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
教育部一類特色專業的建設點
西安外國語大學1958年9月設置英語專業並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59年9月成立英語系。2002年6月通過專業調整、學科整合,成立了英文學院。學校1979年開始培養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02年開始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
英文學院所屬英語語言文學學科為陝西省重點學科;英語專業2002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名牌專業稱號;2007年10月教育部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評估獲優秀;2008年3月被評為教育部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09年10月“英語寫作”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學院的“英語精讀”、“英語翻譯”、“英國文學”、“英語視聽說”等系列課程被評為陝西省精品課程;英語寫作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獲得省級教學團隊。
學院教學與研究機構健全,設有基礎英語(Ⅰ、Ⅱ)、高級英語、視聽說、寫作、翻譯、英美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等9個教研室;還設有兩個研究中心和寫作輔導中心。
學院堅持開放式、國際化辦學理念,廣泛開展與國(境)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71%的教師曾在國外進修、攻讀學位或工作過。學院先後與美國楊伯翰大學、鮑林格林州立大學、辛辛那提大學、洪堡大學、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等國(境)外20多所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每年邀請國際知名大學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或開展合作研究,同時與美國羅文大學、俄克拉荷馬大學、中央俄克拉荷馬大學通過“3+1”等模式聯合培養本科生,同時選送優秀本科生出國(境)攻讀碩士學位。
英文學院追求“止於至善”的治學境界,形成了嚴謹求實、博學創新的教風學風,積累了豐富的教學成果和英語教育管理經驗;銳意進取,積極:
探索高素質英語人才培養的新路,實施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鮮明時代特徵的辦學理念;堅持以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學科建設為核心,以科研工作為突破口,以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根本任務,為實現學校“教學研究型外國語大學”的宏偉目標不懈奮鬥。
院長:姜亞軍
黨支部書記:康豐
科研副院長:南建翀
教學副院長:李芳軍
黨支部副書記:郭建平
引
著作/論文名稱 | 作者 | 出版單位 | 出版時間 |
世界英語變體的元學科研究 | 姜亞軍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08.12 |
比較詩學語境中的梁實秋詩學思想研究 | 南健翀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08.12 |
基於漢英/英漢平行語料庫的翻譯共性研究 | 黃立波 | 復旦大學出版社 | 2008.03 |
經典英語朗誦讀本-英漢對照 | 康曉婷 羅潔 |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2008.03 |
經典英語小說片段-英漢對照 | 胡春梅郭淑青 |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2008.03 |
英美文學研究 | 潘惠霞 | 陝西人民出版社 | 2008.02 |
華美文學作品集(詩歌卷) | 薛小惠 | 西安交通大學 | 2007.10 |
華美文學作品集(短篇小說卷) | 胡小花 |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7.10 |
華美文學作品集(戲劇卷) | 南健翀 |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7.10 |
伊迪絲。沃頓六部主要小說主題研究:對傳統的價值觀念說“不” | 薛小惠 |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 2007.07 |
中國新時期翻譯研究考察:1981-2003 | 李林波 |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 2007.07 |
基於CLEC語料庫的中國學習者英語分析 | 楊達復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2007.05 |
外語教學研究 | 王改燕 | 陝西人民出版社 | 2007.05 |
英語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 | 胡小花 |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 2007.05 |
英詩研究 | 南健翀 | 陝西人民出版社 | 2007.05 |
清潔與高雅:浴室和水廁趣史 | 董愛國 | 商務印書館 | 2007.02 |
認知語言學研究資料庫 | 陳融 | Degrite | 2006.08 |
創造性錯誤:中國式英語錯誤分析 | 楊孝明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2006.08 |
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 | 胡小花 |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 2006.09 |
學校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 田學文 |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6.06 |
20世紀英國小說選讀 | 杜瑞清 |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6.05 |
中澳合作的新篇章 | 杜瑞清 |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5.10 |
跨文化交際:探索與實踐 | 杜瑞清 |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5.9 |
跨文化交際學選讀 | 杜瑞清 |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4.10 |
美國人 | 王小倫 | 三秦出版社 | 2004.07 |
英美文學與英語教學 | 杜瑞清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2004.01 |
兒子與情人 | 杜瑞清 | 譯林出版社 | 2003.08 |
