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合鎮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下轄鎮
萬合鎮,隸屬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地處泰和縣東北角,東與青原區值夏鎮、新圩鎮接徠壤,南與泰和縣苑前鎮、塘洲鎮毗鄰,西、北兩面與泰和縣沿溪鎮、吉安縣永和鎮隔江相望。鎮域面積176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28個行政村,351個村小組。2018年末,萬合鎮境內有戶籍人口5.76萬人。
2018年末,萬合鎮境內有工業企業70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7家。
萬合鎮人民政府
全鎮總面積176平方公里,總人口6萬多,10416戶,轄29個村(居)委會,351個村小組,45個黨支部,1148名黨員,耕地7.8萬畝,是全縣農業人口最多的鄉鎮,蘊含著“古、紅、綠”交相輝映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顆冉冉升起的贛江明珠。
萬合鎮竹篙薯泰和縣最著名的特產之一,境內有梅岡古村、華蓋山、文昌宮等名勝景觀。全鎮主要位於贛江河谷地帶,萬合圩周圍為平原區,東北、東南則以低丘為主。仙槎河、仁善河自南而來,在樟塘圩附近匯合后,注入贛江。境內的華蓋山為文天祥抗元戰場。
全鎮人口60000餘人,現有耕地面積77625畝,其中水田60200畝,旱地17425畝,土地肥沃,宜種植水稻、竹篙薯、油菜、花生、黃豆、車前籽、西瓜、甘蔗等作物。山林面積70015.5畝,其中經濟林60000餘畝,境內礦藏豐富,以紅砂、鹽礦居多。
萬民以安,合力興邦
1950年為萬合、高樟、虎溪、樟塘、嚴家等鄉;
1956年並鄉設萬合鄉、樟塘鄉。
1958年兩鄉分別改為萬合人民公社、樟塘人民公社;
1968年兩公社合併為萬合人民公社;
1972年重新分為兩公社;
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分別恢復萬合鄉、樟塘鄉。
1999年9月7日,萬合鄉撤鄉設鎮。
2001年12月3日,撤消樟塘鄉,併入萬合鎮。
人文薈萃、名勝繁多,遠近聞名的要數店邊村的“科甲第”和梅岡王氏宗祠“本仁堂”等古老建築。“科甲第”創建於南宋紹定四年,歷經770多年風雨,至今保存完好,已列為省級保護文物。“本仁堂”不僅結構合理,而且雕樑畫棟,花、鳥、蟲、魚、人物惟妙惟肖,極盡裝飾,巧奪天工。該堂四周風景秀麗,左前方是千年古樟,有“金龜背印”之說,右有“蓮花印水”,四周有梅岡八景:好古樓、萬丈樓、攜霞齋、湍竹亭、青暉樓、一樂堂、若單軒、東岡精舍。文化底蘊深厚,“文昌璀燦書風遠,杏壇芳菲翰墨香”,羅家的文昌書院(也稱“世德堂”),建築之科學、技藝之高超、雕刻之精湛令人咋舌,整個書院佔地500平方米,典型的磚木結構,分前、中、后三棟,氣勢宏偉,雕刻精細。1930年2月底,中共泰和縣委,泰和縣臨時蘇維埃政府遷至此辦公,全縣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在此召開。
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僅像店邊村這樣一個人口不到1500人的江南小村落,歷史上就出有進士、武進士、舉人、武舉、文武雙解元、郡庠生等近10餘人,官至將軍、御史、知州、知府,千年來演繹著祖孫科甲、父子進士、兄弟貢元之傳奇,具有“文章華國”之美譽。全村出有博士后、博士、碩士等10餘人。現前,全鎮在外工作人員600多人,處級以上幹部達50餘人,創全縣在外工作人數之最。
這是一塊紅色的土地,這是一塊充滿傳奇的熱土。南坑的將軍墓、青雲庵革命烈士紀念碑、文天祥抗元古戰場(鍾埠、華蓋山),風雨中傾訴著動人的傳說。華蓋山位於萬合鎮與青原區值夏鎮交界處,面積約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64米,古樹參天、風景秀麗。相傳宋末抗元英雄文天祥與元兵交戰於此,由於寡不敵眾敗陣。是時,密雲四起,濃霧籠罩,元兵迷失方向,怯而逃卻。文天祥脫險后,譽濃霧為“華蓋”,親筆題匾名華蓋山。1928年間,曾山和一批革命先輩來此開展革命活動,在田塅發展黨員並建立了農村黨支部,秘密發動群眾,成立了農民協會,領導建立農民武裝,舉行了流塘暴動。革命戰爭年代,全鎮先後有500多名優秀兒女積極投身革命,從這裡共走出了肖鋒、陳雲開、袁光、林茂源、劉興隆等5位開國將軍。
2017年8月8日,江西省住建廳公布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單,萬合鎮梅岡村、鍾埠村入選。
