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墓
蒲城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初為司馬懿掾屬,建議屯田兩淮,廣開漕渠,並著《濟河論》,加以闡述。後為魏國鎮西大將軍,與蜀將姜維相拒。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同鍾會分軍滅蜀,後為鍾會所誣,被殺。
●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后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初為司馬懿太尉府掾,建議屯田兩淮,廣開漕渠,並著《濟河論》,加以闡述。後為魏國鎮西將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與蜀將姜維相拒。
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魏太尉鄧艾”。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張遼、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而已。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鄧艾。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鄧艾亦位列其中。
鄧艾墓
●相關成語典故:期期艾艾
期期艾艾這個成語是兩個故事的“集合”,故事都來自有口吃的歷史人物。
“期期”來自漢代大臣周昌的故事。周昌,沛縣(今屬江蘇)人。秦末,他在農民戰爭中歸劉邦,並從劉邦入關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陰侯。周昌為人正直,敢於直言。但他口吃,說起話來很費勁。
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后,有一個寵妃叫戚姬,戚姬生了個兒子叫如意。劉邦就想廢掉原來的太子,立如意為太子。
於是,上早朝時,劉邦就說了這件事兒。不料,眾臣皆反對。曾侍秦朝的博士叔孫通說:“太子天下本。本一揺天下振動。奈何以天下為戲!”
這時,周昌也出來說話,明確表示反對無故廢太子。周昌本來說話就有點口吃,表達意思很吃力,最後說急了,他脫下官帽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這一結巴,反而把滿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劉邦也跟著笑了,於是這件事暫且被擱在一邊。
“艾艾”來自三國時魏將鄧艾的故事。鄧艾,義陽郡棘陽(今河南新野)人。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鄧艾率先率軍偷渡陰平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後來鄧艾遭到政敵鍾會陷害,因此招司馬昭的疑忌而被殺。
不過,在此前,他與司馬昭的關係還是不錯的。《世說新語·言語篇》中記載:鄧艾有口吃的毛病,說話時稱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陽參加司馬昭的聚會,交談時,他又開始“艾……艾……”。司馬昭就跟他開玩笑:“你老說艾艾,到底是幾個艾?”鄧艾也不示弱,說:“鳳兮鳳兮,難道不是一個鳳?”
另一種說法來源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魏主政歸司馬氏,姜維兵敗牛頭山):
懿(司馬懿)戲謂曰:‘卿稱艾艾有幾艾?’艾應聲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其資性敏捷,大抵如此。此二人深可畏也。
“鳳兮鳳兮”是《論語·微子》中一個典故:春秋時楚狂接輿歌中說“鳳兮鳳兮”,指的是一個鳳。
另外,《藝林伐山》卷十二引《玉箱雜記》:“鄧艾號伏鸞,陸雲號隱鵠。”鸞也就是鳳凰。可以猜想,鄧艾號伏鸞,當時的回答鳳兮鳳兮除了用典故之外,同時是指的自己。
後來,人們把這兩個故事和在一起,就有了成語“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說話結巴。
鄧艾墓在蒲城縣洛濱鎮后阿村附近,墓冢封土呈覆斗型,坐北朝南,原墓基封土高6米,底邊長15米,寬13米,墓前曾有祠堂一座(現無),墓冢上留有碑石兩通:一為前秦苻堅建元三年(公元367年)三月所建,距今已1700餘年,碑文魏書,有較高藝術價值,於1970年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墓冢上現僅留碑石底座);一為大金承安四年(公元1199年)十月所建(由於字跡剝蝕,年號不確),現仍聳立墓上。兩塊碑文均為重修《魏鄧太尉祠記》。祠后封土即為鄧艾墓,現存高約3.5米,底周約10米,夯土層可見少許殘存瓦片。
前秦《鄧太尉碑》,全稱《馮翊護軍鄭能進修鄧太尉祠銘》,也稱《鄭宏道修鄧太尉祠記》,俗稱《鄧艾祠碑》。前秦建元三年(367)刻,隸書,19行,行字不等,1972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石原在陝西蒲城東北四十里阿村,后移至現址。
前秦石刻甚少,僅見此碑與《廣武將軍碑》兩通,故極為珍貴。大抵這個時期碑刻皆屬由隸向楷的過渡書體。有人評此碑說:“隸法略涉放縱,仍不失漢人矩矱。”其實,說它接近漢隸,還不如說它更多魏隸氣息。如“夫”字的第三筆,下端呈雙燕尾形,同《王基碑》等比較接近。“十”字、“三”字之主要橫筆,起筆向下呈三角形,收筆上挑成“燕尾”,動勢大,帶來活潑氣氛。有些字的結體同《爨寶子》有相近處。這些都反映了這個時期無論南北都有一些時代的共同特點。
苻秦碑在宇內存者僅有兩通,一是《魏故鄧太尉祠碑》,系苻秦建元三年(公元367年)刻,一是《廣武將軍碑》,為荷秦建元四年(公元368年)刻,兩碑皆在陝西境內。這兩碑不僅在書法藝術上各具有特色,在史料上也具有價值,以《鄧太尉祠碑》史料價值更高,可補史籍缺誤之處甚多。
馬長壽《碑銘所見前秦至隋初的關中部族》一書對本碑記載內容有詳細分析。
1983年7月被公布為蒲城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