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孫訓方的結果 展開
- 孫訓方
- 孫訓方
孫訓方
孫訓方
孫訓方,安徽壽縣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教授,博導,工程力學家與力學教育家。長期從事固體力學中有關斷裂、損傷、疲勞、蠕變的研究。在斷裂力學的工程應用、損傷局部性的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貢獻,並培養了一大批力學研究人才。
孫訓方是我國著名力學家、教育家,中國民主同盟盟員,西南交通大學應用力學與工程系教授。
孫訓方教授1923年11月17日生於安徽省壽縣,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土木系,獲工程學士學位,隨後在清華大學擔任助教,1948年去美國哈佛大學工程研究生院學習,獲科學碩士學位。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克服重重困難,於1949年9月毅然回到祖國,一直在西南交通大學(原唐山鐵道學院)工作,198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博士生導師,1988年成為博士后指導專家,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89年被評為鐵道部優秀教師,1991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秀博士生導師。
孫訓方
1941-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土木系,獲工學學士學位。
1945-1946年,任西南聯合大學助教。
1946-1948年,任北京清華大學助教。
1948-1949年,美國哈佛大學工程研究院應用力學專業學習,1949年獲科學碩士學位。
1949-1950年,任中國交通大學土木系講師、副教授。
1950-1952年,任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副教授。
1952-1972年,任唐山鐵道學院副教授。
1957年- 中國力學學會第一屆(1957-1982年)理事會理事,第二屆(1982-1986年)理事會副理事長,第三屆(1986-1990年)理事會常務理事,第四屆(1990年-)名譽理事,第五屆(1996年-)榮譽會員。
1972年- 任西南交通大學副教授、教授,基礎課部副主任,數理力學系副主任,應用力學研究所副所長、代理所長。198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博士生導師,1988年成為博士后指導專家,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86年- 任大連鐵道學院兼職教授。
1988年- 任東南大學兼職教授。
1988年- 任南京建工學院名譽教授。
2000年11月25日17時2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77歲。
他是中國力學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第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中國力學學會反應堆結構力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全國高等學校工科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四川省力學學會副理事長、第一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四川省金屬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失效分析專家
美國材料與實驗學會會員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員
四川省首屆(1983—1987年)科技顧問團成員、成都市專家聯誼會顧問。
先後被東南大學、成都科技大學、南京化工學院、大連鐵道學院、南京建工學院等校聘為兼職教授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獲得了 全國科學大會獎;
《材料力學》(上、下冊第二版於1987年獲得 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
孫訓方提出了表面裂紋的等J換算方法,獲得1990年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0年12月,獲得國家教委頒發的“從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績顯著”榮譽證書;
1989年被評為鐵道部優秀教師;
1991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秀博士生導師;
孫訓方著作
