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舉肢蛾
北京舉肢蛾
北京舉肢蛾 (Beijinga utilaYang)以幼蟲主要在國槐害蟲槐花球蚧 (Eulecanium kuwanai )和棗球蠟蚧(Eulecanium gigiantea)雌蚧殼下捕食卵,致使蚧蟲卵量顯著下降.
(圖)北京舉肢蛾
拉丁學名:Beijinga utila Yang
中文別名:球蚧寄生蛾
綱 名:昆蟲綱
拉丁綱名:Insecta
目 名:鱗翅目
拉丁目名:Lepidoptera
科 名:舉肢蛾科
拉丁科名:Heliodinidae
寄生範圍:幼蟲寄生瘤堅大球蚧、皺大球蚧等。
成蟲長4.78-7.8 mm,全體藍黑色,閃藍綠色熒光。頭小,寬圓形,被鱗光滑。複眼近圓形,複眼下1/3周緣有 1列劇狀白鱗毛。觸角絲狀,被密長白毛。像及下唇鬚髮達,上彎呈弧形罩過頭頂,達於前胸背部。前翅狹長,略呈馬刀形,肩角發達,前緣中部微凹,項角略上翹,具濃密緣毛。后翅小,報針形,黑色,緣毛長,前線基部銀灰色,翅基有白色區域,臀角突出部分也為白色。靜止時左右翅呈屋脊狀,端部稍平展分開,露腹端。中足股節中部和末端分別有2根刺和距,內側長而外側短。後足勝節在中距和端距的基部有刺毛群,部分跑節端部也多有刺毛。腹部第四節背面有2條白色橫紋,雌蟲白紋較寬,腹部肥大,端部急尖,產卵器外露,色黑亮,推狀,並有一撮刷狀褐色鱗毛。卵矮瓶形,有的為卵圓形或橢圓形,底部近平截,中、下部最膨大,頂部緊縮成一突起。乳白色,表面有整齊的縱向波紋。幼蟲體肥胖,紡錘形。體長 7—9.8 mm,稍扁,皺紋深。乳白色或淡黃色。頭小,棕黃色。單眼區黑褐色。有些個體背中央有1條暗色或白色縱線。前胸背板高度骨化,黑褐色,肛上板淡黃褐色,中央有1條縱白線。腹足4對,趾鉤雙序環;尾足1對,趾鉤雙序缺環。蛹黑褐色,長 4—5.5 mm,近腎形。翅和觸角長,蓋住腹瑞生殖孔。體表有稀疏短毛刷。
1年1代,以蛹在槐花球故雌介殼內越冬。翌年4月末開姐現化,5月初為羽化盛期,5月中旬為羽化末期。成蟲壽命5一10天。成蟲補充營養后即可交尾產卵,卵期6天左右,5月中旬卵開始孵化,8月在槐花球以內化蛹,以蛹越冬。成蟲羽化時間為10-18時;10-12時為羽化高峰,占羽化總數的。成蟲自然羽化率為 78.5-86.l%。影響羽化的環境溫度主要是濕度,有些個體由於濕度不夠不能羽低成蟲羽化時先撐破婉殼上部,然後擠開羽化孔的膜皮鑽出。成蟲一般在小技、葉片或介殼上靜優,只在17-20時開始活動。成蟲善行走,能跳躍,但活動範圍不大,一般在校間或繞樹飛翔。成蟲喜食糖蜜,人工飼養可以糖水為補充營養。5月中旬槐花球絨雌蟲大量分泌蜜露,這就為舉肢蛾成蟲提供了良好的補充營養條件。成蟲有重複交尾現象。產卵時雌蟲在槐花球階體上爬來爬去,或跳躍,腹部不停地擺動,然後將卵產在球故性孔外與技條接觸處,多數卵尖端人故體內,少數橫卧在故體外。幼蟲孵化后即由性孔鑽入故體。一般 1隻除內有蟲 1頭。每頭舉肢蛾產卵 10-43粒。成蟲活動範圍僅在一株樹上。一般集中產在一株樹上的某一枝條上的花球故殼內。成蟲喜棲息在通風透光的地方。趨光性差。靜優時常舉起前足在頭部上下摩擦,或理觸角,或將後足舉起平展。成蟲雌雄性比為7比5。幼蟲4齡。有吐絲習性。常大量吐絲將蟲體遮住。幼蟲食量隨寄主大小而異。一般寄主體大,卵料多,則舉肢蛾發育好,反之則發育差。槐花球階有部分重疊或緊貼現象時,其內的舉肢娥幼蟲可申食2—3個甚至4個熱內的卵粒。
冬季或早春,可採用利除老樹皮集中燒毀的辦法防治柿舉肢蛾。也可在成蟲羽化前,於樹榦上塗抹膠泥,以悶死羽化的成蟲。或干8月初開始,在樹權處綁草繩。破麻袋片,誘殺越冬幼蟲。
林糧間作與墾複樹盤對祛輕核桃舉肢蛾的危害均有很好效果。覆土 Icm,95%的成蟲不能出土;覆土2—4cm,成由全部死亡;但在自然情況下,98%可羽化出土。據調查,農耕地比非農耕地由繭減少近1倍,黑果率可降低10一創%。間作地區,核桃長勢旺盛,新梢長度、粗度、葉色、平均高生長、平均根徑生長都比未間作地區要好,且不需額外支付防治費用,可因地制宜採用。
在成蟲產卵期和初孵幼蟲期,噴灑50%殺螟松乳油 1000—15DO倍液; 50%磷胺乳油、 40%樂果乳油 1500-2000倍液; 2.5%澳氰菊酯 3000-5000倍液; 20%氰戊菊酯2500-3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4次(澳氰菊酯、氰戊菊酯可考慮減少到只噴葯2次)。
該蟲成蟲於4月上旬出現,4月中旬達高峰。雌蚧殼下有其幼蟲率高達45%以上.
該蟲尚屬山東省首,北京、河北、寧夏。
[1]萬方數據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dnydxxb200504005.aspx
[2]http://sdinfo.forestry.ac.cn/000new/newdata/new_kunchong1.cfm?id=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