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墨家機關術的結果 展開

墨家機關術

中國古代技術

墨子擅長工巧和製作,在軍事技術方面高於其他諸子,堪稱博學多才。據說他能在頃刻之間將三寸之木削為可載300公斤重的軸承。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墨徠子為木鳶,三年而成,一日而敗”。他利用槓桿原理研製成桔槔,用於提水。他還製造了轆轤、滑車等,用於生產和軍事。他還擅長守城技術(即所謂的“墨守”),其弟子將他的經驗總結成《城守》二十一篇。

機關術記載


根據《墨子》中關於機關術的記載,當時墨家發明出來的機關器械有:
連弩車
見於《墨子·備高臨》。
連弩車是一種置於城牆上可同時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無數的大型機械裝置,需十個人駕駛,最為巧妙的是長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繩子系住,射出后能用轆轤迅速捲起收回。
轉射機
見於《墨子·備城門》。
轉射機也是一種置於城牆上的大型發射機,機長六尺,由兩人操縱,與連弩車不同的是轉射機更為靈活,能夠在一人射箭的同時由另一人將機座旋轉。
藉車
見於《墨子·備城門》。
藉車外部包鐵,一部分埋在地下,是能夠投射炭火的機器,由多人操縱用來防備敵方的攻城隊。
實際中的機關術顯然不如遊戲中那樣神奇且令人驚嘆,但以兩千多年前的生產力,能夠設計並製造出如此複雜的機械,也是相當的不容易。

十項主張


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想來應該是這個學校的必修課。
墨子死後,墨家分為三大派別,分別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鄧陵氏之墨(見《韓非子·顯學》)。分別以談辯,從事,說書為主要思想,其中談辯即辯論,從事即研究科學,說書即教書和研究各種典籍。他們各自以為是正宗,不相上下,誰也不服誰,甚至互相傾軋窩裡斗,致使墨家元氣大傷。到了戰國後期,墨家三派又匯合成二支:一支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另一支則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
可惜的是此後的時間,也就是從秦統一六國以後到清朝初年的近兩千年裡,墨學進入最低潮的時期。墨學基本上是處於停滯階段,治墨者屈指可數,能找到的的有:晉時的魯勝,唐時的樂台,宋代的何蕪及元代的陸友等。這些人名都生疏得很,可謂是“鳳毛麟角”。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秦始皇的以法為教、焚百家之書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政策,但也有墨家自身未能保持生機和活力,以適應社會歷史發展的需要的內因。大抵說來,還是墨家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難以實行,加上墨家獨特的巨子組織,已經是一種變相的神秘組織,既不如儒家有治世的理想,也不如道家可深植於心靈,更不如法家能被巧妙的應用在政治上,因此,墨家思想慢慢的沒落了。
但是墨家精神並沒有失傳,而是在中國民間的社會底層流傳著。漢代以後的俠士是墨家“兼愛”精神的繼承者。中國歌頌俠義精神的詩歌和俠士小說,其精神源頭莫不與墨家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繫。

技術始祖


這些機械的製造者墨子,生於約公元前468,卒於公元前376年,名翟,《墨子》一書中多稱“子墨子”,是春秋戰國之際小邾國(先後曾為宋、邾、魯、齊等國的附庸)人。墨子有一大串挺嚇人的頭銜: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發明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社會評價


這位集六個“家”,一個創始人於一身的墨子是目夷氏(目夷即墨夷,后省為墨姓)的後裔,孤竹君之後,與宋國國君同宗,但是到了墨子一代,其身份已由貴族降為了平民。墨子當過製造器具的工匠。他自稱是“北方之鄙人”(《呂氏春秋·愛類》),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呂氏春秋·博志》)和“賤人”(《諸宮舊事》和今天罵人的“賤人”意思不同)。從墨子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他還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跟周官史角的傳人學習周禮,“修先聖之術,通六藝之倫”。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的煩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背周道而用夏政”,舍掉了儒學,“法夏宗禹”,創立了自己的墨家學派。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他的選擇也是很有魄力的。

個人特長


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西到鄭、衛,南到楚、越。魯陽文君要攻打鄭國,墨子知道后又前去說之以理,說服魯陽文君停止攻鄭。他“南遊使衛”,宣講“蓄士”以備守御。又多次訪問楚國,獻書楚惠王。但後來他拒絕了楚王賜給他的封地,離開了楚國。墨子晚年來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討伐魯國,但沒有成功。越王邀請墨子作官,並許給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聽吾言,用我道”作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

