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山

陝西省蒲城縣堯山

堯山山脈位於陝西省蒲城縣北部的罕井鎮境內,距蒲城縣城15公里。為渭北最美的旅遊景區。

這裡青山疊翠,古柏盤崖,泉清如鏡,奇石遍山,殿宇古樸典雅,歷代石碑林立,摩崖題刻述古,文物古迹罕有,自然景觀奇特。那裡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站極頂南望,平野遼闊,太華崢嶸,立覺心曠神怡,疲勞頓消,真可謂渭北黃土高原上的“蓬萊仙境”。

堯山是關中名山,山脈西南東北走向,總長18公里,主峰海拔1080多米,堯山居中偏東。“昔堯時,洪水為災,諸山盡沒,唯此山若浮”因而得名“古浮山”,又因堯王在山上治水有功,因而又稱其為“堯山”。

堯山屬一山谷,形似圈椅,三面側柏環繞,南與華山相望,椅掌小平壩中建有“靈應夫人”祠,常年遊客不斷,景色怡人,紫煙縈繞,殿堂生輝。是一塊令人神往的風水寶地。

堯山側柏林大約170畝,據說屬唐代所植,經2007年4月14日堯山小學師生多點測量計算,總數多達17.76萬棵,最粗的直徑為48公分。“堯山古柏”是蒲城有名的八景之一。堯山的山門,原建有兩層樓閣,磚木結構,一對雄獅橫卧兩邊,氣勢肅穆壯觀。門前正中地面鋪設一塊長方形石頭,叫作“世面”,就是人們常說的“你見過世面沒有”里的“世面”。

簡介


堯山是關中名山,山脈西南東北走向,總長18公里,主峰海拔1080多米,堯山居中偏東。“昔堯時,洪水為災,諸山盡沒,唯此山若浮”因而得名“古浮山”,又因堯王在山上治水有功,因而又稱其為“堯山”。
堯山屬一山谷,形似圈椅,三面側柏環繞,南與華山相望,椅掌小平壩中建有“靈應夫人”祠,常年遊客不斷,景色怡人,紫煙縈繞,殿堂生輝。是一塊令人神往的風水寶地。
堯山側柏林大約170畝,據說屬唐代所植,經2007年4月14日堯山小學師生多點測量計算,總數多達17.76萬棵,最粗的直徑為48公分。“堯山古柏”是蒲城有名的八景之一。堯山的山門,原建有兩層樓閣,磚木結構,一對雄獅橫卧兩邊,氣勢肅穆壯觀。門前正中地面鋪設一塊長方形石頭,叫作“世面”,就是人們常說的“你見過世面沒有”里的“世面”。

旅遊景區


堯山風景旅遊區距蒲城縣城15公里,那裡青山疊翠,古柏盤崖,泉清如鏡,奇石遍山,殿宇古樸典雅,歷代石碑林立,摩崖題刻述古,文物古迹罕有,自然景觀奇特。那裡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站極頂南望,平野遼闊,太華崢嶸,立覺心曠神怡,疲勞頓消,真可謂渭北黃土高原上的“蓬萊仙境”。

