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提鎮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源縣下轄鎮

那拉提鎮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源縣,下轄有那拉提村等10個行政村。

那拉提鎮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新源縣美麗的伊犁河谷東端,北至奎屯市,南到阿克蘇,東抵庫爾勒,西達霍爾果斯口岸,是南北疆的交通要道。該鎮氣候宜人、光照充足、水草豐豐、風景秀麗,是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區,農業、畜牧業和旅遊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那拉提鎮為阿不都卡德爾千戶長所屬蘇勒唐克爾部落的放牧地;1958年10月,建立那拉提公社;1984年5月,改那拉提鄉;1994年10月31日,撤鄉設那拉提鎮。截至2018年末,那拉提鎮戶籍人口為32721人。截至2020年6月,那拉提鎮下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源鎮那拉提街168號。

那拉提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羊、牛、馬、家禽為主。2018年,那拉提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阿不都卡德爾千戶長所屬蘇勒唐克爾地部落的放牧地。
1950年,屬第二區7、8、9、10鄉(即喀拉奧依鄉、塔依阿蘇鄉、拉斯台鄉、薩爾喬克鄉)。
1953年8月,從二區分出,成立新源縣第四區,並將4個鄉改建為5個鄉,即喀拉奧依鄉、塔依阿蘇鄉、拉斯台鄉、薩爾喬克鄉、音塔勒鄉。
1958年10月,建立那拉提公社。
1959年9月,成立公社牧場。
1960年,撤銷管理區。
1961年,改名東風公社。
1961年10月,成立公社農場。
1961年,9個生產大隊合併為4個大隊。
1962年,4個大隊調整為6個生產大隊,公社下轄6個生產大隊、1個社辦農場和1個社辦牧場。
1975年4月,成立七大隊。
1978年,恢復那拉提公社原名。
1984年5月,政社分開,改那拉提鄉。
1994年10月31日,撤鄉設那拉提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那拉提鎮地處新源縣東部,東、南以那拉提山、阿迪爾山為界與巴州和靜縣為鄰,西與坎蘇鄉相連,北與尼勒克縣接壤,行政區域總面積1599.4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那拉提鎮地處山地,三面環山,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內最高峰位於那拉提山主峰,海拔4275米;最低點位於那拉提鎮塔依阿蘇村,海拔1290米。
氣候
那拉提鎮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春夏季短,秋冬季長,陽光充足;春季寒冷多風,夏秋季清新涼爽,冬季寒冷多雪。多年平均氣溫7.7℃,1月平均氣溫-10℃,7月平均氣溫16℃。生長期年平均190天。無霜期年平均180天,最長達195天,最短為160天。0℃以上持續期200天(一般為4月5日—10月31日)。
自然災害
那拉提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大風、低溫、暴雪、泥石流、洪水山體滑坡、地震等。