“地沃宜種植,水草便畜牧”,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的萬合鎮,素有“車前籽之鄉”、“竹篙薯之鄉”之美譽,是全市經濟作物最多的鄉鎮。主要農產品有竹篙薯、車前籽、芝麻、花生、紅瓜籽、優質大米、榨菜等。素有“南方人蔘”美稱的綠色食品竹篙薯產量居全縣之首,種植面積達8000多畝,產量超過1.6萬噸,產品遠銷上海、深圳等地。車前籽產量達700多噸,成為贛中南車前籽的集散地。花生、芝麻、紅瓜籽產量在全市佔有較大比重,成為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地之一。“山下菜、山上豬(牛)、塘中魚、四旁樹”的產業布局進一步鞏固壯大,“一村一品”經濟勢頭強勁,肉牛生豬等養殖發展迅猛,全鎮肉牛生產突破1.8萬頭,飼養肉牛100頭以上的農戶15戶,生豬100頭以上的養殖戶50多戶。漁業異軍突起,萬畝供港水產基地初具雛形,新增水面2000餘畝。
萬合鎮
萬合鎮有耕地面積7.76萬畝,其中水田6.02萬畝,旱地17425畝,山林面積70015.5畝,其中經濟林60000餘畝,境內礦藏豐富,以紅砂、鹽礦居多。
徠萬合鎮
現萬合至泰和縣城主要有兩條線路:一條是沿221省道,經永昌市繞行泰和大橋,再折至縣城。另外一條則是沿大型水利工程贛江石虎塘航電樞紐工程主壩壩頂通行,經泰和墾殖場達贛江西岸的泰和城區。
萬合鎮
萬合鎮距泰和縣城和吉安市區有35千米左右的路程,境內永萬、萬南、萬竹、萬陂公路、泉南高速穿境而過,水運有贛江之便,空運有井岡山機場,距井岡山機場需40分鐘里程。
萬合鎮
截至2020年6月,萬合鎮轄1個社區和28個行政村:萬合鎮社區、湖尾村、高樟村、南壟村、坪上村、羅家村、湖頭村、沙壟村、塘尾村、霞山村、南坑村、江南村、集義村、前進村、陂溪村、店邊村、菰塘村、桑園村、沙湖村、嘯峰村、華蓋山村、黃坑村、寧溪村、大鵬村、赤溪村、銅陂村、樟塘村、竹山村、鍾埠村。
萬合鎮地處泰和縣東北角,東與吉安市青原區的值夏鎮、新圩鎮接壤,南與泰和縣苑前鎮、塘洲鎮毗鄰,西、北兩面與泰和縣的沿溪鎮、吉安縣的永和鎮隔江相望。鎮域面積176平方千米。
萬合鎮
萬合鎮
萬合鎮主要位於贛江河谷地帶,萬合圩周圍為平原區,東北、東南則以低丘為主。
2017年末,萬合鎮境內有常住人口4.81萬人。
2018年末,萬合鎮境內有戶籍人口5.76萬人。
2007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0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06年增長10%,工農業總產值1.77億元,比2006年增長9.3%,財政總收入436.59萬元,比2006年增長50.5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80元,比2006年增長100元,社會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比2006年明顯增多。
2007年全鎮開放型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一是工業經濟增長較快。完成招商引資工業企業稅收108.3萬元,完成任務的127%,出口創匯130萬美元,獲招商引資工業企業稅收先進單位和外資現匯先進單位,獲全縣財稅工作二等獎。二是招商引資成效顯著。2007年共引進內資4.8億元,引進外資650萬美元,完成現匯進資470萬美元,並獲全縣招商引資工作一等獎,超額完成了縣下達的任務。
綜述
萬合鎮
2011年,萬合鎮完成生產總值3.1億元,增長15%;全鎮財政總收入完成8570萬元,同比增長36.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500元,比2010年增長9%。
2017年末,萬合鎮境內有企業96家,企業從業人數1766人。
工業
2011年,萬合鎮完成工業企業稅收1227萬元,超額完成227萬元,同比增長70%。
2017年末,萬合鎮境內有工業企業7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
2018年末,萬合鎮境內有工業企業7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
商貿
2011年,萬合鎮完成進園項目實際進資1800萬元人民幣,實際利用外資215萬美元,其中現匯進資115萬美元,實現出口創匯2740多萬美元。
2018年末,萬合鎮境內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57家。
龍頭企業領潮流
