐵路和213省道、311省道橫貫縣境,境內交通十分便利。

社會


城鎮建設

2013年,伽師縣新建城區10萬平方米,建成佔地8.6萬平方米的文化、體育廣場2個,城區硬化47.15萬平方米,有綠地8.89萬平方米。城鄉居住條件普遍改善,城鎮人均住房13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8.9平方米。
2014年實施綠化帶、景觀帶、文化活動中心廣場花壇、銅城公園和單位庭院綠化工程,安裝道路護欄23千米,對縣城道路重新劃線。4.7千米城市道路建設進展順利,完成135.6千米通村油路、危橋改造4座等建設任務,麥喀高速和伽師連接線建成通車。
2014年建設保障性住房349棟6679套,鋪設7.1千米供排水管網,安裝135盞路燈、290盞庭院燈,鋪設供熱管網4.6千米,新建換熱站5座。垃圾處理廠土建工程已完成,車輛採購已完工。投資570萬元的遠東步行街亮化美化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資480萬元對2300戶居民進行天然氣入戶安裝工程。
2014年新建276個村級群眾服務中心和便民商店,完成英買里鄉和江巴孜鄉衛生院職工周轉宿舍及附屬設施建設,建成社區辦公服務中心、縣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和鄉鎮幹部周轉房工程。

文化事業

2003年,伽師縣擁有圖書館、文化館、文工團等文化機構。有縣級電視台1座,縣級廣播電台1座,農村電影放映隊2個。

教育事業

伽師縣第二中學
伽師縣第二中學
2003年,伽師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43所,在校學生75311人,小學入學率達99.8%,初中入學率達86.7%,青壯年掃盲率94.45%。2003年高考錄取227人,錄取率達74.2%。
2014年完成縣城第一中學、巴仁鎮第二中學校舍和農村學校食堂改造。形成以縣中心幼兒園為龍頭,鄉鎮中心幼兒園為骨幹,民辦幼兒園為輔助,以中心村幼兒園為補充的格局。學前雙語入園率95%,雙語普及率64.4%,高中階段入學率89.6%。

體育衛生

伽師縣以古典式和國際式摔跤為傳統優勢體育項目,2003年獲得國家、自治區、地區級比賽2金3銀10銅的好成績。2002年獲自治區、地區體育工作先進縣。現有各類醫療機構16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40人,其中醫生246人,護士150人,擁有病床位550張。

社會保障

2003年,伽師縣有敬老院8個,有78名老人入住,現有兒童福利院1所,收養孤兒50人。參加醫保單位151家,9623人,參加養老保險在職職工1046人,退休人員633人,參加失業保險5617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1117戶,2882人。保險業務已有人壽、財產險等74個險種,承保金額2.037億元,綜合賠付率60%。
2014年新建安居富民房9000套、保障性住房6679套。實現就業再就業9046人。科技培訓9.8萬人次。新農合參保率保持100%。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8%以上。16個扶貧整村推進村通過驗收,脫貧3500戶1.6萬人。

旅遊


風景名勝

哈斯·哈吉甫墓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坐落在市內體育路,佔地965平方米。墓主是11世紀中期的維吾爾族詩,學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生於1019年,卒於1080年左右。陵墓坐北朝南,呈長方形,正門寬4.2米,高8米,正門兩側各有一座高達8.7米的圓柱形塔樓,陵墓由墓葬群、門樓和主墓室組成。主墓室外方內圓,上覆穹窿頂,頂正中有一個小塔樓。陵布局獨特、宏偉、裝修古樸、肅穆,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阿曼尼莎汗陵
阿曼尼莎汗紀念陵
阿曼尼莎汗紀念陵
阿曼尼莎汗生於1526年,卒於1560年,阿不都熱西提之妃。十五世紀傑出的維吾爾族女詩人,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13歲入宮,34歲因難產而逝。阿曼尼沙汗紀念陵佔地1050平方米,有王墓王宮,阿勒屯,與清真寺連為一體。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寬,10米長的正方形基坐上,陵頂為園塔狀在陵宮內,宮殿牆上鑲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阿曼尼沙汗紀念陵構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蘭建築風格。
莫爾佛塔
莫爾佛塔
莫爾佛塔
位於喀什市東北約30千米處,是一座古代佛教遺跡,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該塔由一座卵圓形土塔和一座覆闐形高台構成。卵圓形土塔中空,塔高12米多,下有三層方座,以大土坯砌築而成,土塔旁邊的巨大高台,是這裡的中心建築,是專門用來供佛的,牆壁龕內的佛像因年久剝落,已蕩然無存,但佛龕的痕迹仍然依稀可辨。
西克爾大峽谷
伽師大峽谷
伽師大峽谷
伽師魔幻大峽谷位於西克爾鎮以北神奇七彩山脈—天山支脈柯坪山系,距伽師縣西克爾湖以北東約41千米、距喀什市166公里,是集峽谷湖泊為一體的天然旅遊勝地。它以“新、險、奇、特、幽”著稱,也是目前國內發現最長、最神奇的地震陷落帶,在中國深圳2006全球自然生態與人居環境論壇大會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全球優秀地質公園。

名優特產

伽師有伽師石榴、伽師酸梅、伽師瓜、羅布麻、伽師杏、大芸、伽師甘草等特產;有手抓飯、烤魚、烤肉等特色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