行政區劃


那拉提鎮
那拉提鎮
那拉提鎮 代碼:654025104 轄10個村委會:那拉提村、喀拉奧依村、塔依阿蘇村、恰勒闊德村、音塔勒村、英加爾村、喀拉蘇村、拜格托別村、闊爾布拉克村、阿爾善村。
全鎮現有耕地6.6萬畝,可利用草場160萬畝,森林覆蓋面積50萬畝,轄區面積1984平方公里,聚居著哈薩克、漢、維吾爾、回等八個民族,共計5300餘戶,32286人(2020)。農作物產品主要有春小麥、馬鈴薯、胡麻、油葵、油菜等。油料作物產品銷往阿克蘇、喀什等地區,馬鈴薯種植及加工已成為該鎮的特色產業,是全疆最大的土豆澱粉生產基地。澱粉遠銷沿海和西北五省區。
2011年末,那拉提鎮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那拉提,喀拉奧依、塔依阿蘇、那拉提、音塔勒、英加爾、喀拉蘇、阿爾善、闊爾布拉克。
截至2020年6月,那拉提鎮下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源鎮那拉提街168號。
那拉提社區塔依阿蘇村那拉提村音塔勒村英加爾村喀拉奧依村
阿爾善村喀拉蘇村闊爾布拉克村恰勒闊德村拜依蓋托別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那拉提鎮總人口3.1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41萬人,城鎮化率13.2%。另有流動人口516人。總人口中,男性1.61萬人,佔51.77%;女性1.5萬人,佔48.23%;14歲以下6233人,佔20%;15—64歲23060人,佔74%;65歲以上1870人,佔6%。總人口中,以哈薩克族為主,達1.9萬人,佔61%;還有漢、維吾爾、柯爾克孜、回、蒙古、錫伯、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滿等17個民族,共1.21萬人,佔39%。2011年,人口出生率29.43‰,人口死亡率3.2‰,人口自然增長率26.2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6人。
截至2018年末,那拉提鎮戶籍人口為3272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那拉提鎮財政總收入0.4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76萬元,比上年增長10.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895元,比上年增加1204元,增長18%。
2018年,那拉提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那拉提鎮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畜牧資源以及獨特的水土光熱資源。國務院32號文件以及溫家寶總理視察新疆時的講話都明確提出要把那拉提景區作為新疆重點發展的五大景區之一,秀美的草原風光吸引著世界目光,溝通南北疆的樞紐位置以及聯結唐古拉、恰西、巴音布魯克等風景區的區位優勢,讓那拉提鎮旅遊業發展前景不可估量。130萬畝優質天然草場為發展現代畜牧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濕涼的氣候條件種植出單產和品質在全疆乃至全國都屬一流的馬鈴薯和亞麻,是全疆規模最大的土豆顆粒澱粉加工基地。高山河谷孕育出山野菜、野山菇、野漿果、中草藥等土特產,開發潛力巨大。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鎮各族人民群眾求發展、盼富裕的願望非常強烈。那拉提風景秀美,是旅遊、避暑、觀光的勝地,著名的國家AAAAA級風景區――那拉提風景區就在鎮區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農業
2011年,那拉提鎮農業總產值2.2億元,比上年增長18.8%。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2600噸,人均726.7千克。畜牧業以飼養羊、牛、馬、家禽為主。2011年,羊飼養量8.7萬隻,年末存欄8.6萬隻;牛飼養量2.6萬頭,年末存欄2.4萬頭;馬飼養量1.53萬匹,年末存欄1.51萬匹;家禽飼養量13.6萬羽。
工業
2011年,那拉提鎮工業總產值達到59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2011年,那拉提鎮有工業企業46家,職工31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
商貿
2011年末,那拉提鎮有商業網點358個,職工487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0.4億元。
金融業
2011年末,那拉提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6億元,比上年增長40%;各項貸款餘額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

文化


地名由來
那拉提鎮以山得名。

交通


那拉提鎮境內有218國道、217國道2條公路幹線交匯,境內總長70千米。
2021年7月4日,途徑那拉提鎮的獨庫公路正式全線開通。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那拉提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50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4所,在校生3084人,專任教師23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012人,專任教師9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那拉提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953.6萬元,比上年增長56%。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那拉提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9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1戶;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8000餘冊;業餘秧歌隊、歌舞隊等隊伍各1支。
2011年末,那拉提鎮有學校體育場10個,看台設座椅3000張。28%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那拉提鎮有鎮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11個;病床40張,固定資產總值達161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萬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那拉提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5戶,人數531人,支出105.41萬元,比上年增長25%,月人均165.43元,比上年增長25%;城市醫療救助8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52人次,共支出2.5萬元,比上年增長26.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7戶,人數713人,支出78.7萬元,比上年增長37%,月人均91.98元,比上年增長2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9.9萬元,比上年增長3.7%。

旅遊


那拉提草原位於新疆伊犁州新源縣那拉提鎮境內。夏季的那拉提草原,是天然的避暑勝地。

榮譽


2021年8月,擬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