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鐺刺
豆科鈴鐺刺屬植物
鈴鐺刺(學名: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 (Pall.)Voss)是豆科、鈴鐺刺屬灌木,高可達2米。樹皮暗灰褐色;分枝密,具短枝;當年生小枝密被白色短柔毛。葉軸宿存,呈針刺狀;小葉片倒披針形,頂端有凸尖,基部楔形,小葉柄極短。總狀花序,有花;總花梗長密被絹質長柔毛;花梗細,小苞片鑽狀,長約1毫米;花萼密被長柔毛,基部偏斜,萼齒三角形;旗瓣邊緣稍反折,翼瓣與旗瓣近等長,子房無毛,有長柄。莢果,背腹稍扁,種子小,微呈腎形。7月開花,8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內蒙古西北部和新疆、甘肅(河西走廊沙地),俄羅斯和蒙古也有分佈。生於荒漠鹽化沙土和河流沿岸的鹽質土上,也常見於胡楊林下。
鈴鐺刺可作改良鹽鹼土和固沙植物,並可栽培作綠籬。也可用於庭園綠化供觀賞。鈴鐺刺系含高蛋白質放牧用豆科植物,是荒漠牲擊駱駝和羊的喜食牧草。鈴鐺刺也是一種良好的蜜源物。
灌木,.-米。樹皮暗灰褐;枝密,具短枝;枝褐灰黃,棱,毛;枝密短柔毛。葉軸宿存,呈針刺狀;葉倒披針形,.-厘米,寬-毫米,頂端圓微凹,凸尖,基楔形,初密銀絹毛,漸毛;葉柄極短。狀序-;梗.-厘米,密絹質柔毛;梗細,-毫米;-.厘米;苞片鑽狀,約毫米;花萼長5-6毫米,密被長柔毛,基部偏斜,萼齒三角形;旗瓣邊緣稍反折,翼瓣與旗瓣近等長,龍骨瓣較翼瓣稍短;子房無毛,有長柄。莢果長1.5-2.5厘米,寬0.5-1.2厘米,背腹稍扁,兩側縫線稍下凹,無縱隔膜,先端有喙,基部偏斜,裂瓣通常扭曲;種子小,微呈腎形。花期7月,果期8月。
鈴鐺刺
產蒙古北疆、甘肅(河廊沙)。荒漠鹽化沙土河流沿岸鹽質土,胡楊林。蘇聯蒙古。
集布疆塔瑪干沙漠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甘肅勤,蘇聯,蒙古。
鈴鐺刺的扦插成活率低,主要採用播種育苗。
播種育苗:
● ● 採種:鈴鐺刺的種子9月底成熟,可採集,除去癟种放置乾燥陰涼處,用防蟲劑包衣防蟲蛀。
● ● 播種時間:採取春播,時間在3月底至4月15日,不宜秋播。
● ● 種子處理:播種前進行層積處理。用清水浸種24小時,在陰涼通風處一層沙一層種子進行層積處理,保持沙子潮濕但不可積水。當種子露白時可播種。
● ● 播種:開溝播種,溝深3厘米左右,行距40厘米,播種量為667平方米5-6千克,播種覆土2厘米,壓實。播后15天左右出苗。
鈴鐺刺
鈴鐺刺鈴鐺刺(Halimodendronhalodendron)是一種很耐乾旱的灌木,在年降水量為85—175mm、3m深沙層平均含水量僅有2.1%的高大格狀沙丘上,可以正常的生長發育、開花、結實。為良好的固沙植物。駱駝一年四季喜歡食其嫩枝、葉。
鈴鐺刺
播種前需處理種子,用2X。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min,洗凈種子再用冷水浸種24h,中間換清水3次,撈出種子混以濕沙子進行催芽3—5天即可播種。施行條播,行間距25cm、播幅8C11,I,每延長米播種200—250粒種子,覆土厚2cm。種子發芽出土時,5cm深土層內的地溫需在12℃以上。幼苗初期生長緩慢。迅速生長期為?月上旬至8月中旬,8月底停止高度的生長。當年可’以出圃造林。。
環境:鈴鐺刺可作改良鹽鹼土和固沙植物,並可栽培作綠籬。也可用於庭園綠化供觀賞。鈴鐺刺根部結瘤,有較高的固氮活性,對貧瘠土壤養分改善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飼用:鈴鐺刺系含高蛋白質放牧用豆科植物,是荒漠牲擊駱駝和羊的喜食牧草。該種的群落每公頃產乾量約945千克。鈴鐺刺含微量元素鉀佔總灰分的29.85%,含鎳達56.6ppm,是同生境植物中含量最高的。
經濟:鈴鐺刺也是一種良好的蜜源物。
花色艷麗,在園林中可用做綠(花)籬,也可叢植。
系含高蛋白質放牧用豆科植物,是荒漠牲擊駱駝和羊的喜食牧草。該草的群落每公頃產乾草量約945kg。據分析,鈴鐺刺含微量元素鉀佔總灰分的29.85%,含鎳達56.6ppm,是同生境植物中含量最高的。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蜜源物,也可用於庭園綠化和作綠籬供觀賞。其化學成分見表65。從表65可以看出,除蛋白質含量較高外,粗纖維含量是不高的,鈣和磷的比例也接近平衡(一般認為鈣磷比為1—2:1是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