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鋪鎮

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下轄鎮

黃土鋪鎮位於湖南祁東縣西部,是祁東縣西區的咽喉之地,東臨白地市鎮,南接石亭子鎮,西抵官家嘴鎮,北與馬杜橋鄉邵東相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交通發達。行政區域面積9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黃土鋪鎮戶籍人口有48499人。

黃土鋪鎮是1995年5月由原黃土鋪區的黃土鋪鎮、三星鄉、上升鄉合併而成,共有行政幹部42人。轄37個村、2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8萬人。該鎮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發展良好,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5030萬元。鎮域面積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萬畝,其中水田2.8萬畝,農產品以黃花菜為主,農產品加工業以黃花菜,茹粉加工為主。境內有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8座、小型水電站2個、水泥廠2個。城區面積3.5平方公里。

1961年8月,黃土鋪鄉成立人民公社,屬黃土鋪區。1984年,復稱黃土鋪鄉,同年撤鄉建鎮,仍屬黃土鋪區。1995年4月,撤區並鄉,三星、上升2鄉划入黃土鋪鎮。截至2020年6月,黃土鋪鎮下轄2個社區、13個行政村。

2011年,黃土鋪鎮的財政總收入902萬元,比上年增加10.2%。2014年,黃土鋪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67億元,財政總收入280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2元。 2018年,黃土鋪鎮有工業企業46個,其中規模以上1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歷史沿革


1952年,為黃土鋪鄉,屬祁東縣第九區。
1956年6月,屬黃土鋪辦事處。
1958年10月,為黃土鋪人民公社一個耕作區。
1961年8月,黃土鋪鄉成立人民公社,屬黃土鋪區。
1984年,復稱黃土鋪鄉,同年撤鄉建鎮,仍屬黃土鋪區。
1995年4月,撤區並鄉,三星、上升2鄉划入黃土鋪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土鋪鎮地處祁東縣西部,東臨白地市鎮,南接石亭子鎮,西抵官家嘴鎮,北交馬杜橋鄉和邵東縣石株橋鄉, 行政區域面積93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1年,黃土鋪鎮有耕地面積4.4萬畝,林地面積4.7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4.9萬畝。

行政區劃


合併前37個村2個居委會,合併后13個村2個居委會
並村前 並村后地域面積(平方公里)總人口 其他
上福沖、馬安、明星塘、五龍上福新村
三星、同心、花橋、新民三星町村8.89582859個村民小組
高椅、堰頭永德村
大馬、衛星、七姓大勝村
准提、上升上升新村
留余、日升、中心三和村
軍民、萬福民福村
泉溪、秋塘泉溪村
戈馬、塘山村、文茂雷公殿村
大正、四馬、株木、華門四馬堂村
壽嶺、楠木沖、炳溪雙溪村
永興、雙合、廟嶺永新村
大榮大榮村
五四、福星街居委會五四居委會
馬路街居委會馬路街居委會
2011年末,黃土鋪鎮下轄2個社區:福星街、馬路街,37個行政村:泉溪、華門、軍民、雙合、留余、大雲、上升、同心、中心村、永興、准提、馬安、萬福、明星、秋塘、廟嶺、日升、五龍、塘山、三星、戈馬、堰頭、四馬、花橋、壽嶺、高椅、楠木、衛星、炳溪、大馬、大正、新民、株木、上福、五四、七姓、文茂等,下設42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黃土鋪鎮下轄2個社區:馬路街、五四,13個行政村:泉溪村、大榮村、上升新村、三和村、民福村、雷公殿村、四馬堂村、雙溪村、永新村、上福新村、永德村、大勝村、三星町村, 鎮人民政府駐大雲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黃土鋪鎮轄區總人口4763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68人,城鎮化率5.2%。總人口中,男性25473人,佔53.5%;女性22158人,佔46.5%;14歲以下8756人,佔18.4%;15—64歲32445人,佔68.1%;65歲以上6430人,佔13.5%。2011年,人口出生率11.8%,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5.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12人。 
2014年底,黃土鋪鎮總人口4849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327人。截至2018年末,黃土鋪鎮戶籍人口有48499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1559
22042
19517
家庭戶戶數12614
家庭戶總人口(總)40505
家庭戶男21266
家庭戶女19239
0-14歲(總)10200
0-14歲男5690
0-14歲女4510
15-64歲(總)28206
15-64歲男14767
15-64歲女13439
65歲及以上(總)3153
65歲及以上男1585
65歲及以上女156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1028

經濟


綜述

2011年,黃土鋪鎮的財政總收入902萬元,比上年增加10.2%。 
2014年,黃土鋪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67億元,財政總收入280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2元。
2018年,黃土鋪鎮有工業企業46個,其中規模以上1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2004年黃土鋪鎮經濟社會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5030萬元,同比增長10%,財政收入完成1000萬元,增長2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00元,增加300元;增長9.1%,實現招商引資額2000萬元以上。

