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雜記
東坡雜記
元豐二年(1079),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複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
吾昔少年時,所居書室,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武陽君惡殺生,兒童婢僕,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巢於低枝,其鷇可俯而窺也。又有桐花鳳四五(百),日翔集其間。此鳥羽毛,至為珍異難見,而能馴擾,殊不畏人。閭里間見之,以為異事。此無他,人之仁愛,信於異類也。
我在少年的時候,所居住的書房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鬱鬱蔥蔥地長滿在庭院里,許多鳥在上面築巢。武陽君對殺生的行為很痛恨,囑咐家裡的小孩、奴婢及僕人,都不得捕捉鳥雀。幾年的時間下來,由於沒有捕捉行為,鳥雀們都將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他的幼鳥俯身就看得到。還有一種叫桐花鳳的鳥也有四五百隻,飛翔在院子里,這種鳥羽毛非常罕見珍貴,卻能馴養,而且不怕人。鄉里人的人見到這種現象,把這認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對待這些鳥雀的誠心,對待這些不同於人類的動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民間有一種古老的說法:“鳥雀的巢離人很遠,那麼它們的孩子會有蛇、鼠、狐狸、鴟、鳶的憂患,人既然不殺鳥雀,(他們)自然就親近人,以免去這樣的憂患。由此來看,那時鳥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為人比蛇鼠之類的更兇惡。殘暴、苛刻的統治比老虎還厲害,確實是這樣的啊!
①巢:築巢
②武陽君:蘇軾的母親(蘇東坡之母程氏的封誥)
③鷇:初生的小鳥
④窺:看
⑤至:極
⑥訓擾:馴服順從
⑦閭里:這裡指鄉里人
⑧忮:兇狠
⑨苛政猛於虎:出自:西漢·戴聖《禮記·檀弓下》:“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