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虞

嚴虞

嚴虞(1650~1713),本姓平,榜姓張,亦名張虞。字寶成,號思庵,江南華亭蘇州府常熱人(今江蘇常熟)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科李蟠榜進士第二人。

目錄

正文


嚴虞出身官府人家,他是明朝信陽知府嚴縂之孫。嚴虞年幼時,就熟讀經史,能背誦九經三史。人稱神童。經過鄉、會兩試,康熙三十六年,殿試欽賜嚴虞一甲第二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嚴虞自從進入翰林院,館閣內文字撰寫,多出自他手。康熙三十八年,科場案獄發生,嚴虞的兒子、侄子全都在該科獲中,而主考官李蟠、姜宸英,全是嚴虞同科鼎甲,由於是同年好友,涉嫌舞弊。照當時街巷的街帖說,嚴虞
“為人居間,過付賄銀”,因此受到降級處分,革職閑居,家居數年。康熙五十年,嚴虞起用,升為大理寺寺丞。而後,出任四川鄉試副考官。康熙五十年五月,以大理寺丞外任四川鄉試副考官,不久,充任大理寺少卿。因為給內務府殺人移獄被誣者平反,降為太理寺副職。當時,碰到通倉盜米案,有人想藉此案,泄私怨將無辜人加罪。嚴虞儘力堅持不可,制止了栽臟冤案。又堅持查清內務府殺人移獄事,嚴虞?先上書大理寺少卿邰觀,指出數種可疑狀況,又出其不意執問案中人,旁敲側擊,令其吐露實情,此獄才得定案。嚴虞?累遷任升為太僕寺少卿。以後外任,先後典試湖北、四川鄉試,主持公允,人稱為朝廷拔取了人才。康熙五十一年十二月,嚴虞?充湖廣鄉試正考官,康熙五十二年,升為太僕寺少卿。同年,嚴虞?卒於任上,享年64 歲。清朝初嚴虞?以平日淹貫經史,著述俱行世,成為諸名大家。他的文章陶鑄群言,體近廬陵、南豐。嚴虞?以擅長文章,為文與歐曾相近。他的授業門人稱讚說:嚴虞?“先生之學,經‘經’緯‘史’,光明卓瑩,不屑乎股悅與雕斷;先生之仕,時躓時起,亦稍展其生平,胡未登九列而處已;先生之容,神清而糜雄,體弱而帝洪,修髯飄飄,矩步雍雍。吾師平興,其不可傳也。……”據傳,嚴虞?,充湖廣主考,卒於楚。人們傳說翰林外任學差,典試赴湖廣的,冬季不利於榜眼。辛未吳房,甲戌顧圖河,丁丑嚴虞?,都是榜眼,也都死在了主持鄉試時的湖北,“皆卒於楚。”乾隆五十年後,人們又念及嚴虞?。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嚴虞?入祀賢良祠。著有《讀詩質疑》、《折衷毛朱》、《有功史學》。繼明朝歸有光后,江南人士為嚴虞?篆刻其文《嚴太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