第一產業

農業
2011年,黃土鋪鎮的農業總產值3.6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6萬噸,人均0.55噸,其中水稻2.2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黃花菜、香芋等。2011年,黃花菜種植面積8600畝,產量3440噸;蔬菜種植面積1.69萬畝,產量3.4萬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 
黃土鋪鎮的畜牧業以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1.7萬頭,家禽飼養量55萬羽;年生產肉6665噸,其中豬肉5370噸。畜牧業總產值4269萬元,占農業總產值28.6%。2011年,造林16000畝,其中防護林6000畝,經濟林5000畝,竹林14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2萬株,林木覆蓋率37.2%,活立木蓄積量11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20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1.4%。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500畝,產量2516噸,主要品種有,柑、橙等。漁業以淡水魚類為主,年養殖面積4989畝,產量983噸;漁業總產值110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7.4%。2011年,擁有農業機械5698台。名優農產品有黃花菜、紅薯粉絲、香芋等。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721元。 

第二產業

工業
2011年,黃土鋪鎮的工業總產值1341萬元,占生產總值比重達63.8%,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 

第三產業

商業
2011年,黃土鋪鎮的社會商品銷售總額7143萬元。有商業網點521個;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143萬元。

招商引資

2004年招商引資共9個項目,引資額達到2100萬元。黃土鋪鎮為工業型小集鎮,傘鋪仔豬市場馳名省內外,衡陽、湘潭甚至廣東、廣西的仔豬由此源源不斷運出,年成交額在1000萬元以上,近1公里的傘鋪街道已於1994年實現水泥硬化。進行了全面的治理整頓成效顯著。黃土鋪鎮鄉鎮企業生機勃勃,形成煤炭、建安、建材、陶瓷等支柱產業的發展,實現了農村富餘勞力向企業轉移,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為政府開闢了財源。2003年,黃土鋪鎮被評為市先進單位、紅旗單位。縣鄉鎮企業“五強”鄉鎮,是市“十強”鄉鎮之一。

經濟開發區

建成的黃土鋪鎮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區內實行最大的經濟自由,最小的行政干預,道路寬敞,環境清幽,各項基礎設施健全。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在此安家落戶,以汽車配件、設備製造為主,形成了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鎮內建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有國家二級以上建安企業二家。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為創建省級文明衛生鄉鎮,鎮委、鎮政府對鄉鎮進行提質擴容,先後投入建設資金2億多元,對黃土鋪鎮主要街道進行全面改造,新鋪花崗岩人行道4萬㎡,改造瀝青路面3萬㎡,硬化道路4萬㎡,城鎮品位不斷提升。已建成區面積5.75平方公里,人口達5.86萬人,交通、供水、供電、通訊、商業貿易等日趨發展和完善。

文化


黃土鋪鎮大榮村村委會前面的水泥坪上非常熱鬧。衡陽市“黨的十七大精神進農村”五下鄉活動吸引當地數千農民群眾前往現場,趕了一趟科技文化的“集市”。五下鄉慰問團抵達黃土鋪鎮后。為當地農民免費發放各種資料和提供諮詢服務的諮詢台剛剛搭起,台前便圍滿了特地趕來的不少群眾。當地的群眾爭相趕往諮詢台前,詢問各種政策法規或農業科學知識,並免費領取各種資料或藥品。五下鄉慰問團為當地農民免費發放了各種資料10000多份,藥品價值近10000元。慰問團還在黃土鋪鎮為當地農民群眾送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藝演出。並為當地部分貧困農民和計生戶送上了慰問金。

地名由來

黃土鋪鎮因境內黃土坡而得名。

交通


黃土鋪鎮境內有S317公路穿過。
黃土鋪鎮
黃土鋪鎮

社會


教育

全鎮共有3所中學,25所小學,教職員工510人,年在校學生8000餘人。2011年末,黃土鋪鎮有幼兒園17所,在園幼兒680人,專任教師25人;小學17所,在校生3415人,專任教師1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05人,專任教師128人,小學升初中率100%。
學校名錄
祁東縣黃土鋪鎮七姓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三星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上升小學祁東縣黃土鋪三星中學祁東縣黃土鋪鎮中學
祁東縣黃土鋪鎮中心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中心村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五四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五龍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交椅小學
祁東縣黃土鋪鎮軍民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准堤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華門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同心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四馬小學
祁東縣黃土鋪鎮大馬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壽嶺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廟嶺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戈馬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新民小學
祁東縣黃土鋪鎮日升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炳溪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留余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花橋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茶元小學
祁東縣黃土鋪鎮觀塘小學祁東縣黃土鋪鎮馬安小學 ————————————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黃土鋪鎮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演職人員70人。文化專業戶2個,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40個,藏書8.3萬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24平方米。1996年10月,開通有線電視。2011年,開通76個電視頻道,數字電視用戶27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21%。

