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鴴

笛鴴

笛鴴(學名:Charadrius melodus):屬小型涉禽。呈沙色。大小如麻雀,跗蹠修長,脛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長,趾間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長,第1枚初級飛羽退化,形狹窄,甚短小;第2枚初級飛羽較第3枚長或者等長。三級飛羽特長。尾形短圓,尾羽12枚。

是遷徙性鳥類,通常沿海岸線、河道遷徙。棲息在近海岸邊的沙灘或石灘。成年的笛鴴腳部呈橙黃色,前額上兩眼間有一道黑間,在繁殖期頸上會出現一道黑環。雄鳥與雌鳥很難分辨,在繁殖期間雄鳥頸上的黑環較粗。吃水中的蟲、昆蟲、軟體動物甲殼類

形態特徵


笛鴴
笛鴴
笛鴴長約18厘米,翼展38厘米,重43-63克。它們的頭大而且圓,頸短厚,鳥喙短小。笛鴴的羽毛色澤細膩,這種鳥類首選在海灘為棲息地,其擬沙狀的羽毛便於有效的偽裝。在春季和夏季,會長出獨特的繁殖羽,出現一條黑色的條紋斑帶橫跨前額和環繞頸部。此時,腿也從淺黃色到明亮的橙色,原本黑色的短喙會在喙基處變成半截橙色鳥喙。

棲息環境


笛鴴是一種北方的候鳥,冬天的時候會遷徙至墨西哥灣、美國的南大西洋海岸及西印度群島,在每年的三月則會回歸北方。棲息於沙質海灘,水庫或河流沙洲,以及鹼性濕地,低海拔的植被稀疏的地區優先。

生活習性


笛鴴會停下來覓食,並會俯身向前捕捉食物。它們由朝到晚都會覓食。它們吃水中的蟲、昆蟲、軟體動物及甲殼類。它們很少聚居,一般只有3或4隻,但在冬天覓食的時候,可以甚至多達100隻。當有人接近時,它們都會奔跑及飛走。

分佈範圍


旅鳥:安圭拉、安地卡及巴布達、厄瓜多、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繁殖方式


笛鴴(繁殖)
笛鴴(繁殖)
笛鴴的繁殖地由加拿大的紐芬蘭省南部至南卡羅萊納州北部。它們於每年的四月中旬會開始在沙灘交配,並在沙灘或石灘上生蛋。大部份笛鴴都會在第一次時生4隻蛋,每隔1天左右生一隻蛋。第二或第三次時則會生2或3隻蛋。雄鳥及雌鳥會一同孵化,一般約需時27天,很多時所有蛋都會在同一時間孵化。
出生后兩個星期的笛鴴。雛鳥出生后數小時內便可覓食。雙親會保護它們,並警告它們有關危險,會扮作折翼來吸引及引開獵食者。雛鳥會以沙來偽裝,故很多時意外地被車死。雛鳥需要30天時間才學懂飛行。它們在換羽前最少能夠飛行50米。

種群現狀


現時整體上笛鴴並非瀕危物種,但卻在五大湖被列為澦危,其餘的地方則被列為近危。它們減少的原因是棲息地的消失及人類活動的影響,一些高危的棲息地因而關閉。雖然自此後數量上有明顯增長,但仍不能免除於近危的狀況。現時保護笛鴴的方法有保存其棲息地及巢穴、教育及限制貓狗進入繁殖區域。在加拿大方面,笛鴴亦被列為瀕危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2年紅色名錄——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