1972年,孫訓方在全國各地用講學和辦講習班等方式進行宣傳和鼓動。他的足跡遍布全國,先後主持和參加各種斷裂力學講座、研討班40餘次。為了給學員們全面、系統地介紹這門學科,孫訓方翻閱大量資料,編寫出《斷裂力學》講義3本、手冊1本。他作為組織委員會的主要成員,參加了歷屆全國斷裂力學會議和兩屆由我國主持的國際斷裂與斷裂力學討論會。
在1978年12月召開的全國核反應堆結構力學會議上,孫訓方作了“斷裂力學的發展概況”的綜合學術報告,詳細闡述了斷裂力學與常規強度計算之間的關係,澄清了一些人所謂的“力學之貧困”的說法,全面介紹和評論了國際斷裂力學研究的新情況。斷裂力學的發展觸及到材料結構的本質,要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斷裂力學的研究已不能僅局限在力學工作者的範圍了。他竭力主張材料科學工作者也參加到斷裂力學的研究行列中來。目睹我國在這一領域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他大聲疾呼,我們要以兩倍的速度迎頭趕上去。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具有良好素質的研究隊伍。
1979年,由孫訓方主持在四川峨眉西南交通大學舉辦了為期一年的“斷裂力學研討班”。參加者來自高校、研究院、大型工礦企業。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回單位后,在推動斷裂力學工作方面起到了骨幹作用。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化,彈塑性斷裂力學的工程方法研究提上了議事日程。1981年,受中國力學學會委託,孫訓方在四川成都主持主講“彈塑性斷裂力學講座”。在這個講座上,孫訓方詳細介紹了當時尚未公布的美國通用電器公司最新系列研究成果——彈塑性斷裂力學分析的工程方法,隨後將其翻譯出版。為了推動彈塑性斷裂力學的研究,他還參加翻譯了《 屈服后的斷裂力學》一書。斷裂力學作為一門強度學科,必須有本學科體系的材料性能的評判標準。孫訓方以極大的熱情注視著我國平面應變斷裂韌度KIC測試標準的問世,並以滿腔的熱忱參加了我國《延性材料斷裂韌性J積分測試》標準的制定工作。這是 國際上第一部J積分測試標準。
此外,還參與了一機部通用機械研究所主持的《 含缺陷壓力容器的安全評定》(CVDA)部頒標準的制定。20年過去了,我國在斷裂力學領域取得了 舉世公認的成績。孫訓方作為倡導者受到力學界的推崇。
追蹤學科前沿
孫訓方堅持理論聯繫實際,首次在我國成功地將斷裂力學研究用於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他率先明確 提出“損傷局部性”概念,在表面裂紋非線性線彈簧模型研究及多軸非比例循環本構行為的研究中作出了貢獻。
在我國率先將斷裂力學研究應用於工程實際 孫訓方不僅大力倡導開展斷裂力學研究,同時也是最早將斷裂力學研究應用於工程實際並取得成功、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科技工作者。
20世紀70年代初、中期,他首先應用斷裂力學理論,對我國大型電站大鍛件中缺陷的安全評定進行了成功的探索,其後又對大型電機轉子中缺陷進行了安全評定。這個工作是當時在國內應用斷裂力學比較有成效的例子,後來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6年10月,東方鍋爐廠為山東辛店一個20萬千瓦的電站生產鍋爐。這個電站是唐山地震后,國家為恢復京津唐地區電網的供電而修建的,工期要求很緊。安裝時發現鍋爐汽包焊縫中含有交叉裂紋。這為當時的設計規範所不容許,而返修又勢必影響工程的進度。以孫訓方為首的一個科研小組,對焊縫中含裂紋鍋爐汽包進行了全面的斷裂力學分析和斷裂韌度試驗,確認有這種裂紋的鍋爐在其工作條件下是安全的,從而保證了電站的按時啟用。10多年後又對設備進行了複測,完全證明孫訓方當時的推斷是正確的。以後孫訓方對拼焊大型電機轉子、L207型內燃機活塞、大型水輪機轉子焊縫、大型軋鋼機支承軋輥及人造水晶高壓釜的缺陷問題都進行了成功的安全評定,對於保證產品的安全使用,減少經濟損失,制定產品質量標準,推動產品的技術改造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987年,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向日本訂購的裝核燃料的“吊籃”某處有一缺陷,日方鑽了一個孔將缺陷去掉,然後填充上一塊新的材料。我方對其安全性能提出疑問。經孫訓方論證,從理論上說明這樣的處理是可以接受的,避免了一起涉外的經濟糾紛。
首先明確提出“損傷局部性”概念。材料損傷的研究起始於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才基本上形成了一個被稱為連續損傷力學的固體力學新分支。連續損傷力學認為,在均勻應力場中損傷是均勻的。這一結論不符合真實材料的損傷物理本質。孫訓方在研究疲勞問題時發現,疲勞總是從一個局部開始的,特別是在高周疲勞時,損傷往往出現在表面的某一個局部。在蠕變問題中,人們通常將蠕變分為三個階段,並認為第Ⅲ階段才產生蠕變損傷。孫訓方在實際觀察中發現,處於第Ⅱ蠕變階段的高溫蒸汽管道,實際上也發生了局部的蠕變損傷。把損傷當成是各處都存在並均勻分佈的觀點不能解釋許多實際現象。孫訓方認為,實際材料的損傷是從局部開始的。基於這一認識,孫訓方於1988年在廣州舉行的第二次全國損傷力學研討會上首先明確提出了“損傷局部性”這一嶄新的概念,指出了進行局部損傷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途徑。目前,孫訓方已在連續介質力學的框架下建立了蠕變和疲勞條件下的局部損傷模型,發展了適用於非均勻損傷模型的有限元方法和實驗方法,揭示了材料非均勻性對整體損傷水平的影響及損傷對變形耦合的影響。孫訓方的研究結果還表明,材料的平均損傷臨界值不是材料常數,它與循環應變幅及微元損傷率的非線性程度有關。
