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西漢戴聖的作品
《大道之行也》出自西漢禮學家戴聖編著的《禮記》,描繪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和古人追求的“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模式。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其次闡釋了“大同”社會的理想模式;最後拿現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進一步闡釋“大同”。全文節奏分明、變化有致、不拘一格,讀來啟人深思,鼓舞人心。
此文在闡明“大同”社會基本特徵的基礎上,指出了“大同”社會的美好前景。這裡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安居樂業,且各盡所能,寄託著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
文中拿現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其中已經折射出現實社會的真實情形:社會變亂紛乘,動蕩不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盜賊橫行,混亂不堪。
總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社會的幸福憧憬。雖然主觀目的,只是論說禮儀、闡釋古制、宣傳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理想,卻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代聖賢留給全人類的思想財富。讀來啟人深思,鼓舞人心。
《大道之行也》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話,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孔子是因為生活在一個動蕩不止、變亂紛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一個理想社會,所以才有了這番言論。
雲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余建忠:什麼樣的社會是最美好最理想的社會?什麼樣的社會最為全人類所嚮往?人類歷史發展了幾千年,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人們一代又一代地進行探索,但至今並沒有找到完滿的答案。然而,在中國儒家經典《禮記》中,我們的先哲早已描畫了人類社會的美好藍圖,這就是《大道之行也》。(《文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