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養正

黃養正

黃養正,名蒙,字養正,以字行,黃潮光之子(1389—1449),世居浙江安固縣來暮鄉大坑村(即今瑞安市仙降鎮江溪大坑村人)。自幼聰明伶俐,人稱他過目不忘之能善於書畫、工詩文、任國子監學正。

人物生平


明永樂皇帝召見,授以中書舍人,凡朝延召殿榜署多其所書。黃養正於永樂十一年隨明成祖親征蒙古,頗得明成祖賞識。臨行時,留京都輔太子監國的黃淮賦《送黃養正書扈也沙漠》詩贈之。詩云“儒臣扈蹕羨光榮,況予青年聖有聲。帳殿每聞天語近,錦紙時見筆生花。威行沙漠傳三捷,今肅貔貅列萬營。獻賦技泉多寵渥,翩翩歸路馬蹄輕。”當時朝延內,凡宮殿榜署及國子監題名都出自黃養正手筆,養正書法著稱朝野,其丹青善工筆,山水得黃子久佳趣,亦深受同僚好友喜愛。宣宗皇帝尤愛之。1437年父死,乞假南還,宣宗皇帝手執詩賦以賜之,並令節哀早日還京。1443年由禮部郎中升至太常少卿。已己之變前(即土木堡之變),曾諫英宗修善行富國強兵之策,英宗不採用其策。1449年,瓦刺也先率軍侵明,在奸臣王振的唆使下,英宗欲親征也先,黃養正力諫不從只得護駕親征,結果明軍在土木堡大敗,王振率先投敵,也先率軍衝進御營,從臣驚散,養正獨毅然捍衛英宗,無所畏避,當場被也先亂軍殺死,英勇就義,表現了我中華民族的崇高氣節,為瑞安人民樹立光輝榜樣,這就是我國歷史上所謂“土木堡之變”。
黃養正英勇捐軀后,天順初追贈太常正卿並錄其子孫為國子生,世襲錦衣衛百。故鄉大坑山有明太常正卿黃養正之墓(衣冢墓),舊有墓道牌坊,石柱一對,今已拆除作大坑橋之用,墓變荒坦。

軼事典故


黃養正故里大坑有佛剎“三峰寺”,舊名“應瑞寺”。始建宋朝,至明正統(1436—1449)重建時,黃養正重書寺額“三峰寺”三個大字,同時捐銀數百兩,里人皆稱之。山東曲阜孔子墓碑之“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碑文,為黃養正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