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

扶貧

扶貧是幫助貧困戶的合法權益,取消貧困負擔。政府幫助貧困地區加大人才開發、完善農民工人才市場。臨時工基本待遇,建立發展工農業企業、促進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對貧困農村實施規劃,旨在幫扶改善貧困戶生活生存條件和扶助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截至2015年底,中國有563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主要分佈在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以下統稱貧困縣)和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多數西部省份的貧困發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區貧困發生率達12.1%。

截至2020年11月23日,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介紹


基本內容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第二,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經歷階段

階段一,多種形式的生產自救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政府貫徹生產自救方針,採取發放救濟款資助生產和“以工代賑”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改變農村面貌,保障貧困戶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階段二,個案型的扶貧階段。1978年以後,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有組織、有計劃地扶持貧困戶從發展生產和商品經濟入手,依靠國家、集體力量和群眾互助,採取幹部分工負責、富裕戶扶助貧困戶、逐戶落實等辦法,幫助貧困戶發揮自身潛能,達到擺脫貧困的目的。
階段三,社區型的以經濟開發為主的扶貧階段。1983年起,國家在繼續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的同時,投入更大力量對貧困地區實行經濟開發。在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各有關部門、機關、團體積極配合支持,幫助貧困地區發揮當地優勢,挖掘資源潛力,開闢生產門路,實行多種經營,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政策調整

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始於1986年,從上到下正式成立了專門扶貧機構,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確定了劃分貧困縣的標準,並劃定了273個國家級貧困縣。後來將牧區縣、“三西”項目縣加進來,到1988年增加到328個國家級貧困縣。第二次調整是在1994年,國家啟動“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經過重新調整,國家級貧困縣增至592個。第三次調整發生在200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時年出台,綱要取消了沿海發達地區的所有國家級貧困縣,增加了中西部地區的貧困縣數量,但總數不變,同時將國家級貧困縣改為扶貧開發重點縣。以此為標誌,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下一階段。

標準


扶貧對象

扶貧
扶貧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準來確定。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為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準有些上升為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00元。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為兩類:第一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第二類,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

扶貧標準

我國在2008年前有兩個扶貧標準,第一個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絕對貧困標準,該標準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熱量的最低營養需求為基準,再根據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結構來進行測定。第二個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標準。2008年,絕對貧困標準和低收入標準合一,統一使用1067元作為扶貧標準。此後,隨著消費價格指數等相關因素的變化,標準進一步上調至1196元。
2011年11月19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宣布,根據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適應我國扶貧開發轉入新階段的形勢,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個標準比2009年1196元的標準提高了92%,對應的扶貧對象規模到今年年底約為1.28億人,占農村戶籍人口比例約為13.4%。

標準變化

2007年,按絕對貧困標準年人均收入低於785元,按低收入標準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2008年,絕對貧困標準和低收入標準統一為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2010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標準偏低

1196元的新扶貧標準仍被視作偏低。對於中國貧困標準長期偏低的原因,有學者分析認為:一是1986年剛開始扶貧時,中國貧困人口規模大而政府財力低,標準定低一點,有利於將有限的資源用到最需要扶持的人身上;二是擔心調高貧困標準導致貧困人口數量增加,會引起不了解內情的人誤以為中國政府越扶貧貧困人口越多。

方式


第一,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第二,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第三,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繫,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第四,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脫貧措施
2016年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規劃》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從8個方面實化細化了相關路徑和措施:
一是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二是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三是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四是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是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六是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八是社會扶貧,主要從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幫扶,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要求。

意義


扶貧
扶貧
中國由於歷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東部和中、西部經濟技術水平有很大差別,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生產力發展十分緩慢。採取積極扶持措施,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加強社會安定團結,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正確處理民族關係,發揚革命傳統,鞏固國防都有重要的作用。扶貧在構架和諧社會,增進城鄉居民親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義更為突出。有文章反映溫州市有關部門結對扶貧帶來的積極作用,市機關工作人員和山鄉村民建立的“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詩人陳志歲聞訊,用詩記載了扶貧活動這一歷史記憶。原詩如下:《機關組織赴鯉溪村扶貧》:“溪畔古村農舍新,千家富裕幾家貧。年關慰問貽錢物,笑道深山欲認親。”許多貧困地區的地下礦產資源和地表生物資源都比較豐富,有些還是國家經濟建設重要的急需的資源,有計劃地開發這些地方的經濟,可以帶動社區的發展;從全國整體考慮,開發這些地區可為將來國家經濟建設戰略重點轉移,有計劃地大規模地建設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礎。

現狀


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精神,按照“集中連片、突出重點、全國統籌、區劃完整”的原則,以2007-2009年3年的人均縣域國內生產總值、人均縣域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縣域農民人均純收入等與貧困程度高度相關的指標為基本依據,考慮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加大扶持力度的要求,中國2014年在全國共劃分了1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加上已明確實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涉藏工作重點省、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個片區,680個縣,作為新階段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根據國務院扶貧辦2015年1月提供數據,共識別貧困村12.8萬個、貧困人口8862萬人。已向貧困村派出12.5萬個工作隊,派駐幹部43萬人,基本實現了對貧困村的全覆蓋。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14個連片特困地區省級實施規劃累計完成投資人民幣4.75萬億元。
2015年上半年來,新華社派出9支調查小分隊,分頭前往中西部貧困地區,實地體察父老鄉親的生活狀況。一方面,通過30多年的扶貧攻堅,農村貧困面大幅縮小,貧困被趕進了“角落”里。另一方面,今後的扶貧不得不去啃最硬的“骨頭”。那些最窮的地方,也正是底子最薄弱、條件最惡劣、工程最艱巨的貧困堡壘。以下這些地方是目前生活、飲食、飲水、交通教育等等極度貧困的山區和偏遠農村:
四川省大涼山區美姑縣拉木阿覺鄉馬依村
貴州省荔波縣瑤山鄉巴平村
安徽金寨縣燕子河鎮毛河村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
貴州省從江縣加勉鄉污生村加堆寨
西南一些石漠化嚴重的山區
貴州武陵山區沿河縣思渠鎮有個村子名叫“一口刀”
寧夏西吉縣
湖南保靖縣木耳村
雲南怒江州瀘水縣古登鄉念坪村
怒江州的貢山縣獨龍江鄉
雲南福貢縣馬吉鄉橋瑪嘎村
貴州省荔波縣瑤山鄉
甘肅東鄉
廣西都安縣隆福鄉葛家村
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所有貧困縣摘帽出列。至此,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目標


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李克強說今年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力爭讓最後20多萬無電人口都能用上電。難度再大,今年也要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
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握時間節點,努力補齊短板,科學謀划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向全國全世界立下了扶貧攻堅決戰決勝的軍令狀。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日,習近平對於脫貧攻堅戰做出最新指示:行百里者半九十,在2020年這個時間節點到來之際,各級黨委和政府更不能鬆懈,脫貧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必須做到一點:真抓實幹、埋頭苦幹!

會議


2016年5月23日,全國產業扶貧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汪洋出席會議並講話。
2021年3月2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舉行“促進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的減貧實踐”線上主題吹風會。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向各會員國、聯合國秘書處和有關機構全面介紹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歷史性成就,同各方分享中國減貧經驗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