改革開放以業,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指導下,萬合湧現出一大批經商辦企的能人,創建出一批明星企業。李期倩牽頭創辦志麟有限公司,肖承先創辦糧食加工廠,劉木明投資100萬元創辦萬合加油城,鎮機關幹部集資50萬元創辦特色農產品營銷公司,到目前為止,鄉鎮企業總產值達8275萬元,創利稅822萬元。萬合鎮黨委政府抓住有利時機,解放思想,大膽招商引資,做大做強鄉鎮企業,逐向使萬合走向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
山清水秀育人才
萬合鎮乃風光旖旎的旅遊勝地。遠有民族英雄文天祥以神奇的傳說而命名的“華蓋山”和“掛榜山”,有居泰和縣之最,歷經風雨年,佔地1200平方米,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梅岡本仁堂”;近有中共泰和縣委、泰和蘇維埃政府革命舊址“四德堂”、“文昌宮”。承古融今,享譽史冊,流傳內外。萬合自古民間文藝繁盛,採茶戲與舞龍獅爭相輝映,每年元宵前後每村競相演出,其中以華蓋山、哨豐最著。2000年農民藝術節萬合獅隊獲得二等獎。萬合群眾文化繁榮,學風濃厚,教育事業發展迅速,人才輩出,是萬合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全年共引進新界機電、九鑫銅業、柏特娜傢具、文興電子、華裕金屬、恆旭電子、成龍工貿7個核心工業園項目。
共引進新界機電、九鑫銅業2個投資超億元項目,洽談意向性投資達4.5億元的太平盛世工貿項目1個,引進文興電子、恆旭電子、華裕金屬3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
引進的企業均在工業園購地建廠,其中購地100畝以上的有2個,引進了中國馳名商標企業和大利稅企業,如新界機電、九鑫銅業和華裕金屬。招商引資工作獲全縣第一名。三是工業園區建設進展順利。2007年引進的項目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工建設,其中新界機電、柏特娜傢具、文興電子、華裕金屬、成龍工貿5個項目建設較快,有2個項目當年投產,另外3個項目於2008年2月底順利投產,工業園區項目建設獲全縣一等獎。
2007年新發展了紅薯、蓮子兩個新興產業,起到了較好的輻射效應。二是產業鏈逐步延伸拉長。2007年引進江西福泰酒業有限公司和平發糧食加工廠兩大龍頭企業,推動了全鎮水稻產業和烏雞養殖業的發展,與青原現代農業合作,全鎮越冬蔬菜播種面積比往年翻番。三是一村一品日趨明顯。有53%的農戶參與了“一村一品”的主導產業建設,農戶年純收入75%來自主導產業經營,每個村都實行了農技特派員制度,培養了一大批種養大戶和“土專家”,肉牛生產工作獲全縣三等獎。
現年來,勤勞的萬合人民,憑著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全鎮上下奮力拚搏,開拓進取,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對外形象不斷提升;
2006年獲全縣鄉鎮重點經濟工作目標考評第五名;
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獲全縣鄉鎮重點目標管理綜合獎第一名;
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獲全縣鄉鎮重點目標管理綜合獎第二名,進入全縣鄉鎮排名第一方陣,
2006~2010年共榮獲省、市、縣表彰80餘項。
“十一五”期間實現了三個增長,即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1.73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2.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05年增長56%;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2160元,增長到2010年的5200元,增長2.4倍多;全鎮財政總收入實現了新突破,躋身於全市30強鄉鎮。
城鎮建設
2017年末,萬合鎮城鎮建成區面積達2480公頃。
教育事業
2010年末,萬合鎮境內有3所中學、2所中心小學,26所完小。
2006年,萬合鎮獲泰和縣鄉鎮重點經濟工作目標考評第五名。
2007年、2008年,萬合鎮連續兩年獲泰和縣鄉鎮重點目標管理綜合獎第一名。
2009年、2010年,萬合鎮連續兩年獲泰和縣鄉鎮重點目標管理綜合獎第二名。
2011年,萬合鎮榮獲泰和縣鄉鎮綜合目標考評第二名等19個市(縣)先進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