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聖華

金聖華

金聖華,出生上海,在台灣上中學,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崇基學院,后又獲華盛頓大學碩士、巴黎大學博士學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文學院副院長、翻譯系主任兼講座教授。

現任香港翻譯學會會長,出版有《英漢翻譯概論》、《認識翻譯真面目》、《譯道行》、《名家翻譯經驗談》、《齊向譯道行》等七部翻譯理論著作,以及《橋畔閑眺》、《榮譽的造像》、《彩夢世界》、《海隅逐客》、《厄普代克短篇小說選集》等十多部散文集和譯作。

人物簡介


金聖華,美國華盛頓大學碩士,法國巴黎大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講座教授,中文大學校董,香港翻譯學會會長。金教授曾編撰多本著作,如《齊向譯道行》、《傅雷與他的世界》等。1997年6月因對推動香港翻譯工作貢獻良多而獲OBE(英帝國官佐)勛銜。

人物生平


獻身翻譯

金聖華的父親金信民,是與著名導演費穆等同時代的電影製片人,曾出巨資拍攝過《孔夫子》等大片。金聖華出身電影世家,人又長得漂亮,本來有條件成為電影明星。她文采極好,也有望當個專業作家。但是她卻選擇了翻譯,而且傾畢生精力,全身心投入。
金聖華
金聖華
金聖華早在1972年就參與了香港中文大學翻譯學系的建設與發展,就任系主任之後,她開設教學、科研、輔導三結合的“翻譯工作坊”,帶領系內同仁,設計翻譯課程,編撰翻譯教材,不斷提升教學水平,使該系多年成為香港高校招生錄取分數線最高的專業。她從單純教外語,發展到全面傳授翻譯理論、翻譯實踐、文化翻譯、應用翻譯、傳聲翻譯、字幕翻譯、數字翻譯等新領城,使翻譯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金聖華兩度當選香港翻譯學會會長,在她任期內,經她籌款策劃,舉辦了十項頗具影響的翻譯學術活動,促進了香港翻譯界與內地及世界翻譯界的學術交流。她最早創辦的香港翻譯獎學金,扶持了一大批翻譯人才的成長。她出任過香港雙語立法諮詢委員,承擔了政府法律文件翻譯的諮詢工作。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她因推動香港翻譯工作的貢獻,被授予O.B.E.(英帝國官佐)勛銜。如今,翻譯在香港的社會地位已比早年大大提高,對此,金聖華功不可沒。

研究傅雷

金聖華精通英文與法文,在諸多前輩翻譯家當中,她尤其崇敬法文翻譯家傅雷先生。她認為,不僅傅雷的翻譯經驗值得認真傳承,而且傅雷的人品和譯德也應該廣為傳播。為此,她多方搜集傅雷的資料,採訪傅雷兩位兒子傅聰和傅敏,又走訪羅新璋等熟悉傅雷的學者,多方位從事傅雷的研究,出版了《傅雷與他的世界》、《江聲浩蕩話傅雷》以及傅雷英法文書信的中譯等。
值得一提的是,她把弘揚傅雷精神與推廣翻譯很好地結合起來。1991年她策劃在香港籌辦“傅聰鋼琴獨奏音樂會”,藉此次義演籌款,成立傅雷翻譯基金,並為香港翻譯學會募集活動經費。起初有人非議“翻譯與音樂不搭界”,並不看好這項活動,加以文人搞營銷沒有經驗,開頭幾天,音樂會的票只賣出百分之五。對此,金聖華沒有氣餒,她堅信音樂也是一種翻譯,為推廣翻譯的音樂活動,一定會有兩者的知音前來支持。於是她登海報,開記者招待會,四處打電話,把所有的人脈包括她父親,都發動起來幫助促銷,終於在義演那天實現了座無虛席。
2007年5月,她代表香港翻譯學會,又與南京大學法語系及國家圖書館,在南京聯合舉辦了“傅雷百年誕辰紀念暨‘傅雷與翻譯’國際學術研討會”及“傅雷著譯圖片展”,她在會上就傅雷的翻譯成就及傅雷精神,再次做了精彩的詮釋。

為名家“畫像”

金聖華
金聖華
金聖華是搞翻譯的,但她卻對有項“副業”樂此不疲,那就是替中文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和新校長就職盛典撰寫讚詞。這份差事可不容易。既要正面概括這些文化精英和社會賢達的成就、貢獻和特徵,又必須高度精練,不得冗長,而且還要適用香港重大場面常用的莊重文體。為此必須大量搜尋資料,才能靈活取捨,寫出精華。一篇數千字的讚詞,往往要閱讀好幾個月的材料,才能理出頭緒,其辛苦不言而喻。
像對待翻譯一樣,她對這項工作也是極端認真,精益求精。迄今,她已為李嘉誠、田家炳饒宗頤、連戰、費孝通季羨林、袁隆平、路甬祥、楊利偉、汪道涵、余光中白先勇等海內外數十位著名人物撰寫了讚詞,以至被戲稱是“寫讚詞的專業戶”。正因為她寫得用心,所以被寫的名家,對她寫的讚詞都非常喜歡。在許多朋友的鼓勵下,前年她挑選了十八位名人的二十篇讚詞,隨附她在採訪這些名人時了解到的一些細節故事,合集出版,取名為《榮譽的造像―――正面與側面》,著名作家白先勇為該書寫了序。出書後,金聖華又把版稅全部捐贈給中文大學的“兒童癌症基金”。有人問金聖華何以對這樁事如此費心?她說,這些名家的貢獻和精神,是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寫他們,介紹他們,就是希望大家像他們一樣,始終崇尚人文與科學的進取精神,共同推動社會文明不斷進步。

舉辦華文評獎

進入新世紀,金聖華又積極投身一項功德無量的文化善事。1998年開始,她籌劃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主辦“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該獎分短篇小說、散文、文學翻譯三個組,向全球在讀華文大學生公開徵稿。冠軍獎金為兩萬港元,最少的鼓勵獎也有獎金五百元。冠亞季軍及一等優秀獎的獲獎人,還可免費到香港參加頒獎典禮及文學講座。不但獎金高,決審評判的陣容更是華文界聞名遐邇的一流專家。先後擔任過該獎決審評判的,小說組有王蒙、白先勇、齊邦媛劉以鬯、王安憶等人;散文組有柯靈、余光中、余秋雨董橋林文月等人;翻譯組有楊憲益、高克毅、彭鏡禧、陸谷孫和金聖華自己。從1998年至2009年,已連續辦了四屆,獲獎大學生遍及兩岸三地,以及東南亞、歐美等五十多所高校。如今,這個獎項已成為青年文學獎中的一個品牌。前三屆評獎完畢,還將評獎全過程,包括獲獎作品、評判點評、獲獎人感言等合集出書,取名《春來第一燕》、《春燕再來時》和《三聞春燕聲》,這些書,都在香港書展中被評為香港當年度的優秀圖書。
金聖華作為這項文學獎的創辦者和前三屆的籌委會主席,可謂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每屆評獎需要花費上百萬港幣,這全靠她四處去募捐。此外,章程要她定,評判要她請,徵文宣傳要她抓,直到頒獎典禮及文學講座的每一個細節,都少不了她的辛勞,連出版三本書都要她編稿看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