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學人文學院

雲南大學人文學院

雲南大學人文學院是在原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等基礎上組建的一所學校直屬學院。人文學院現轄中國語言文學系、新聞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4個系和人文素質教育部。

學院開設有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哲學5個本科專業;其中歷史學為國家級歷史基地班。有中國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其中文化傳播學自設專業博士點掛靠中文一級學科。另有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二級學科博士點。有文藝學民俗學(含:中國民間文學)、美學、中國史、專門史、傳播學、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等30餘個個碩士點;有國際漢語教育碩士、新聞傳播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等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有一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歷史學)”。

學院簡介


雲南大學建校初期,即對全校學生開展了國文教育和歷史教育;1933年,開始在教育學院招收文史地專業的學生;1988年,從歷史系分出檔案系,1997年分出人類學系和社會工作系。1997年建成人文學院。

辦學歷史


雲南大學建校初期,即對全校學生開展了國文教育和歷史教育。
1933年,開始在教育學院招收文史地專業的學生。
1935年,在文法學院下設中國文學系。
1937年改稱文史學系。
1945年5月,文史學系分設文學組和史學組。
1951年4月,文史系分成中文系和歷史系。
1960年,開辦哲學專業。
1984年,歷史系增設檔案學專業,中文系增設新聞學專業。
1987年,歷史系又增設人類學專業。
1993年,增設社會工作專業。
1988年,從歷史系分出檔案系。
1997年,分出人類學系和社會工作系。在原中文系新聞專業基礎上分出新聞系。
1997年,中文系、新聞系、歷史系、人類學系、社會工作系和信息管理學系合併組建成人文學院。
1998年,人文學院以原高等政法專科學校語文教研室為主,成立人文素質教研部。
2004年,人文學院分成四個學院,即文學與新聞學院(含中文系、新聞系、大學語文素質教研部)、歷史文化學院、情報與檔案學院(檔案系和信息管理系)和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含民族學專業、社會工作專業)等。
2005年12月,由文學與新聞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哲學系(原公共管理學院哲學專業)及原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民族學專業組建成現在的人文學院。

學科建設


學院現有文學、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哲學和新聞學6個一級學科;有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歷史學、哲學、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和民族學7個本科專業;有中國語言文學和歷史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1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是我校博士學位授權最多的學院,也是國內高校同類學院中博士學位授權最多的之一;有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2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有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有1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1個國家級一類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二類特色專業,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交流合作


全院本科學生千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和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員1000餘人。學院還招收來自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泰國、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的留學生。
學院設有人文素質教育部、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新聞系5個教學機構。還一度承擔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民族學培養本科專業學生的任務。設有茶馬古道文化研究所、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敘事學研究中心、新聞傳播線性編輯實驗室、佛教與現代宗教哲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和為教學、科研服務的電教室、計算機室、圖書資料室。
人文學院在積極發展與國內許多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密切的學術交流關係的同時與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印度、泰國等國家和台灣、香港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聯繫。
2005年12月新組建的雲南大學人文學院由著名民族語言文學家、民俗學家、唐宋文學專家段炳昌教授擔任首任院長至今(2014年)。

社會評價


雲南大學人文學院是中國辦學規模最大的高校直屬教學機構之一。其文史哲一體的辦學理念在新組建的學院架構中得以體現。雲南大學人文學院在文藝學、美學、敘事學、民俗學、民間文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文獻學、專門史、邊疆學、民族史、唐宋史、東南亞史、民族傳播學等領域位居全國前列,有的領域甚至處於國際前沿,取得國際聲譽。語言學、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比較文學、新聞學、傳播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技術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世界史、近現代史、考古學、博物館學等專業也一直在區域內處於領先地位。
人文學院注重理論人才與應用人才並重,一方面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和教學,另一方面也積極拓展專業學位碩士、成人教育、留學生教育、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目前除了基本教學,還承擔雲南大學全校的《大學國文》公共課教學、人文素質教育選修課教學、留學生漢語教學等任務。成人教育、職業教育任務已經調整到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145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45人,講師及助理研究員53人,助教4人,專職行政人員8人。

科研建設


人文學院在注重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積極開展科研工作,溝通人文諸學科的聯繫與發展,推進文史哲的交叉滲透,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學院共承擔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百餘項,出版專著和教材200餘部,發表論文3000多篇,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社科獎近100項。

知名校友


人文學院各專業從雲大建校至今,湧現了一大批在世界和國內都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包括教師和學生),比如:吳文藻、施蟄存、白壽彝費孝通、楊堃、顧頡剛馮友蘭方國瑜劉文典羅常培、楚圖南、向達張若名、徐家瑞、葉德均、呂叔湘錢穆、田汝康、李廣田、木芹、姜亮夫、秦家華、傅光宇、劉堯漢張文勛、林超民、楊福泉、李子賢、朱宜初、張福三、林文勛、段炳昌、鄧啟耀、嚴汝嫻、譚君強、張國慶、王衛東、蔣永青、李道和、黃澤、李森、張志平、李東紅、陸韌、武建國、吳松、周瓊、方鐵、何平、李兵、余建忠、段躍慶、楊振昆、石鵬飛、趙浩如等。還有像國際著名詩人于堅、著名獨立紀錄片工作者吳文光等。

專業設置


本科:
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舊稱對外漢語)、新聞學、廣播電視學、歷史學基地班、哲學、民族學。
碩士:
學術學位:民俗學(含:中國民間文學)、美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美學、古典文獻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傳播學、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民族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西方哲學、中國哲學、科學技術哲學。
專業學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新聞傳播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
博士:中國少數民族藝術、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化傳播、中國史、專門史、世界史、民族史、考古學等。
有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2個博士后流動站。

文學院


文學院歷史悠久,學術積澱深厚。雲南大學建立初期就已設立相關學科,1935年正式設立中國文學系,1937年改為文史系,1997年屬人文學院中文系,2015年成立文學院。許多著名學者,如聞一多、楚圖南、劉文典、游國恩、呂叔湘、傅懋績、姜亮夫、徐嘉瑞、葉德鈞、李廣田、劉堯民等先後在中文系任教。
學院現設中文系、人文素質教研部及各類研究所。共有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2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文學院具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目前招生的六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是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共十一個,即中文學科所有專業皆可授予碩士學位;包括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點。文藝學是省級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學專業是省級重點建設專業。
雲南大學中文系2015年獨立建院:我們在近百年的辦學實踐中,為社會輸送了大批相關專業人才,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文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5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35人,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40歲以下的教師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已形成一支實力強、學歷高的教學科研隊伍。
學院實行一年級按院培養,二年級後分專業培養。

漢語言文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文學和語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礎理論,能從事文學、語言學、文字、文化、新聞、影視、編輯、評論、研究、教育、宣傳、文秘、公關及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質量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主要開設: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民間文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古典文獻學等課程。
本專業畢業生可到文化事業單位、新聞出版部門、電台、電視台、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黨政機關、旅遊部門、大中專學校和企業等單位從事工作。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漢語言文學和漢語國際教育以及中國文化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礎理論,具有紮實的外語基礎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建有境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實習基地。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主要開設: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概論、西方文學、文學理論、中國文化概論等課程。
本專業畢業生能從事漢語國際教育、對外漢語教學、對外交流、文化、教育、宣傳、新聞出版、文秘、公關、旅遊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