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粗榧的結果 展開

粗榧

三尖杉科三尖杉屬植物

粗榧(學名:Cephalotaxus sinensis(Rehd.et Wils.)Li)是三尖杉科,三尖杉屬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灰色或灰褐色,葉條形,排列成兩列,基部近圓形,幾無柄,上面深綠色,中脈明顯,雄球花聚生成頭狀,雄球花卵圓形,基部有苞片,花絲短,種子著生於軸上,卵圓形、橢圓狀卵形或近球形,3-4月開花,8-10月種子成熟。

中國特有樹種,分佈很廣,江蘇南部、浙江、安徽南部、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雲南東南部、貴州東北部、廣西、廣東西南部,多數生於海拔600-2200米的花崗岩、砂岩及石灰岩山地。

粗榧木材堅實,可作農具及工藝等用。粗榧全株可藥用。也是庭園樹種。

形態特徵


粗榧
粗榧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5米,少為大喬木;樹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狀脫落。葉條形,排列成兩列,通常直,稀微彎,長2-5厘米,寬約3毫米,基部近圓形,幾無柄,上部通常與中下部等寬或微窄,先端通常漸尖或微凸尖,稀凸尖,上面深綠色,中脈明顯,下面有2條白色氣孔帶,較綠色邊帶寬2-4倍。
雄球花6-7聚生成頭狀,徑約6毫米,總梗長約3毫米,基部及總梗上有多數苞片,雄球花卵圓形,基部有1枚苞片,雄蕊4-11枚,花絲短,花藥2-4(多為3)個。種子通常2-5個著生於軸上,卵圓形、橢圓狀卵形或近球形,很少成倒卵狀橢圓形,長1.8-2.5厘米,頂端中央有一小尖頭。花期3-4月,種子8-10月成熟。

主要變種


粗榧
粗榧
寬葉粗榧(Cepha1otaxus sinensis(Rehd.et Wi1s.)1i var.1atifo1ia Cheng et 1.K.Fu)該變種與粗榧的主要區別在於小枝粗壯,葉較寬厚(寬達5-6毫米),先端常急尖,葉干後邊緣向下反曲。上述各點,除葉端急尖與日本粗榧(Cepha1otaxus drupacea Sieb.et Zucc.)相似外,其他各點均不相同。分佈於中國四川東部(南川、巫溪、奉節)、湖北西部(恩施、合豐)、貴州東南部(凱里、雷公山)、廣西東北部(光安)、廣東北部(乳源)及福建北部(崇安)等地,生長在海拔900-1900米地帶。用途與粗榧相同。

生長環境


陽性樹,較喜溫暖,喜生於富含有機質之壤土內,抗蟲害能力很強。生長緩慢,但有較強的萌芽力,耐修剪,但不耐移植。有一定耐寒力,近年在北京引種栽培成功。
多生於海拔600-2200米的花崗岩、砂岩或石灰岩山地。粗榧喜溫涼、濕潤氣候及黃壤、黃棕壤、棕色森林土的山地,屬陰性樹種,較耐寒,喜生於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中。

分佈範圍


粗榧為中國特有樹種,分佈很廣。中國江蘇南部、浙江、安徽南部、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雲南東南部、貴州東北部、廣西、廣東西南部有分佈。

生長繁殖


扦插

扦插時間:7-11月份。扦插基質選取基質腐葉土;園土:河沙按1:1的比例配置。插前2天,用5克/毫升高錳酸鉀液體消毒基質。
插穗選擇與處理:插穗選自壯年、採集當年生、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無機械損傷的半木質化枝條。剪成15厘米長的插條,剪去中下部枝葉,留頂端2-3個小枝及葉片。插條兩端剪成平口。插條用2000毫克/毫升萘乙酸對根部處理3小時,然後進行扦插。
扦插技術:將處理好的插條,插入基質中,用竹棍或小樹枝固定。淋足定根水后,用塑料薄膜做小拱棚,上拉遮陽網。
插后管理:插后1-2天澆1次水。1個月左右,插條生根,逐步撤去拱棚,增加光照。待插條苗長大后,及時更換支架。
二年生留床苗管理:苗木生長季可施腐熟動物稀糞尿3-5次,硫酸銨1-2次,噴灑后及時用清水沖洗苗木,以免發生藥害。6-7月再施以鉀肥,提高苗木木質化程度。此外,要加強除草鬆土等田間管理。

