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雞冠蛇的結果 展開

雞冠蛇

鱗目蛇科動物

雞冠蛇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和古籍上記載的一種虛構生物。在中國東部、南部廣大地區都有它的傳說。中國民間傳說認為,雞冠蛇長有類似公雞的肉冠,身長尺余,圍可數寸,體色不一,可直立上身。該蛇劇毒無比。現如今,雞冠蛇是虎斑頸槽蛇的俗稱。

該物種遍及中國大江南北的森林、墓地等等,其中包括了安徽黃山境內的大山中、大坪水庫(東南近鄰武當山,南面與神農架相連)、懷柔區渤海鎮卧佛山地、湖北媯安縣、遼寧瀋陽蘇家屯區東山口村大山東林地、鳳城、吉林通化、四川、湖北廣水烏龜山、膠東、湖南、安徽等等。

需要特彆強調的是此生物為民間傳說,並沒有生物學標本,也沒有確切的影像圖片資料及科學的文字記載。

形態特徵


雞冠蛇
雞冠蛇
蛇頭像雄雞頭長火紅雞冠,體色各異,身長一尺多,粗大約幾寸。可直立上身,還可騰空飛行。
相傳,有些雞冠蛇會主動攻擊人,其在攻擊時雞冠狀物會由紅變為紫色,會像眼鏡蛇那樣噴毒液、毒霧,不明的人會誤以為是煙。人一旦惹怒它之後,它就會跳起來和人比高,如果它挑起時比你高,那麼它就會對你展開攻擊。若你比它高,則其就會逃走,不會傷人。民間相傳看見它時,對付它的辦法就是趕緊脫下一隻鞋,往高空一拋,雞冠蛇見此情景,就會趕緊掉頭離去。知道雞冠蛇習性的人都不會魯莽捉它,遇見它時是唯恐躲避不及。

分佈範圍


遍及中國大江南北的森林、墓地等等,其中包括了安徽黃山境內的大山中、大坪水庫(東南近鄰武當山,南面與神農架相連)、懷柔區渤海鎮卧佛山地、遼寧鳳城、吉林通化、四川、湖北廣水烏龜山、膠東、湖南等等。

生活變化


有人認為雞冠蛇是一種古老的蛇類,小蛇為白色,成年以後會變紅,蛇類生活習性比較特殊,出於生存本能的多一些,這種蛇類要是還存活,在我國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我國有過相關神話色彩記錄。
在流傳下來的故事中,若在野外見到雞冠蛇,雞冠蛇會立即發動追擊,這個時候,路人只能跑,但跑不過怎麼辦?最好辦法就是脫下鞋子向天空扔去,這時候雞冠蛇就會騰跳起,和鞋比高低,如果鞋子高過它的話,雞冠蛇就會氣死,但若沒它高,則必然受到其攻擊,脾氣古怪的傳說蛇類!
現如今,雞冠蛇是虎斑頸槽蛇的俗稱。
虎斑頸槽蛇頸上赤紅若火,頭后長有毒腺狀若冠,受威脅的時候會樹立起前半身,從頸上的毒腺向人噴射毒液,非常能嚇唬人。但實際上它毒性不大,是一種弱毒蛇。虎斑頸槽蛇由於頸上毒腺的原因,一般的蛇類都不敢冒犯它(有蝮蛇捕食雞冠蛇,自己反倒被毒死的案例),這也與其“蛇王”的傳言相符。

歷史記載


雞冠蛇的答義《錄異記》:雞冠蛇,頭如雄雞有冠。身長尺余,圍可數寸,中人必死,會稽山下有之。釋文:蛇頭像雄雞一樣長個肉冠,身長一尺多,粗大約幾寸,咬中人一定死。會稽山下有這種蛇。

歷史事件


淮達村雞冠蛇
在廣西百色市鳳梧鄉至榜圩鎮一線上有一村莊名淮達村,有一座高度很小的小丘,當地人稱之為“雞冠山”,在上世紀20~30年代曾有大量當地人稱見過雞冠蛇,多人描述的雞冠蛇具有統一的
雞冠蛇
雞冠蛇
外觀特徵:身體顏色多樣,但多見為淡黃色、金黃色,頭上有肉狀凸起,似雞冠,但也沒有雞冠那麼紅,移動速度很快導致人們誤以為此蛇會飛。並且此蛇在群居的蛇窩中會發出類似母雞叫聲的“咯咯咯”的聲音,故又被當地人稱為“雞叫蛇”。因此蛇劇毒,咬人後中者均死亡,故當地幾個村落將薪材集中起來將整個小丘團團包圍后燒山,燒死了大量的所謂“雞冠蛇”。親歷此事件的當事人陸金華現依然健在。但由於證據不足,也不能判定該地這種蛇類是不是傳說中的雞冠蛇。不過,當地零星的群眾反映此蛇確實存在,很多人將此蛇神秘化。如果能獲得一條活體標本,對於蛇類研究應當有意義。

出自典故


《靈異錄》中記載:
雞冠蛇,頭如雄雞有冠。身長尺余,圍可數寸,中人必死,會稽山下有之。

流行文化


盜墓筆記》中描寫了一個虛構的雞冠蛇的形象。
在書中雞冠蛇全身火紅,智商極高,會和同夥們一起對抗敵人,還會修正敵人的前進路線,是蛇中之王。
並且會記錄人的聲音,模仿人說話來誘惑人類,捕捉人類后並不殺死,將其運到一河中孕育小蛇。
而在《神鵰俠侶》中,楊過遇到的頭上有肉瘤的大蛇,似乎看來也是與雞冠蛇相去甚遠。
鄂東南一帶的鄉村,曾有雞冠蛇會模仿人類聲音的傳說,據傳,此蛇會深夜模仿人聲喊叫人的名字,若是答應,則必死無疑,所以不可以應聲。

真實性


直到現今,仍無任何關於雞冠蛇存在的任何證據,如糞便、遺骸、照片等。網路中所流傳的所謂雞冠蛇照片皆為PS而來,各種目擊證詞也模稜兩可,無法自圓其說,基本能夠斷定為虛構。而現實中的虎斑頸槽蛇則與雞冠蛇十分相似,應為雞冠蛇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