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人風

譚人風

譚人鳳,字有府,號石屏,晚年又自號雪髯。1860年(清咸豐十年庚申)農曆八月初六齣生於湖南新化八都石鼓塘灣老屋(今屬湖南省隆回縣鴨田鎮人)。

個人簡介


譚人鳳有兄弟六人,他最幼。家庭世代務農,父親譚忠宅及其六子一家,只有少許田土,力耕自食,勉可糊口。他因有兄弟的幫助,得以入學讀書,並考取了秀才。他先娶新化水車毛田羅氏,生有子女四人,即長子德甲(一鴻),次子德金(二式),三子三星,早夭折,四女四巽。后娶揚州卞氏,又生子女四人,即五子德揖(五武),六女德順(六娃),七女德宜(七娥),八子八駿,幼夭折。

生平經歷


36歲以前的譚人鳳,以老秀才的身份,在自己的家鄉創辦一所福田小學(現為鴨田中學),請了謝介僧等人擔任教員,潛心文吏,未究時事。1895年偶遇司鄉鄒價人經過,與談古今中外事,皆聞所未聞,思想大有啟發,因之一變而投身反清革命。我早年聽鄉里老輩講過,譚人鳳在家鄉教書時,即以好罵出名,當地幾個土豪劣紳,幾乎被他罵遍了。他在朋友同志間也以好罵稱.然而一罵之後,毫無成見,仍和好如初。他在地方很有威信,鄉里人每有爭議,必請他去排難解紛。在家庭里也很有威信,每早必持旱煙袋杆子敲侄輩的房門,喊他們起來出早工,常說:“三早當一工。”侄輩們跟他年紀差不多,都很敬畏他,樂於聽命。
1906年8月,譚人鳳離開長沙去南京,由南京而上海。12月到東京時,適逢同盟會舉行《民報》創刊周年紀念大會,他也去參加了。會後,經先到東京的唐鏡三懇切介紹,與黃興相晤,暢談兩小時,決定加入同盟會。不久,萍、瀏、醴大起義爆發,黃興派他與周震鱗、洪春岩、何弼虞、寧調元胡瑛等回國謀響應。到長沙后,得知起義已失敗,無計可施,又重返東京,入政法學校,插入五期班,時在1907年春。
同年12月,鎮南關之役爆發,孫中山偕黃興、胡漢民等親臨陣地參戰。譚人鳳得到民軍佔領鎮南關的消息,估計大有可為,立即把兒子一鴻的官費折抵借百金,偕同志前往參戰,以遂平生之志。他們到達時,戰事已結束,民軍早已撤走,滿腔希望,頓化煙雲。黃興此時正苦於子彈缺乏,因譚與廣東欽廉道道台郭人漳有舊,黃過去在廣西也運動過郭,便托他往郭處求接濟。譚人鳳趕到郭人漳處,郭認為革命軍事敗,態度忽變,最後並懸賞捉拿他。他脫離虎口,跑到廣州,轉回香港。在港看到報載黃明堂、王和順、關仁甫起兵於河口,清軍望風而潰,便情不自禁地割須改裝再往,至則又是煙消雲散了,空跑一趟,敗興而歸。
1910年1月,同盟會南方支部運動廣東新軍起義已屆成熟,黃興從日本到香港,與趙聲、倪映典籌劃一切。黃興走後,譚人鳳接踵前往。結果新軍起義以失敗告終,他又一次悵然回到東京。
1912年元旦,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大總統。譚人鳳在臨時政府中未居任何職位,而以北面招討使名義駐節上海,無兵無餉,有時發發通電,表明政治態度。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譚人風通電反對。孫中山複電給他,認為“建設之事,自宜讓熟有政治經驗之人”,“吾黨不必身攬政權”。優待清帝條件第一條規定遜位之後,尊號仍存,他列舉理由,通電反對,認為“貌襲文明,實伏亂源”。有人倡議取消南北起義各都督,他又通電反對,“非大局敉平,斷無解兵之理。……有敢動搖之行,義師共擊之。”同年夏天,北京政府任譚為川粵漢鐵路督辦,無所建樹。11月27日,袁世凱任譚為長江巡閱使。翌年3月10日,補上將銜。
1913年7月7日,譚人鳳奉黃興之命自上海返湘,與譚延闓面商,告以南京將宣布反袁獨立,屆時湖南應迅速響應。
7月15日,南京宣布獨立,黃興被舉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章士釗任秘書長,通電各省,希望同張義幟。經過譚人鳳一番策動,多數下層黨人奔走呼號,譚延闓見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不得不於17日召開全體會議,用省議會名義發出通電,宣布湖南獨立。但到各省討袁軍事相繼失利時,他見風使舵,於8月13日宣布取消獨立。9月15日,袁世凱下令通緝孫中山、黃興、李烈鈞、柏文蔚、廖仲愷朱執信、鄧鏗、譚人鳳、熊克武等。北京陸軍部的通緝名單上,把譚人鳳列為“湘省之亂”的“首魁”。在袁世凱的羅網下,國內已無容身之地,他被迫出走,亡命日本。抵日後,卜居於福岡縣筑紫郡中之太宰府町,改姓名為林泉逸,以避袁探和日本新聞記者的耳目。直到袁世凱斃命后,才由日本回到上海,與孫中山、黃興過從密切,共同商討袁賊死後的鬥爭形勢問題。翌年4月,黃興國葬於長沙嶽麓山,譚人鳳專程返湘,參加國葬儀式。
1920年4月24日(農曆三月初六),譚人鳳病逝於上海,終年60歲。長子一鴻扶柩返里,葬於新化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