發展含表面裂紋結構彈塑性斷裂力學分析及完整性評定方法。表面裂紋是導致實際工程結構發生破壞的主要裂紋構形之一。從應用的觀點來看,建立和發展表面裂紋彈塑性斷裂力學分析方法和完整性評定方法,是斷裂力學走嚮應用的關鍵之一,也是實際工程的迫切需要。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三維問題。從理論上講,是對固體力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一種豐富和發展。孫訓方和高慶、寧傑一道,對這一問題展開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在非經典板殼理論的基礎上,發展了能計及材料加工硬化的非線性線彈簧模型,以及較準確和十分簡便的表面裂紋彈塑性斷裂參數的計算方法,並將斷裂分析與含表面裂紋結構的失效評定相聯繫,系統地發展了從計算、分析到評定的一整套方法,解決了CEGB的R-6曲線方法和EPRI的方法所不能解決的一些問題。孫訓方提出了表面裂紋的等J換算方法,克服了現行有關標準中用等K換算可能導致的不安全因素。孫訓方等的這一系列工作在近代工業以及核反應堆、航空及宇航等高技術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這項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有關論文在我國壓力容器學術會議及第九屆國際核反應堆結構力學等會議上被作為大會特邀報告。這項研究獲得1990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內第一次系統的 多軸非比例循環下本構行為的研究材料多軸非比例載入本構關係的研究起步較晚,但已成為國際上本構理論研究中的一個熱點。結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孫訓方指導他的博士生寧傑等對金屬、岩石等多種材料在多軸非比例循環條件下的本構行為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研究內容包括載入方向的突然變化、先前的變形歷史、變形路徑的形狀以及載入方式等因素的影響,發現材料在非比例循環條件下Lersky局部假設不再成立,變形強化行為與變形路徑密切相關;變形路徑的曲率是反映變形路徑形狀對材料非比例循環變形響應的一個合適的現象學參數。孫訓方等根據非比例循環載入條件下材料變形的基本特徵,發展了界麵塑性本構理論,提出了適合於非比例載入的塑性模量方程、合理的強化律和界面的確定方法。
孫訓方在科學研究中主張團結一切可能的力量,共同協作攻關。他對發展我國的科學研究事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有著緊迫感。他說,要趕超人家,就不能跟人家同一個速度,他如果加速度是a,你就應該是2a。正是有這種緊迫感和獻身祖國科學事業的理想,40多年來,孫訓方總是在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並形成自己的特色。他共發表論文50多篇。1990年12月,孫訓方獲得國家教委頒發的“從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績顯著”榮譽證書。
培養我國高層次的力學研究人才
孫訓方著作
參加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套《材料力學》教材1962年,孫訓方進入由張維任主任的全國教材編審委員會。1978年,擔任全國高等學校工程力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材料力學是各工程專業有關強度科學的基礎,是工程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門課程。在50年代初的幾年裡,各高等工程學校一直採用蘇聯教材譯本。蘇聯教材內容繁多,不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經多年教學實踐,孫訓方等深感有必要寫一部緊密結合我國實際,同時又反映這門學科最新成就的自己的教材。於是,由清華大學杜慶華主持,孫訓方等人參加編著的我國 建國后第一套工科《材料力學》教材於1958年與讀者見面了。嗣後,在孫訓方主持下,又出版了一本上述教材的修訂本。60年代,孫訓方本著少而精的原則,精編精選內容,主編了又一套《材料力學》(上、下冊)。這本教材內容精選,語言簡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全國各工科院校的廣泛歡迎。1979年,孫訓方根據我國科學技術現狀和發展的需要,重新主編全國統編教材《材料力學》(上、下冊),內容比1964年版本豐富,精選了大量的習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被許多學校指定為研究生入學考試材料力學科目的必讀書。這本書的第二版於1987年獲得 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孫訓方認為教材編寫一定要精益求精。他目前正在進行該教材的修訂,準備出版第三版。在編寫過程中,他經常與合編者及別的同志切蹉商討,對細小問題也絕不放過,體現出他嚴謹治學的作風。