播種

粗榧
粗榧
圃地選擇:圃地應選擇排水良好的1-3°的陰坡,土壤肥沃疏鬆、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微酸性最佳,不宜鹼性土壤;圃地附近應有澆灌水源。粗榧作為針葉樹,為預防苗期病蟲害發生,忌選種植過煙草、棉花、玉米、薯類、瓜類的地塊。
土壤處理:在秋冬季土壤封凍前,對選好的育苗地進行翻耕、清除雜草、石塊,並結合整地施足基肥。肥料可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000-4000千克/666平方米)或餅肥(100-150千克/666平方米)和顆粒複合肥磷酸氫二銨(50千克/666平方米),土施辛硫磷(1.5千克/666平方米)、硫酸亞鐵適量,消滅地下害蟲和調節土壤酸鹼度。粗榧育苗採用高床作業,床面高於步道15-25厘米,床面寬90-100厘米,步道放寬到35-40厘米。從步道取土覆於床面上,床緣呈45°斜坡。苗床走向以東南、西北向較好。播種前14天用0.3%的高錳酸鉀或福爾馬林溶液澆灌苗畦消毒。澆透20-30厘米,澆後用塑料薄膜封嚴,7天後揭開,晾5天後播種。
種子採集:粗榧種子在河南於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當種子外皮由綠色變為淺黃色,硬度變軟應及時採集。
粗榧
粗榧
凈種處理:種子採集后應即時除去外種皮。具體做法為將種子放於水中浸泡4-6天,每天換水1次。待種皮變軟后反覆搓洗,並用清水沖淘數次,去除肉質種皮等雜質,獲得純凈的種子,晾曬2-3天即可用於種子催芽。
種子消毒:催芽前,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0.5小時或1-2濃度的硫酸銅液消毒5分鐘進行消毒處理。
種子催芽:粗榧種子休眠期長達1-3年,直接播種育苗效果差,必須經催芽處理。常採用層積催芽或隔年埋藏催芽法。層積催芽為將消毒過的種子同濕潤的河沙按1:3比例混合均勻,存於陶瓷盆中或窗紗網包或木箱之中層積催芽。到翌春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前前20-30天將種子取出,置於背風向陰坡攤曬,上罩塑料膜增溫,並注意澆水保持濕潤,待部分種子裂口露白即可播種。這種方法適用於隨采隨播種子,即當年秋季將新鮮種子除去種皮,再浸種消毒然後混沙埋藏。
隔年埋藏催芽法;採取基本層積催芽同層積催芽,但須放入地下窖催芽。窖宜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地段,窖深1.5米左右,嚴防鼠類進入。催芽期間要經常檢查窖溫,夏季溫度不得超過20℃,窗溫高時可在窗上設蔭棚或在夜間打開窗門降溫。採用此法一般在秋季窖藏種子,第2年全埋藏,第3年春取出種子,攤曬2-4天,待種子有20-30胚根萌發時即可播種。
播種:粗榧種子經層積催芽處理后,到3月中下旬有近半數種子裂口露芽,其餘部分處於休眠狀態。將裂口露芽的種子揀出直接播種,休眠種子繼續催芽。採用條播或點播均可。行距25-28厘米,溝(穴)深3-4厘米,種粒間距以4-6厘米為宜,覆土厚2-3厘米,播完后澆水1次。

栽培技術


粗榧
粗榧
幼苗出土期:經催芽的粗榧種子於4月中下旬先後出苗。該期需架設遮陽網,防日灼危害。3-4天給幼苗噴水1次,保持苗床55-60%濕度。加強土壤表層鬆土,防止碰傷幼芽和幼苗。
生長初期:從幼苗能獨立營養到苗木生長速度開始大幅上升是生長初期。此期應及時澆水、鬆土、移苗、補苗、防治病蟲害。可用50%的多菌靈0.1%溶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溶液噴霧防病。
速生期:此期是粗榧苗高和地徑旺盛生長期。苗高從3厘米左右增加到18-23厘米。要及時澆水、施肥,自初期起追施稀薄糞肥或腐熟餅肥2-3次,及時鬆土除草。在速生階段後期應停止追施氮肥和澆灌,及時追施磷肥、鉀肥,促進苗木木質化。
苗木硬化期:從8月中下旬苗木基本停止生長至苗木越冬休眠是粗榧苗木硬化期。該期應停止施肥、澆灌措施,防止苗木徒長,促進苗木木質化,做好苗木越冬防寒工作。

主要價值


觀賞:粗榧是常綠針葉樹種,樹冠整齊,針葉粗硬,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園林中粗榧通常多與其它樹種配置,作基礎種植、孤植、叢植、林植等;粗榧有很強的耐陰性也可植於草坪邊緣或大喬木下作林下栽植材料;萌芽性強,耐修剪,利用幼樹進行修剪造型,作盆栽或孤植造景,老樹可製作成盆景觀賞;葉粗硬,排列整齊,宜作鮮切花葉材用。
藥用:粗榧葉、枝、種子、根含有三尖杉酯鹼和高三尖杉酯鹼等20多種生物鹼有效成分,對治療白血病和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的療效。粗榧還含有除草活性的化合物,成為待開發的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粗榧枝葉:苦、澀,寒。根或根皮:淡、澀,平。枝葉有抗癌作用;根或根皮有祛風除濕之功效。枝葉主治: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根或根皮:風濕痹痛。枝葉一般提取生物鹼製成注射劑使用。根或根皮:內服:煎湯,15-30克。
經濟:粗榧種子含油,可制肥皂、潤滑油等,其木材堅實,可作農具和細木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