醫療衛生

黃土鋪鎮院始建於60年代初,是祁東縣最早創建的一級甲等醫院。並先後獲得縣級文明單位、縣級園林式單位、縣級先進單位等榮譽。醫院現有職工60人,衛技人員50人,其中副高1人,主治醫師10人。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40萬元,興建門診住院樓1750平方米,使醫院面貌煥然一新。醫院有300毫安的X光機、B超、心電圖、纖維胃鏡、尿十項診斷儀、分光光度計、電動洗胃機等30餘萬元的儀器設備80多台。能開展膽道造影、肺組織斷層攝影、兩對半、血脂測定、B超、心電圖、胃鏡等多種檢查項目。醫院門診部設有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中醫科、五官科等臨床科室。醫院堅持科技興院,積極培養人才,用於智力投資的達5萬元,選送去市縣進修培訓學習的醫療骨幹20餘人,大大提高了醫院的整體業務水平。醫院現已開展顱腦探查、甲狀腺、子宮、膽、脾、胃全切或次全切術以及各類骨折、內外複位固定等手術。並能成功地搶救心肺腎功能衰竭和肝昏迷以及其他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為80%以上。近幾年門診量達2.7萬人次,年平均收住院病人1200人次,業務收入逐年增長,已達到120多萬元。
2011年末,黃土鋪鎮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39個,醫療床位75張,執業醫師33人,註冊護士19人。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8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37000人,參保率78.2%。孕產婦死亡率為28/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5%,嬰兒死亡率2%。

社會保障

2011年,黃土鋪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132戶,134人,支出29.2萬元,月人均182元;城市醫療救助14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67人次,共支出25000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4人次,支出120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1682戶,1733人,支出130萬元,月人均75元;農村五保戶供養344人,支出62.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169人次,農村臨時救濟86人次,共支出20.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54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黃土鋪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線單程總長度190千米,投遞點120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000門,固定電話用戶3005戶,普及率22%;行動電話用戶9400戶,普及率68%;網際網路埠1800個,寬頻接入用戶689戶。 

基礎設施

● 給水
2011年末,黃土鋪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9千米;生產能力20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85%。 
黃土鋪鎮內建有上福沖中型水庫和炳溪、壽里沖兩座小(一)型水庫,長壩沖、治雅沖、鐵絲塘、臭魚塘、楠木沖、竹子沖六座小(二)型水庫,小型水電站2個,骨幹塘463口,山坪塘2726口,總蓄水量2700萬立方米。
● 供電
2011年末,黃土鋪鎮城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3台,總容量12.6兆伏安;年售電量460萬千瓦時。 
● 燃氣
2011年末,黃土鋪鎮有供氣站1個,煤氣用戶2100戶。

水利事業

黃土鋪鎮幹部、村幹部每到秋後都為調解處理爭水、搶水事件而頭痛。鎮上的經濟支柱產業薯粉加工業因缺水而上不了規模,不少業主停辦或轉遷他地,但黃土鋪鎮卻再也不用為水發愁了,鎮里經濟一派繁榮,這是該鎮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帶來的成果,也是祁東縣節水型社會建設蓬勃開展,取得顯著成效的縮影。祁東縣黃土鋪鎮地下水資源十分貧乏,每年9月後,鎮區居民由於地下水源枯竭,原自來水廠無水可供,居民要往返5公里到泉溪挑水用,鎮上的薯粉加工廠被迫紛紛外遷;鎮管的兩座小一型水庫(炳溪沖和壽里沖)由於權責不清、管理粗放,不到9月份就乾涸見底,灌區水事糾紛不斷,下游近萬畝農田受旱。為徹底解決全鎮水資源短缺矛盾,上福沖水庫管理所在充分論證后,決定打破城鄉界限,通過將農業用水水權向城鎮生產生活用水水權轉換來破解全鎮水資源貧乏“瓶頸”,即管理所先通過租賃獲得鎮管水庫用水權,然後在確保灌區農業用水的基礎上,通過節水灌溉節約農業用水,將節約下來的水用於城鎮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此舉得到縣務局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上福沖水庫管理所自籌資金60萬元,大膽租賃炳溪沖、壽里沖兩座小一型水庫使用權30年,把灌區12公里主要干、支渠全部由明渠灌溉改為管道灌溉,安裝水表計量收費,同時,在灌區成立農民用水者協會,讓農戶自主管理、自我發展,充分調動了農民節水的積極性,年節約灌溉用水180萬方以上。管理所將節約的水再次實行水權轉換,其中的50萬方用作當地經濟作物黃花菜的噴灌,130萬方用作新建自來水廠水源。為此,管理所在國家投資40萬元的基礎上,自籌資金130萬元,收購了原黃土鋪鎮水廠,新鋪設了9公里自來水主管網,妥善解決了鎮上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去年特大的三季連旱中,灌區群眾沒有發生用水糾紛,作物獲得了豐收。鎮區9個村12000餘人喝上了安全便捷的自來水,示範區的黃花菜年增產25%以上,畝增產值1000元左右,鎮上上規模的薯粉加工廠由原來的3家增加到現在的7家,小規模的加工廠由116家增加到400多家,年增產值上億元,新增凈利潤2000餘萬元,新增稅收120餘萬元,從業人數1450餘人,管理所也解決了12名職工就業,年增自來水收入2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