孫訓方認為,沒有一流的科研工作,就不能培養出一流的科學研究人才。他在固體力學的兩個新興分支學科—— 斷裂力學和損傷力學,以及在 材料本構行為等固體力學前沿研究領域,進行了廣泛的科學研究,並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他的指導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表面裂紋彈塑性斷裂分析及完整性評定”研究課題中作出了突出的成績。在他提出的“損傷局部性原理”的基礎上,研究生在蠕變、疲勞局部損傷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他指導的研究生的研究工作相當一部分發表在國內外的一些重要學術會議文集及學術刊物上,並多次被選為國際學術會議的邀請報告,有的研究生還應邀擔任國際學術會議的分組主席。在中國科協已進行的兩屆青年科技獎評選中,他的一位研究生和一位博士後人員相繼入選。
孫訓方注重選材,常常在參加學術會議時發現有潛力的研究人員。他注意因材施教,特彆強調力學的工程背景,因而要求他的學生不僅要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而且必須做大量的實驗,首先掌握大量的實驗數據,然後去發展理論。他強調自學,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他講課堅持少而精的原則,深入淺出,採用靈活多樣的啟髮式教學方法,剖析不同學派的學術思想,討論各個學派的研究方法,指點各家的長處與不足,開闊了研究生的眼界和思路,增長了研究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多年來,根據學科發展和研究生培養的需要,在他的主持和參與下,為研究生開出了彈塑性斷裂力學、損傷力學等一批新課程,並納入了研究生的課程規範。
孫訓方從不以權威自居,對學術問題常常與學生展開平等民主的討論,他上課時學生與他爭得面紅耳赤的現象時有發生。孫訓方說,有爭鳴學術才能發展。他總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超過老師,敢於向老師挑戰。他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否則學術就不可能向前推進了。正因如此,孫訓方受到學生們的普遍愛戴。他既是學生們的良師,也是他們的朋友。
執教40餘年,桃李滿天下。孫訓方熱愛教師這一崇高的職業,為培養我國高層次的力學研究人才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心血。他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生導師,主持西南交通大學力學博士后流動站的工作,1989年被評為鐵道部優秀教師。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制度以來,孫訓方先後招收碩士生19人,博士生17人,出國代培生3人,並從1988年開始招收指導博士后研究人員5人。他們當中不少人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技術骨幹。
1、孫訓方主編.材料力學(上、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4
2、孫訓方.材質不均勻引起的突進型裂紋亞臨界擴展問題的探討.力學學報,1978(2).
3、孫訓方.電渣焊接頭平面裂紋的線彈性斷裂力學評定.第三屆國際焊接學術會議,1978(英文).
4、孫訓方主編.材料力學(上、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孫訓方,寧傑.表面裂紋非線性斷裂力學分析.第39屆國際焊接年會(IIW),1986(英文).
6、孫訓方,寧傑.含裂紋球殼的斷裂力學分析.國際理論及應用斷裂,1987,7(3),(英文).
7、孫訓方,劉彥.用於描述蠕變裂紋擴展規律的新的漸近場參數.第五屆國際材料機械性能會議(ICM-5),1987(英文).
8、孫訓方.斷裂力學與損傷力學理論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途徑.第一屆化工機械及壓力容器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學術研討會,1988.
9、孫訓方等.非比例循環塑性:實驗與理論.國際工程材料本構關係會議(ICCLEM),1989(英文).
10 、孫訓方,劉彥.蠕變損傷中的局部化微觀複合體模型.第六屆國際材料機械性能會議(ICM-6)1991(英文).
11、孫訓方,方孝淑,關來泰,編.材料力學(Ⅰ、Ⅱ)(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主編《斷裂力學》講義3本、手冊1本
13、翻譯了《屈服后的斷裂力學》
14、參加了我國《延性材料斷裂韌性J積分測試》標準的制定
15、主持《含缺陷壓力容器的安全評定》(CVDA)部頒標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