聖母廟會


堯山祠廟群立,古樸典雅,唐宋風格,十分壯觀,可惜毀於一旦。踏上十一個台階(代表十一個社)便是“前殿”,2002年修復。後面是“聖母大殿”,復建於1993年,雖簡易修復,但對堯山聖母廟會二次恢復舉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傳說中的“堯山聖母”,屬堯王之女,能呼風喚雨、祛病助產,從善扶正,解憂排險。有關她的傳奇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聖母助唐”就是其中之一。話說唐王命狄青掛帥南征,到某地途中,狂風四起,烏雲密布,難辯東西,加之糧草繼絕,人馬被困。眼前出現一條“黑水河”,嘩嘩直流,人馬如饑似渴,急於飲用,誰知水中有毒,人馬上吐下瀉,狄青乾急無方,只好命部下來到堯山祈求聖母救助,聖母命其到山頂西邊的“風雲洞”起雲施雨,果真靈驗,一陣電閃雷鳴、傾盆大雨之後,晴空萬里,道路明晰暢通,士兵們喝了雨水病也好了,屢戰屢勝。狄青奏明聖上“多虧堯山聖母賜雨解危”。唐王聽后驚喜,便敕封聖母為“靈應夫人”,從此,民間就有“靈應一方之說”。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曾“狩獵於堯山”。蒲城境內的五座唐陵就有四座依堯山盤居,由此可見,在唐朝堯山聖母就被視為保護神。堯山香火旺盛。在大宋朝,堯山聖母也因施雨靈驗被朝廷敕封。大殿的前殿兩側分別供奉的有“岳飛”、“三聖母”、“王母娘娘”、“白馬將軍”。大殿東北上部是“娘娘廟”,朝拜、上香者多為婦女,主要是求子、保平安。緊東有一奇景為“一線天”,屬山體斷裂形成,僅有二十多米長,不到一米寬,上邊有一塊巨石夾在中間,隨時都有懸落之險,令人膽怯驚恐。下部西北的崖石上,有一片石刻,為奉先縣令趙元陽、裴均手筆,稱之為“摩崖石刻”,屬堯山唯一的歷史見證,十分珍貴。北部朝南的崖石上,有一棵柏樹特別稀奇,如不留神,很難發現,它生長在無縫隙、無充足養料的崖石上,顯得是那麼微小,那麼的瘦弱,但它的壽命卻高達三百多年,年齡與體形很不相符。這也是這棵“無縫柏”令人難以置信,嘆為觀止的根本所在。大殿西北角,大家可以看到一處不起眼的泉子,可千萬不要小瞧它,人稱為“神泉”。傳說每年清明廟會,供幾萬人飲用,泉水依然不降,原因是有一條長了角的大蛇在守護。隨後,人們才知,泉水來自山間石縫中,由上而下,彎彎曲曲,很象一條巨龍,在不停地吐著腹中的液體。今因開山炸石所致,泉水斷流乾枯,令人惋惜傷悲。大殿西有“四神廟”(土地神、山神、牛王神、馬王神)、“財神廟”,是前來朝拜的人們必到之處,祈求“財旺人旺香火旺,神通事通天理通”(張立虎作聯,載堯山雅韻第四集一書)祈求神靈保佑人畜興旺、五穀豐登、家庭平安幸福。
西崖石下,門朝東為“龍王洞”,為祈雨之地,據說祈雨者為四人,全屬寡婦,務必有一人屬“龍”相,主要任務是從泉子中取水,背回家中,倒入水道,三天准有降雨,不信,可做試驗。洞前有塊石碑,是堯山最古的石碑,屬宋朝尚書通牒,便能說明靈應是否。
堯山聖母廟會
堯山聖母廟會
“仙脫崖”,雖今已找不到任何蹤跡,但值得一提,皇統九年,蒲城縣令馬揚,因祈雨靈驗,便重修廟宇,命工匠七月五日動工修建,時至半月,從大殿西北方向鑿出一石縫,據載:“縫隙中,非草非木,似蛛網若,有一枕骷卧骨,印入石內,肢體咸具,唯小肢腐朽也”(縣誌有載),不知其類,便樹碑為“仙脫崖”。馬揚作記,屈棋、屈喜豎碑,今已不存,文物愛好者原志軍老人(已逝)曾多次上堯山考察尋找無果,按載猜測,很可能屬“人類化石”,有待時日能夠解開這道謎團,將有功於社會。堯山從古到今都是依靠神泉來保護,靠民間信仰來捐資建設。堯山有名的“堯山十一社”,成立於明代天啟年間,山南六社,山北五社,占蒲城行政區域的三分之一。依照習俗,每年輪流舉辦廟會,其間以抬神、接神為主,有大社火助興。為期三至五天,清明節以在山上活動為主。這天,從凌晨開始,人流愈來愈多,到午時,山上山下,人山人海,高達十萬之多,昔日的聖母大殿,兩邊“神棍”林立,威武森嚴,保佑著朝拜者依序上香跪拜。今有公安幹警配合,基本安全有序。清明期間,在村間活動,時間按各社的大小、實際情況而定。十一年輪一次,人們緊抓機遇家家戶戶齊動員,男女老少皆參加,釋放出民俗文化的熱量,盡情施展才華,主要表現在民間社火上,氣勢宏大壯觀,規模空前。村與村比賽表演,社火越打情緒越高,社火的種類主要有“堯山大鼓”、“八仙板”、“花鼓”、“秧歌”、“高低蹺”、“信子”等。由於堯山聖母廟會的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民俗文化種類繁多,氣勢罕見,因而已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批名錄,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