China in the eyes of Western travelers,1860-1900 | 王小倫 | New York: The Haworth Hospitality Press | 2003.07 |
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 | 楊達復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2003.07 |
語言文化與外語教學 | 杜瑞清 |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3.03 |
語言教學交際法在中國遭遇的難堪 | 李傑 | 語言文化與外語教學 | 2003.02 |
湯姆索耶歷險記 | 王巍 | 陝西人民出版社 | 2002.12 |
英語錯誤型式分析 | 楊達復 | 陝西人民出版社 | 2002.12 |
歐洲浪漫主義文學 | 杜瑞清 | 陝西人民出版社 | 2002.11 |
語言學名著選讀 | 楊達復 |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 2002.10 |
霧都孤兒 | 杜瑞清 | 陝西人民出版社 | 2002.10 |
二語閱讀中語境線索水平對詞義推測的影響 | 王改燕 | 外語學刊 | 2011年6期 |
基於雙語平行語料庫的翻譯文體學探討——以《駱駝祥子》兩個英譯本中人稱代詞主語和敘事視角轉換為例 | 黃立波 | 中國外語 | 2011年6期 |
語料庫翻譯學:課題與進展 | 黃立波 | 外語教學與研究 | 2011年6期 |
陳述性與指示性論文題名之爭:評述與啟示 | 姜亞軍 |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 2011年5期 |
譯出還是譯入:翻譯方向探究——基於語料庫的翻譯文體考察 | 黃立波 | 外語教學 | 2011年2期 |
公眾英語演講課程內容、活動及評估規劃——英語專業教學改革新課型探索 | 陳朗 | 外語研究 | 2010年6期 |
大眾文化下的文學觀——讀約翰·凱里的《知識分子與大眾》、《藝術有什麼用?》、《閱讀的至樂》 | 趙晶輝 | 中國圖書評論 | 2010年6期 |
時間記憶中的愛情幻想 | 芮小河 | 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 | 2010年5期 |
二語教學中的隱喻能力培養 | 陳朗 | 外語學刊 | 2010年5期 |
殖民文化視閾下的母女關係——多麗絲·萊辛之《在我的皮膚下》的“空間”釋讀 | 趙晶輝 | 外語研究 | 2010年4期 |
Responding to compliments in Chinese: Has it changed? (漢語恭維語應對的變遷) | 陳融楊達復 | Journal of Pragmatics | 2010年42期 |
新月派的翻譯思想探究 | 黃立波 | 外語教學 | 2010年3期 |
應用語言學學術論文標題的歷時研究 | 姜亞軍 | 外語研究 | 2010年3期 |
論創作取向的翻譯——以龐德=斯奈德等人英譯中國古詩為例 | 李林波 | 外語教學 | 2010年3期 |
《語料庫文體學》(2004)述介 | 黃立波 | 外語與外語教學 | 2010年3期 |
張力作用下的詩意呈現:重讀馬修·阿諾德的《多佛海灘》 | 南健翀 | 復旦外國語言文學研究論叢 | 2010年2期 |
喬伊斯《死者》中的嵌入式文本闡釋 | 鄭燕 | 外國文學 | 2010年2期 |
應用語言學書評文章中的辯論修辭結構 | 黑玉琴 | 外語教學 | 2010年2期 |
《四門城》中房子的空間隱喻 | 趙晶輝 | 名作欣賞 | 2010年27期 |
Happiness Is Returning to Nature: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My Antonia | 薛小惠 | Bhatter College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 2010年1期 |
語塊與二語口語流利性的相關性研究 | 原萍 | 外語界 | 2010年1期 |
語言就是力量――從《女勇士》看一位華裔美國女性的身份尋求 | 薛小惠 | 外語教學 | 2010年1期 |
莎劇中稱呼的翻譯 | 王瑞 |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 2010年1期 |
二語自然閱讀辭彙附帶習得研究 | 王改燕 |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 2009年5期 |
“翻譯研究的文體學視角探索” | 黃立波 | 《外語教學》 | 2009年5期 |
在詩中聆聽歌的迴音——評《西北迴響》兼論陝北民歌的翻譯 | 李林波 |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 2009年3期 |
殖民話語的隱性書寫——多麗絲·萊辛作品中的“空間”釋讀 | 趙晶輝 | 當代外國文學 | 2009年3期 |
語料庫翻譯學十五年 | 黃立波 | 中國外語 | 2008年6期 |
美國西部山脈形象的演變——以三位自然作家的三篇散文為例 | 王小倫 | 外語教學 | 2008年6期 |
英漢翻譯中人稱代詞主語的顯化:基於語料庫的考察 | 黃立波 | 外語教學與研究 | 2008年6期 |
曼布克文學獎的是是非非 | 芮小河 | 讀書 | 2007年4期 |
文化批評與西方遊記研究 | 王小倫 | 國外文學 | 2007年2期 |
“美國校園暴力成因探析—媒體中的暴力文化” | 李洋 | 外語教學 | 2006年專刊 |
新批評與詩歌解讀 | 李屹 | 外語教學 | 2006年1期 |
主題內容頻數相關分析與歷代書法理論演替關係研究 | 王小倫 | 情報科學 | 2006年12期 |
重商主義和美國獨立戰爭 | 吳小平 | 西北大學學報 | 2004年專刊 |
亨利。詹姆斯對現代小說的貢獻 | 康曉婷 | 外語教學 | 2004年專刊 |
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拓荒者—德萊塞 | 郭粉絨 | 西北大學學報 | 2004年4期 |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簡介 | 郭粉絨 | 外語教學 | 2004年4期 |
浪漫且幸運的湯姆·索亞,現實並不幸的哈克貝利·芬 | 張小玲 | 外語教學 | 2004年3期 |
對現代女性精神命運的審視——評瑪·德拉布爾近作《厲蛾》 | 芮小河 | 外國文學動態 | 2004年3期 |
漢語語言優勢對漢英互譯的啟示 | 呂允麗 | 外語教學 | 2003年專刊 |
試論(繩王)中的"人性"觀 | 王春 | 外語教學 | 2003年增刊 |
當代美國家庭的多元化趨勢 | 劉軍懷 | 當代亞太 | 2003年8期 |
從人道主義邁向自然主義的福克納"---讀<<我彌留之際>> | 張若西 |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3年1期 |
融合無痕之中見波特 | 劉培紅 |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2年3期 |
狄更生的死亡比喻與基督 | 董愛國 | 外國文學評論 | 2002年3期 |
淺析翻譯動態層面 促進翻譯教學 | 李本現 | 語言與翻譯 | 2002年1期 |
語料庫翻譯學的幾個術語 | 黃立波 |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 2003年1期 |
建構主義指導下的翻譯教學 | 師媛 | 西北大學學報 | 2004年5月 |
格賴斯:會話含義的推斷 | 楊達復 | 外語教學 | 2003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