墨子事迹


最著名,也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止楚攻宋”的故事。
戰國初年,楚惠王意圖攻宋,墨子求見楚惠王,陳述利害關係,還當著楚惠王的面和公輸般用皮帶當作城牆,用小木板當作攻城器械,互比攻守城池的技術,來了一場精彩的攻防“論戰”,最終阻止了楚國對宋國的侵略戰爭。其間墨子的口才固然了得(先秦的名辯之學到了墨子手中才真正達到完善,成為與古希臘邏各斯,天竺因明鼎立的三大邏輯系統),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他的防禦器械以及讓弟子禽滑嫠等三百人守住了宋城策略。
戰國初年的楚國是一個國力強盛的大國。這樣一個大國的軍事計劃竟然被墨家這個學派的力量所改變,可見墨家在當時具有相當強的實力和影響力。
在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稱為“孔墨顯學”。孟子曾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墨家之學出於清廟之守(掌守宗廟),即巫祝,有濃厚的宗教傾向。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項主張:兼愛,即治國者應“興萬民之利,除萬民之害”,提倡無差別之愛;非攻,即否定非正義戰爭(“攻”),肯定正義戰爭(“誅”);尚賢,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應唯賢是用;尚同,即“選天下之賢可者,立為天子”,達成社會的統一;節用,即節約財物;節葬,即反對奢侈的喪葬;非樂,即反對當權貴族的“繁飾禮樂”和頹廢淫蕩的靡靡之音;天志,即把一切自然現象看成是上天愛人的表現;明鬼,墨子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非命,墨子在先秦思想家中第一個明確反對儒家的“命定論”,認為“執有命是天下之大害”。
公元前376年,墨家創始人墨子卒。墨家弟子將開派鼻祖的遺體從簡安葬於狐駘山下的蒼松翠柏之中。他的陪葬品極其簡單,最有價值的是一部《墨子》的手稿。墨子生前對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自己的學說非常自信,曾經慨然而呼:“天下無人,子墨子之言猶在。”

個人作品


墨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在西漢時劉向整理成七十一篇,統稱為《墨子》。其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及《大取》、《小取》六篇,專說名辯和時間、空間、物質結構、力學、光學、聲學、代數、幾何等內容,前人稱其為《墨經》。《墨經》代表著戰國時期中華科學發展的一個最高峰。在力學方面《墨經》中提出了關於機械運動的定義為:“動,域徙也。”意思是說,機械運動的本質是物體位置的移動,這與現代機械運動的定義完全一致。同時墨家學派掌握槓桿定律比阿基米德早了2個世紀。在光學方面,在我國浩如煙海的經史著作中,《墨經》是唯一一本對我國古代幾何光學發展進行系統性論述的典籍。《墨經》中記載了墨子及其學生做的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並對實驗結果作出了精闢的見解,這是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在數學方面,《墨經》提出了一些幾何學的定義,例如中學數學教材中所舉的《墨經》中對圓的定義:“圓,一中同長也。”這與近代數學中圓的定義“對中心一點等距離的點的軌跡”是完全一致的。

文化背景


墨家大寨的居民是一個秉承了墨家思想的團體。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墨家是中國最早的民間武裝團體。墨家的親信弟子達數百人之多,最高的領袖被成為“巨(鉅)子”,巨子有絕對的權威。巨子的職位是由集團中公認的賢者互相傳讓的,而墨子就是墨家的第一任巨子,墨子的大徒弟、守住宋城的禽滑嫠則是墨家的第二任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導。墨者大多來自社會的下層,能夠吃苦耐勞,平時一律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串足胼胝,面目黎黑”,以吃苦為高尚的事。他們勤於進行實驗,作戰十分勇敢,平時從事生產勞動,主要職業是教師、工匠等。墨子及其門人為人們做好事,即使是犧牲了個人性命也在所不惜。《淮南子》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而且他們功成不受賞,施恩不圖報。
墨家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團體。戰國時,巨子腹䵍的兒子犯法,秦惠王顧念他年老而饒恕了他的兒子,但腹䵍卻以墨者的律法將兒子處死了,這足見墨家的紀律非常嚴格。
但是墨家並不是出身於俠的武士團體。而主要是一個學術團體,他們所從事的是一般游士的共同事業:完成學業,然後四處遊說,用自己的觀點和辯才去影響諸侯各國,並爭取出仕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以建功立業。如墨子他曾使其弟子耕柱子於楚,游高石子於衛,游公孫尚過於越,出曹公子於宋,使勝綽事齊國項子牛。很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味道。
其實,用現代學生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來形容墨家子弟並不為過。墨子的五個“家”裡面就有一個“教育家”。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設有文、理、軍、工等科的綜合性平民學校,就是墨子約在其三十歲之前創辦的。這個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史稱“弟子彌豐,充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